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四月底陸續展開「藝文紓困1.0」、「藝文紓困2.0」計畫後,迎接「防疫新生活運動」的此時,文化部在行政院的三倍券外更加碼了六百元「藝FUN券」,文化部長李永得期待藉此為文化產業創造五十億商機,若能搭配三倍券,更主觀期待兩百億的可能性。在思考後疫情可能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因應之道外,打造台灣國際品牌的辨識度,將台灣文化的能量帶上國際本就是文化部的長期目標,李永得表示:「一個國家文化力的強盛可以帶動國家品牌力,這可能是其他產業無法達到的。」
為協助台灣藝文產業度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文化部三月十二日正式公告《文化部對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產業事業紓困振興辦法》,近四個月完成了「藝文紓困1.0」、「藝文紓困2.0」兩階段審查,七月下旬將開啟振興計畫:發行六百元「藝FUN券」共兩百萬份,為行政院三倍券之外,文化部加碼推出的挺藝文振興方案。
文化部紓困振興總預算計52.2億元。四月底公布「藝文紓困1.0」共收取7,804件申請,核定7,605件(自然人4,153件,產業3,452件),已動支金額10億1,549萬元。「藝文紓困2.0」範圍涵蓋藝文事業員工、自雇者等,五月四日至六月十日止(唯「艱困事業」至七月卅一日止)已收取一萬六千餘件申請(據六月十八日的統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也衝擊百業寒冬乍臨,藝文產業向來「興於百業之後,衰於百業之前」,而今台灣社會逐步解封,但在緊縮的經濟情勢下要如何在「後疫情」突圍振興,考驗著新任文化部長李永得。
Q:今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表演藝術活動幾乎停擺,六月七日台灣社會解封,各場館準備迎接觀眾回流,文化部如何協助表演藝術工作者返回舞台?
A:五月廿日我上任當晚,召開第一場會議,就是了解紓困計畫的執行狀況,及其是否符合文化界需求,而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文化部提出的「文化場館藝文活動開放辦理原則」後,五月廿四日也在國家音樂廳舉辦藝文新生活運動試辦場NSO「管弦織音」音樂會,除了「公視+」線上直播,也開放五百位觀眾入場,包括前部長鄭麗君、國表藝董事長朱宗慶和我,都出席了這場音樂會。六月社會解封後,我們取消人流管控,大小場館也開啟售票。目前國外藝文工作者來台還是有境外管制,對此我們也曾與指揮中心商討。
不管疫情如何,文化部還是站在協助的立場,讓藝文團隊盡快恢復正常演出,只不過,在疫苗還未成功產出前,演出還是會受限於高規格的防疫措施,包括觀眾要戴口罩、與表演者之間保持距離等,我們希望兼顧經濟復甦和防疫安全,也可能採用線上或虛實並行的方式演出,縱使是線上表演,也必須要有會員或購票才有權限觀賞。也許類似的形式會成為表演藝術的未來趨勢。
Q:台灣現階段抗疫有成,但不免擔憂第二波疫情發生,境外開放是否有疑慮?
A:國際疫情尚未趨緩,台灣已逐步在開放,因此我們還是依循指揮中心的運作機制:在機場接受檢疫,然後居家檢疫或隔離十四天,沒有問題才能進入社區。台灣境外移入的案例多數是在機場檢驗出來,證實台灣這套機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