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郝御翔 攝)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小百科─what is 動作設計 共同創造出每一個角色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一心戲劇團《狩瘟殘書》

2023/5/27~28  14:3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台北新劇團《戲裡戲外》

2023/5/19  19:30

2023/5/20~21  14:3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

2023/5/5~6  19:30

2023/5/6~7  14: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李羿璇說:「我覺得我是一個戲劇腦,然後工具是舞蹈。」

從小在媽媽的舞蹈教室跳舞長大的李羿璇,大學去念了戲劇系,碩士班與博士班都是舞蹈研究所——若說她是名「舞者」、是位「編舞」,李羿璇會瞪大眼睛、堅定地揮手說「不是」。

有很大一部分是,她對編舞家、舞者的定義相對嚴格,認為自己既沒有在舞團專職,也沒有編過舞作;另一方面則是如她所說的:「我沒有在編舞。」李羿璇舉了前陣子協助編導李季紋完成的戲曲作品《馬》(2022)為例,與兩位演員施冬麟、劉冠良的工作方式並不是舞蹈編排,他們所飾演的馬與馬王,動作形象來源是來自草原之上熱血奔騰之感,因此結合蒙族和藏族的動作元素,但皆非以蒙古舞或藏族舞來編排。

於是,很多職稱都曾被套用到李羿璇身上,包含動作設計、動作與動態設計、表演指導、肢體指導等,也穿梭在果陀劇場、舞鈴劇場、台北新劇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臺北海鷗劇場等大小不一、類型不同的團隊;但她其實不會因他人如何稱呼她、定義她而困擾,因為她清楚的是:自己是與導演、演員一同創造出角色與畫面。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李羿璇

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博士生。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MFA)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劇本創作)。除舞蹈教學之外,近年來從事劇場跨界創作,主要為舞蹈設計、動態設計、動態導演、肢體指導等職,作品有果陀劇場《綠島小夜曲》、《生命中最美好的5分鐘》、台北新劇團《魔笛》、春美歌劇團X金枝演社《雨中戲台》、臺北海鷗劇場《化作北風》、耳東劇團《服妖之鑑》、沉浸式劇場《華燈初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