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走路去洗頭
(Yun-Pei Hsiung 繪)

影集4月28日上架後幾天,剛好去動了一個不大不小中手術,後續一週都得在家中靜養。

因為我不能洗澡只能擦澡,自然也不能洗頭,我會走路去洗頭,5上旬的陽光很好,氣溫宜人,有風吹在身上,大概維持三天洗一次頭。附近的小林髮廊,白天他們冷冷清清沒啥生意,洗一次兩百五,雖然想找更便宜的,但生理上也無法走更遠,反正想說洗頭附贈按摩。平常就試圖在家裡工作,對,試圖,實際上我根本做不到,畢竟在戲上架Netflix的連假,不關心根本不可能。

剛好也是在這週,《人選之人》開始各種社群洗版,本來就會看觀眾心得回饋,開始刷各種平台的心得文,豈料迎來跟劇場截然不同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了,串流平台可以觸及的觀眾好廣。

臉書、IG、PTT、Twitter、微博、YT,要刷完真的不可能,一方面看著各種熱評,一方面因為消炎止痛藥而一天得拉好幾次肚子,真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想起之前看過《麥蒂為何而跑》,討論在IG上展現完美的運動明星孩子,然後自殺了。我們有討論青少年面對網路壓力的書,但應該沒有講成名後怎麼面對網路壓力的書吧。

不過幕後的壓力永遠不及幕前。

想起之前跟一位演員朋友吃飯,收到一些很煩人的IG訊息時她會一邊點開,一邊murmur世上怎麼有這樣的人,我很訝異她會看私訊喔,她說有時候就點開,但還是會好奇想了解一下別人要跟自己說什麼。

有時候我也會蠻好奇其他人怎麼看待自己的作品,你在創作它時的那種珍貴跟私密的感覺,讓你覺得自己跟某些事物有很深的連結,特別是在劇場,你看到一些場景,一些動作,一些人跟人之間微妙的流動,你跟團隊們非常靠近,也會在演出後跟許多互相信賴品味的朋友們聊戲,持續跟夥伴們聊戲,好好把這齣戲做得好跟做得不好的部分收在心中;但影集播出時,距離拍攝完成已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各自四散去做不同案子,然後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關注,當它被評論,被摘錄金句,被做成圖卡時,你又覺得這些跟自己好像無關。

不過想想自己有時也會被網路上看到摘錄的電影金句圖卡觸動。一塊好的牛肉不管做成煎牛排還是漢堡,都是好吃的吧。

你需要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你需要有可以分享這些事的人,「你怎麼看待短時間內對你作品的關注?」我常常看到報導上有人問一些爆紅新生代歌手演員這些問題,但這個問題真的很難三言兩語講完,如果要說「平常心」嘛,也不是,如果要說「我都不在意」,也很假,如果說「我很在意而且覺得超煩惱」也是沒有到這樣,它是個變動的過程,你一下很爽,一下很煩,但漸漸地幾天後會覺得這個跟自己無關,並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心拉回創作上,但拉回創作上,還常常得面對:我想說的事情重要嗎?又或者會不會我關切的、想說的都已經說完了?我還能否創作?萬一之後的作品反應不如預期怎麼辦?但又想想,我其實也沒預期什麼啊,最一開始不都是因為某種好奇而開始的嗎,最終可能都是我們直面了某個好奇,而才有後續的。

走路去洗頭的時候,會經過滷味攤、耳鼻喉科、眼鏡鐘錶,髮廊一進去是一個做指甲美容的,沒人的時候她會對著手機說話,可能在跟誰視訊?店員都戴著口罩,常常百無聊賴地滑著手機。

我想他們應該不會看Netflix或《人選之人》吧。

這麼一想就安心了不少,世界很大,不一定要拿遙控器去指。

有人可以一生默默無聞但不改初衷,但也有人可以功成名就但也不改初衷,兩者的意志都很強大吧,初衷不會變,但你怎麼去實踐你的初衷,會隨著過程改變,你得社會化、在社群時代得更小心翼翼,但同時也得更清醒,知道自己對周遭、對生命仍然保有疑問。

我有時候會想,為什麼周杰倫會寫不出歌了呢。

但想想,我們都是有極限的,我們也只能表述自己經歷且有感之事,不管有過多少創作,每次創作都是歸零全新,你永遠不知道你有沒有辦法做出來,而且愈來愈無法確信,但無論如何,我們的創作生命都在倒數,我很確信這件事,人們會問你創作的源起跟初衷,那結束呢?決定結束的那天,是什麼場景?之前跟之後又在做什麼呢?這是我走路去洗頭的時候,會想的一些事。

兩廳院-微笑聖誕季廣告圖片
志工的真心話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