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張瑋珊

發表文章 42 篇
  • 焦點人物

    三個人:以當代思維,重塑傳統音樂感官體驗

    既能合體演出,團員也可各自發揮個人特質,為國內多數音樂團體的發展模式。若說能持續保持創新、翻轉傳統思維及挑戰現代音樂,則非當代音樂團體「三個人」莫屬。6月,他們即將推出的《催化效應融.共感》以音樂與影像、舞蹈共感對話,將長期發展的3條軸線創作理念匯聚呈現,跨域激盪出精采火花。

    文字|張瑋珊
    第346期 / 2022年05月號
  • 音樂

    生祥樂隊的原鄉音樂路 在美濃 用客語唱世界的歌

    大學二年級的暑假,林生祥用母語客家話寫了一首歌,歌詞描繪著美濃地區、以及母親的農家日常。「速度很快,一下就寫完了。」他說:「那時就驚覺到,原來用自己的母語來思考、寫歌,可以這麼流暢母語創作對我來說最自然,唱歌也是最自然。」就這樣,林生祥在美濃家鄉,找到屬於「唱自己的歌」的原動力,以及日後音樂創作的發展方向

    文字|張瑋珊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林生祥
    少年往事

    家鄉美濃的自然養成 林生祥的年少回憶

    孩子對音樂的喜愛是自然不拘的,愛唱歌就大聲唱、有琴彈就搶著彈,只是隨著年紀漸長,那股傻勁兒也就逐漸冷卻。然而林生祥,卻從不曾忘卻熱情,將母親的農家日常入樂、從演唱會領會和弦對位、陪孩子看卡通得到靈感,最後更體悟「音樂的本質是數學」這個西洋音樂學者百年來討論的議題。 他的過程,令人聯想到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諺語,一個人的選擇與學習終將成為他的一切。一路走來,抱著初心吸收最質樸的養分的林生祥,也將在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我庄三部曲」演唱會,與樂迷分享他的變與不變

    文字|張瑋珊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指揮中的陳雲紅。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台灣當代合唱音樂的推手陳雲紅 指揮人聲三十載 搭建合唱的諾亞方舟

    從大學就鍾情於合唱音樂,更因此遠赴歐陸學習合唱指揮專業的陳雲紅,從一九九二年受邀擔任台北室內合唱團指揮後,一路推展台灣合唱音樂的發展,從音樂教育、拓展曲目、建構國內現代合唱品牌迄今卅年,合唱事業一路成長,是她人生摯愛、避風港,豐富精神生活的富足感,年近花甲之年、對過去穿梭東西皆無礙的陳雲紅,即將計畫下一階段的暫離沉潛,並為未來人生功課做足準備。

    文字|張瑋珊、郭政彰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1 一場瘟疫翻天覆地 回省初心逆風昂揚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許斌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李永得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2 李永得接任文化部長 延續藝文紓困、激盪文化創造力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林韶安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雖然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預算未獲行政院核定編列,但創新計畫仍持續推展,圖為該園區FUTURE VISION LAB 全沉浸式影音空間開幕演出蔡奇宏與柯智豪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3 文化部預算減少25% 強化科技藝術應用創新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文策院補助故事工廠《我們與惡的距離》全民公投劇場版。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4 文策院成立滿周年 孵化IP進行式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林韶安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多媒體聲音劇作《色度:賈曼計畫》聲響實驗室試映。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5 劇場數位優化元年 創作與服務全面啟動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6 Podcast打開耳朵經濟 翻攪藝文新浪潮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優人山上劇場火災。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8 慢火延燒廿年 團隊倉儲與排練場問題懸而未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張智銘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整修完成的牯嶺街小劇場外觀。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7 地方複合場館持續興建 牯嶺街小劇場千日整修再打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許斌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今年演出的《消逝之島》。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9 走「出」劇場漫步看戲 行銷城市也回應地方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王勛達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國家交響樂團邀請旅外返台的三位小提琴家:胡乃元、陳銳與魏靖儀,演出韋瓦第給三把小提琴的協奏曲,圖為記者會現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現象10 疫情翻轉世界 旅外音樂能量回流台灣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文字|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岳霖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空氣頌》同台呈現香港兒童合唱團的現場演出及透過網路表演的丹麥聲音劇場,在音色、織度與視覺畫面中創造未來感。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創作不停歇 藝術創新上線 「2020香港新視野藝術節—更新視野」預覽

