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拔濤把《如何向外星人介紹瘟疫下的香港人感情生活》改成在網上演出,仿擬講座,有兩百多觀眾同時進入Zoom內觀賞。(再構造劇場 提供)
香港

表演藝術全面停擺 逆境中演藝活動轉戰網路

為了防堵疫情擴散,香港現在祭出了禁止四人以上在公眾地方聚集的「限聚令」,也使得表演藝術演出全面停擺,因應現況,有些製作轉換思維,以線上直播形式演出,或推出以一位觀眾為限的現場表演。而這類線上演出的未來可能性也是表演藝術圈中人的熱烈討論話題,如何以此形式仍能說好故事,仍能呈現表演者的身體,是更本質的問題。

為了防堵疫情擴散,香港現在祭出了禁止四人以上在公眾地方聚集的「限聚令」,也使得表演藝術演出全面停擺,因應現況,有些製作轉換思維,以線上直播形式演出,或推出以一位觀眾為限的現場表演。而這類線上演出的未來可能性也是表演藝術圈中人的熱烈討論話題,如何以此形式仍能說好故事,仍能呈現表演者的身體,是更本質的問題。

想不到病毒擴散至全世界,各行各業影響牽連極大,香港的表演藝術活動因為場地閉館而全面停擺;加上最近生效的「限聚令」禁止四人以上在公眾地方聚集,室內餐廳也只能四人一桌,雖然閉門的工作空間不受限,但有些本來打算在工作室進行的微型演出就不能冒險進行了。

線上直播演出  重新思考觀演關係

香港燈光設計師和立體書創作人劉銘鏗本來打算夥同友人進行「無乜立體書立體故事劇場」《大鼻哥和小豆丁》的疫境試演版,每場嚴格限制觀眾人數,不過後來「限聚令」生效演出也延期,改以網上臉書直播劇場的方式上演另一作品《日常生活》。

 這個半小時的製作與香港人自去年六月開始的改變的「日常」有關:如常的上班乘車但路上風景卻愈見暴力,辦公室政治和單一話語讓人與人之間的沉默顯得安全,晚上的寧靜變為恐懼。立體書的形式在直播的單向空間內仍然發揮說故事的作用,這樣的日常潛藏成為日子,抵抗是出路;而在疫情下再看新的正常與日常,正在改變我們的身體與感官經驗。

 於德國柏林藝術節劇本市集獲獎的編劇甄拔濤亦把前作改成在網上演出,《如何向外星人介紹瘟疫下的香港人感情生活》是仿擬講座為演出,門票港幣廿元,兩百多觀眾同時進入Zoom內觀賞,現場配合錄像和簡單布置,最後甚至有現場航拍的畫面,雖然製作預備時間不多,但亦是有心思的處理。Performance-Lecture這形式本來就很適合於在這種網上場域內進行,但劇本如何利用這形式去承載還是重要課題,內容是否必然與瘟疫有關可能已不是重點,而是在這樣的觀賞介面(虛擬的集體、觀眾的互動、表演的即興)中,作品怎樣重新思考表演和觀眾的關係,這一點,作品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回歸表演本質  如何說好故事?

另一Zoom實驗劇場《兩位THX》由「一舊飯團」製作,每次只有一位觀眾,情境預設在咖啡店內,亦有固定文本,觀眾因為要介入和參與因此不能太被動,起碼不能只在旁觀看,有藝評人看過後表示作品互動性也強;筆者尚未有機會觀看,但據網上預約資料,這個隨緣樂助的演出時間表已排至數星期後,表演者要投入的時間肯定比以往演出多;很多業界朋友正討論未來這些演出的可能性,「城市當代舞蹈團」舉辦了多場舞蹈業界抗疫對策網上研討會,其中剛在四月第三週完成的第三部分主題是「網絡世界和劇場創作實體的相聯性」。

 討論有提及其實表演藝術載網上平台的發布(包括預錄與直播、互動和單向)不是因疫情才有,不過要面對的問題仍然是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同時講者之一的資深導演何應豐也提及在這個媒介下怎樣呈現表演者的身體。這些有關表演的基本討論,特別在這被媒體和科技弄得眼花撩亂的時代,才是真正的大前提。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