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交響樂團於十一月演出的「聖桑浪漫夜」音樂會將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序曲作為開場,另安排兩個重頭戲——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與聖桑題獻給摯友李斯特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分別緊扣著創新突破及「邁向光明」為主題,在首席指揮舒馬富斯與鋼琴家陳毓襄的合作下,展現德法浪漫派音樂的光明絢爛。
長榮交響樂團「聖桑浪漫夜」
11/13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3516799
「在黑夜貧困之中,通過荊棘的道路走向光明的世界。神啊,求祢保佑。」這是作曲家華格納在完成歌劇《漂泊的荷蘭人》時,於總譜最後一頁寫下的一段文字。此部作品在作曲家創作風格上扮演著分水嶺地位,成熟的管絃樂配器手法,以及對於主導動機的運用,為他後續樂劇發展開了通道。長榮交響樂團將於十一月份於國家音樂廳,以此劇序曲作為音樂會開場,相信在這後疫情時期,華格納筆下的這段註解,扣合著今年全球性議題,更能引發切身共鳴。
音樂會另安排兩個重頭戲,分別緊扣著創新突破及「邁向光明」為主題,邀請到鋼琴家陳毓襄詮釋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以及法國作曲家聖桑題獻給摯友李斯特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
乘著前人翅膀 創作技法集大成
在聖桑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中,將傳統四個樂章改為兩個長樂章,偏向李斯特筆下的交響詩形式。作品中,展現以C小調作為核心調性的企圖,如同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對C小調運用上的布局。貝多芬是聖桑作曲學習之路的重要模範。當時他著手構思此曲時,其概念靈感來自於貝多芬打下的基礎,和聲設計則參考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中的鋪陳。本曲一開頭C小調那陰鬱調性氛圍,到最後樂段為戰勝灰暗的C大調。貫穿終章的則是透過管風琴作為傳統定旋律般的角色支撐著每個主題,其目的在於喚起聽眾對於前面樂段主題與和聲聽覺面向的記憶。
另外,聖桑同時藉著幾個音樂上的引用,細緻鋪陳旋律的可親近性,如第一樂章運用來自中世紀彌撒曲——末日經,或是終樂段開頭的天體運行感的樂段如同文藝復興作曲家阿卡代爾特(Jacques Arcadelt)版本的讚美詩《聖母頌》,都是透過與李斯特創作上的交流,更深度理解管風琴改編技巧。
開啟浪漫派鋼琴協奏曲先河巨作
第五號協奏曲《皇帝》作為浪漫派鋼琴協奏曲先聲,英國音樂學者托維(Donald Francis Tovey)摘要出其創作核心:「管絃樂的部分不僅只作為交響聲響,更強調伴奏角色的重要性,且試圖創造輕盈感的織度。獨奏樂段所發展的演奏技法是貝多芬其他奏鳴曲和室內樂所未擁有的自由度與光彩亮麗感。」此曲風格在當時是前所未見的,第一樂章開頭快板主題出現之前,鋼琴一連串的華美裝飾樂段在管絃樂和弦間洶湧而出,旋律透露著高貴精神。在獨奏樂段加進來之前,管絃樂的呈示部已預先布局主題,其架構早已不是協奏曲中「個體對抗群體」的古典形式,貝多芬去除了個人主義式的即興華彩段落,更強調著相互平等的交流對話。
此三部具劃時代風格的重要巨作,將一展長榮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暨首席指揮舒馬富斯大師與鋼琴家陳毓襄對音樂的獨到見解,德法浪漫派音樂所勾勒出的光明絢爛之感,相信會激起你我心中情感的陣陣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