說起廖小子的設計,常聽到的形容詞是「很台」,但卻又有著獨特的美感,熟悉又疏離。小子的作品元素常取材自生活角落,他說,街頭上的東西看久了其實很有趣,並非不存在所謂的美感,而是美感沒被雕琢出來,「將自己生活周遭的觀察轉譯後帶入作品,是一個『找不完』的過程。就像在淘金一樣,要是沒經過淘洗的過程,這一切可能就是大家眼中的廢土,可是如果我在裡頭找到一兩顆金子,那就是附加價值啦!」小子笑說。
「你覺得長輩圖不美嗎?但為什麼一講到長輩圖我們腦中會產生印象?」從街上那些不被注意的視覺元素找到美學和趣味,經過解釋和整理後,就是設計師廖小子獨樹一格的設計素材。
從空的空間孵出主視覺 延伸身體力道劃為筆觸
小子坦言,在幫表演藝術做案子時,往往都是在一切都尚未發展、或是內容也還沒定案的情況下,就要生出視覺;他更笑稱,幫雲門2的《毛月亮》(2019)打造視覺時,一直到快完稿的當下,只有「毛月亮」三個字是確定的,不像書籍或唱片的封面設計,可以從讀完一本書或反覆聆聽專輯的過程中找靈感。比起設計服務,跟劇場人一起工作更像是相互分享,在手稿來回的過程中不停討論,將一個作品從無到有孵生出來。過程中他一直探究,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舞作?小子說他跟編舞家鄭宗龍討論良久,從他抽象的形容中努力意會,不過,劇情其實都在舞者的身體上,反而是看排後才能理解,舞者從脊椎出發的動作、舞台畫面中舞者群的疊聚和散放,知道怎麼設計,慢慢抓到視覺個性。
「毛月亮」是月暈之意,小子從數百張舞者的身體照片中千挑萬選再排列,讓舞者肉身疊映成一個滿月,邊界是暈影曖昧。視覺中的三個標準字在小子的筆下,堅持讓每一道筆劃維持22度斜上揚,其中有極輕、也有極重力道的筆刷,反映舞者時而輕柔、時有重量感的身體力道。小子說,書寫時懸腕提筆會牽動整個身體,書法也是個極具身體感的行為。練久了他還發現書法的重點是筆畫之外的留白以及字本身的墨黑部分,比起溝通訊息,當代書法在現代,更像是種圖像藝術。視覺作品中直接突顯個性的手寫筆刷儼然已經成為小子的簽名檔,設計做到後來,直接用筆刷或噴漆手寫表現,更能找出腦中的理想字體。
找房子找到作品靈感 街頭上的素材找不完
為「2019新點子實驗場」打造主視覺時,在沒有任何圖片的前提下,小子從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我所經歷的性事》邀請六十五歲以上的素人談論自己的性經驗,抓到一系列節目的內容核心:「回到自我、向內探索卻又無助」,這種既流動又充滿不確定的感覺,和找房子時的無助狀態非常相像。於是,小子從路邊常出現的房產黃色廣告單來發揮,讓字體產生不同質感的流動性,並加入互補性更強的顏色。這些我們已習以為常、從街上胡亂冒出來的廣告早就長出既定的風格和定位:絕對是黃色為底搭配黑色字體,一律是橫式閱讀,因資訊量多讓字體變形又多樣,以便在有限篇幅裡塞滿訊息。為了讓路過的人能第一眼就注意到,廣告單的配置可是經過「物競天擇」的演變。
小子的作品元素常取材自生活角落,他說,街頭上的東西看久了其實很有趣,並非不存在所謂的美感,而是美感沒被雕琢出來;儘管東西粗糙,生活上絕大部分的設計都是這樣的形式,具有特定的偏好,只是該偏好從沒被探究論述。例如,提到「夜市」,每個人腦中都會出現某種印象,假如這真的不具美感的話,應該不會有形象浮現才對。「將自己生活周遭的觀察轉譯後帶入作品,是一個『找不完』的過程。就像在淘金一樣,要是沒經過淘洗的過程,這一切可能就是大家眼中的廢土,可是如果我在裡頭找到一兩顆金子,那就是附加價值啦!」小子笑說。
人物小檔案
本名廖俊裕,1981年生。現為設計師、藝術家、策展人。成立個人工作室「小子藝術創作」。作品領域橫跨藝術創作、書籍、唱片、展場、視覺識別,是金曲獎、金蝶獎、金鼎獎的常客。作品常從台灣草根文化汲取養分,以個性直接的台式美學為其標誌。獨立雜誌《眉角》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兩家獨立書店「三餘書店」與「讀字書店」的股東。近期在表演藝術界的代表作品有:鄭宗龍X雲門2《毛月亮》、2019新點子實驗場、阮劇團X流山兒★事務所《嫁妝一牛車》(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