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未來》排練現場。(Pichet Klunchun Dance Company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應2023(八) 2024 進行中

台灣舞者鍾長宏參與皮歇.克朗淳新作《泰.未來》

才剛結束《野台羅摩》,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又即將於2024年TIFA推出新作《泰.未來》(Cyber Subin)。

按克朗淳的說法,本作是《No.60》(2020)的「下一章」。《No.60》是他長年研究泰國傳統舞蹈箜舞(khon)的成果,在該作中,他用力學分析出箜舞動作體系與六大元素,包含能量、圓圈和曲線、軸點、同步肢體、外部身體空間和轉移關係;在《泰.未來》中,他進一步結合「模控學」(註)的概念,舞者將透過與AI所習得的「60號原則」進行「對話」互動,嘗試更專注於自身舞蹈技術的感應與挖掘,從中探問傳統、舞蹈與科技共存的未來性與創新可能。

克朗淳延續過去幾年與台灣舞蹈圈的深度交流,《泰.未來》除了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製作團隊(包含美國MIT AI藝術家Pat Pataranutaporn、新加坡舞蹈構作、台灣燈光設計、亞洲聲響音樂家)之外,4名跨國組成的表演者中,其中一名即是台灣舞者鍾長宏。

1988年次的鍾長宏,曾擔任美國StateStreet Ballet舞團、希臘Greek National Opera Ballet舞團舞者。自幼學舞的他,舞蹈養成體系來自與箜舞截然不同的街舞與芭蕾,但在2023年7月至泰國象劇場的首度實體工作中,皮歇告訴他「沒有要跟每個不一樣舞者合作都做箜舞,希望從舞者身上找到他們本來就有的東西」,這讓鍾長宏在合作過程中「感覺可以做自己,可以嘗試自己想要的東西」。

鍾長宏回憶,他第一次看克朗淳演出是在2016年混種現場藝術祭,與驫舞劇場陳武康進行「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於寶藏巖綠野地進行的公開展演,接著幾年,他也陸續聽聞陳武康分享他們去東南亞等國學習傳統舞蹈的旅程。鍾長宏觀察到皮歇是一個開放的創作者,「有很強大的基底,但又不斷吸收不一樣的東西,是一個不斷進化的藝術家。」

本次合作,也讓鍾長宏對舞蹈的理解產生巨大衝擊。他回憶象劇場舞者給的一堂暖身課,做了箜舞相關練習,「他們對於下盤的穩定、末梢的掌控、手指線條路徑的乾淨度要求非常高,跟我所學的系統有非常大的差異,比如芭蕾的Plié(蹲)是動態,但我在那次暖身練習中,認識到他們的身體像是『種』在那裡,這跟我習慣的動態非常不一樣。」

作為一名與各類型的編舞家合作過的表演者,鍾長宏直言,這幫助他反思自身從學院、競賽、參與各類作品一路以來所累積的「身體傳統」,「我們跟不同的對象合作,讓身體在限定時間中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我覺得這個『變』是很台灣的。」

(註)

模控學(cybernetics),亦稱控制論。該學科是自動控制、電子技術、無線電通訊、電腦技術、神經生理學、數理邏輯、語言等多種學科相互滲透的產物,可以發生在任何系統中,包含人跟人、人跟機器、人跟動物之間。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這是關於人、動物和機器如何相互控制和通信的科學研究」。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