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rika Studio於 8月演出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也需觀眾參與虛擬實境體驗,虛擬場域敘事與被消失的文明和城市相關,現場演出則從忽必烈和馬可.孛羅的一場西洋棋對弈開始。
數位科技在劇場的應用有愈來愈多不同嘗試,開拓創作可能性的同時,也面對更多挑戰,除原本的劇場觀眾外,也吸引了新觀眾的好奇,渴望透過不同介入方式找到新體驗。
陳家蔚和「打邊爐創作室」聯合創作的《轉念之間》在6月演出,獲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畫」資助,內容是混合真實與虛擬場景的有趣體驗,觀眾會在東南樓藝術酒店房間內,「透過虛擬實境的技術模糊時間、地點及人物,體驗一對戀人的自白」。作品探討網路欺凌,本身就是延伸自網路文化的議題,形式與內容相輔相成,參與者在虛擬實境場域了解角色面對的問題,同時又在現實空間感受不同情節的氛圍。在構作上,《轉念之間》應用虛擬實境,契合作品內容的表現,是有意義的嘗試。觀眾在虛擬實境內介入的空間,與現場參與同步,如坐在沙發上會看到虛擬實境內也是在沙發上發生的故事,因此在身體經驗上和一般劇場的單向式接收不同,觀眾亦可選擇不同的物件以進入不同的敘事。
Paprika Studio於 8月演出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也需觀眾參與虛擬實境體驗,虛擬場域敘事與被消失的文明和城市相關,現場演出則從忽必烈和馬可.孛羅的一場西洋棋對弈開始。觀眾只需坐著觀賞,但過程中交錯著觀賞舞台演繹和戴上/脫下VR眼鏡,同時在虛擬實境內也有部分需觀眾移動身體參與。在本作中,能否透過數位科技讓觀眾對內容有進一步的想像令人存疑;而戴上/脫下眼鏡的過程,也削弱了觀眾在劇場的投入感,在構作上如何取得平衡,值得討論。可預期的是,這類創作將會帶動本地劇場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