    在疫情影響下,「2020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原訂規劃的節目被迫延後,但為了支持在地藝術家繼續創作,藝術節製作團隊另行延伸了「更新視野」(ReNew Vision),以線上網路為載體,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嘗試各種創新實驗。透過新科技與網路,創意更是無遠弗屆,包含現代音樂、數位藝術、VR電影,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精采展演。

    文字|張瑋珊、張慧慧、吳垠慧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一起,一起」由七年級擊樂家戴含芝等領銜演出。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一起,一起」 卅五年的時代軌跡 擊出未來聲響藍圖

    明年將邁入卅五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一直在台灣的音樂發展上扮演先鋒角色,十月將推出的音樂會「一起,一起」,埋入「時間」的共通性,不管是演奏者,或是多位創作者,出生年分皆相近,同世代激盪出的火花,為整體演出凝聚一股強烈的氣場。演出以多樣編制、形式的曲目展現,記錄下時代軌跡,更持續撞擊出嶄新的未來聲響藍圖。

    文字|張瑋珊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鋼琴家陳毓襄
    音樂

    長榮交響樂團「聖桑浪漫夜」 德法音樂浪漫夜 引領澄澈光明之路

    長榮交響樂團於十一月演出的「聖桑浪漫夜」音樂會將以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序曲作為開場,另安排兩個重頭戲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與聖桑題獻給摯友李斯特的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分別緊扣著創新突破及「邁向光明」為主題,在首席指揮舒馬富斯與鋼琴家陳毓襄的合作下,展現德法浪漫派音樂的光明絢爛。

    文字|張瑋珊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女高音林玲慧將再次飾唱蝴蝶夫人秋秋桑。
    音樂

    NSO歌劇音樂會《蝴蝶夫人》 從寫實議題到文化投射 唱一場世紀交織的愛戀

    浦契尼的《蝴蝶夫人》膾炙人口,演出歷久不衰,始終是歌劇迷心中的經典。繼廿五周年時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全本,NSO將在本樂季尾聲推出《蝴蝶夫人》歌劇音樂會,由台灣女高音林玲慧擔綱女主角,讓這部東西音樂元素交織、反映當時社會寫實議題與文化的淒美愛情歌劇,再度繞梁耳際、打動人心。

    文字|張瑋珊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作曲家、指揮家彼得.于特福許
    音樂

    2020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 于特福許大師親臨 推動台灣當代音樂發展搖籃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年推出的「TIFA當代音樂平台」充滿亮點,受注目則是邀請到當代音樂巨擘匈牙利作曲家、同為指揮家的彼得.于特福許首度來台,擔任二○二○年平台駐節作曲家,除了指導大師班、其作品的演出音樂會,還有相關講座與紀錄片放映。此外還有多組國內外演奏家的合作演出,將啟發聆聽者對於聲音多面向思考、並激盪出當代聲響的各種想像。

    文字|張瑋珊、陳又維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 《奧菲歐與尤麗迪絲》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新專輯介紹 天籟之音 穿越古樂美聲

    天使般的純淨歌聲、魔鬼般的眩人技巧,現年四十二歲的假聲男高音菲利普.賈洛斯基,以精湛歌藝征服各地樂迷的耳朵。音樂學習起步較晚的他,因緣際會遇到伯樂與優秀的老師,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讓原本尖銳、細小脆弱的高音慢慢增厚、圓潤,終成今日舞台上閃亮的王子、當代的豔姬

    文字|張瑋珊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123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