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島》(李佳曄 攝 微光製造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從製作、行銷端看市場 舞蹈篇

機制更靈活,應變市場才有底氣

表演藝術市場從來就不只是零和遊戲,而偏向於競合關係。生態裡某些經營思維或資源整合的嘗試,包含了各種力量動員,持續讓舞蹈藝術市場充滿著活力。我的觀察重點並非資本市場的消費力數字,而著重於建設市場機制的創造性價值。

從今年5月新聞裡,2023年票房最好的《薪傳》談起(註):這個數據是重要的指標,它揭示了觀眾對經典舞作的高黏著度,並代表作品普世性的力量,可持續感動不同世代的觀眾。雲門舞集作為台灣最早啟動專業經營管理的團隊,除了開發具高度實驗性的新作,經典重現既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工程,亦能回應觀眾多元市場需求的最佳平衡。

此外,中生代團隊也專注拓展屬於自己的經營道路。以翃舞製作為例,獲得了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補助的支持,企圖以3年期計畫打磨舞團「內容力、品牌力、創新力」。即使本年度在地演出票房和理想有些微落差,但舞團維持著國際巡演的熱度,並期待藉由計畫完成「舞蹈影像化」的嘗試,讓作品在串流平台登場,創造演出回收模式的可能。特殊補助未來可以產生的長期連動綜效,值得持續觀察。

炎夏參與完巴黎文化奧運台灣館的小事製作,秋季又在法國夏佑國家劇院串起《小島小宴》。他們分進合擊穿梭在國內外,讓混血街舞態度與技術動能的團隊更顯自信,增添了市場區隔性。《週一學校》累積出的經驗,今年在新北美術館或台北當代館的工作坊裡,看到新的火花。舞團年底推出的《More More Paradise》,不只是街舞圈觀眾跳入劇場的購票轉換率參考,也是當代肢體風格發展的特殊參照。

資源整合方法同樣和市場生態息息相關。例如樹林藝文中心與驫舞劇場建立長期協作關係,呼應新北市文化局對於轄下各館所的聚焦定位。《樹林跳》不僅為館所打亮品牌,也關照著舞蹈人職涯蓄能和社群凝聚力,奠定超越消費指標的無形價值。甫完成《人之島》演出的微光製造,藉由多次國際展演平台與駐村的資源運用,讓製作分階段獲得各種專業挹注,並同時為國際巡演交流開啟未來航道。

整合力最顯著的,還是官方舉辦的平台計畫。以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灣舞蹈平台」為例,各國舞作的交鋒不僅能刺激藝術表現對話,也為獨立編舞家或地方傑出團隊,打開國際市場交流的契機。此外,過去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發起的「創意熟成平台」,也是舞團漸趨重視的管道,讓演出不局限於大都會區,開啟與更多在地館所的合作之門。民間自發的「艋岬國際舞蹈節」具有相似的功能,也像是團隊操練交流功法的共伴學習,影響力值得持續追蹤。若著眼新竹艸羽田舞蹈劇場,不難發現它近期的積極力量,都和舞團踩點大小國際平台的足跡有所關連。

面對詭譎的市場,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則是讓舞蹈人珍惜的競合夥伴。以年度製作《虛缺號》為例,團隊穩定地與編舞家合作,相信舞蹈對於團員潛能開發培育的重要。當他們勇於探索新馬戲戲市場性與藝術性共存的邊界,深信舞蹈的價值意義時,也直面經營者最具挑戰的行銷與票房關卡。

限於篇幅,案例無法一一細緻討論,但市場機制內各種要素的充分發展,和研究票房流失因素同樣關鍵。許多舞蹈人積極設想新生態的需求,讓思考分眾市場的經營或產業化都不是遠夢。在分析當代觀眾的需求轉型,磨亮市場洞察力之前,同步協作讓機制更靈活,才能換氣順暢地來應變消費趨勢的快速轉化。

(註)相關新聞資料,請參考: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5220360.aspx,查閱時間2024/11/6。

王宇光,跳舞20年的此刻廣告圖片
志工的真心話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精采文章試閱開放時間為 2025/02/12 ~ 2025/05/12,敬請期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