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團體之一,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下簡稱台北愛樂)自1985年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交響音樂的表演、創新與與推廣。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Henry Mazer)以深厚的音樂涵養啟蒙並帶領樂團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出無數優秀音樂人才,奠定其在國內外音樂界的重要地位。從草創到成熟,台北愛樂始終秉持專業與熱情,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交響之路。今年,樂團正式邁入第40個年頭,不僅是對過往歷程的致敬,也為未來的發展揭開全新篇章。
「我用『感恩登場』四個字來形容40周年的感想。」台北愛樂創辦人賴文福感性地說:「40周年除了美好的音樂外,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愛樂向大磁石一樣,進來了就沒有離開。樂團充滿各界朋友與支持者,這是非常難得的。」回想當年,他認為梅哲獨具慧眼,知道台灣年輕音樂家有創造世界一流音樂的潛力,因此在台灣成立台北愛樂樂團。「成立以後,全台灣陸續誕生了上百個樂團,不敢說帶起風潮,但是從台北愛樂開始是千真萬確的。」
樂團不僅曾經在世界各地留下輝煌足跡,近10年來更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締結友好關係,2024年樂團受邀赴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Suntory Hall)演出,並獲得當地樂評與觀眾的熱烈回響。同時長期致力推動推動的「東亞樂派」,除了透過演繹亞洲作曲家的作品,也舉辦論壇發表亞洲乃至國際各國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
40周年系列音樂會的規劃以節慶的方向作為考量,首先在5月20日登場,特別邀請知名小提琴家吉拉.普雷(Gerard Poulet)擔綱演出,攜手樂團詮釋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的《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首席指揮林天吉介紹:「普雷大師與愛樂有非常深的淵源,他是樂團首席蘇顯達老師在法國求學時的老師,近年常來台灣演奏與講學,觀眾對他非常熟悉。」針對他所選的樂曲,林天吉興奮地表示:「樂曲是在這20、30年來被小提琴家大量演奏的,非常困難,不但耗體力也耗腦力。」普雷以精湛的琴藝挑戰這首樂曲,令人拭目以待。
下半場則扣合「東亞樂派」的內容,邀請韓國國寶級作曲家李哲求創作了作品《皇冠》。作曲家解釋這次作品:「以韓國傳統王室的歷史為中心,用國王的象徵——皇冠為主題作曲。開場由韓國傳統管絃樂起始,用韓國傳統管絃樂作曲理念融入西方管絃樂對編曲的歌曲。《皇冠》的背景是東學西用作品,是國王權位的象徵。」最後由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Ottorino Respighi)的《羅馬之松》壓軸登場,樂曲在銅管齊鳴中達到氣勢萬鈞的高峰,如盛大慶典般壯闊,為整場音樂會畫下輝煌句點。
年底在12月25日,將推出以聲勢浩蕩聞名的馬勒第8號《千人》交響曲。即將擔任女高音的角色的林慈音說:「馬勒第8號交響曲是我從小憧憬的作品,只可惜編制非常龐大,所以能演唱的機會非常少。作品在音樂史上特別,跟作曲家以往沉重的主題完全不同,而是昇華成救贖的感覺。」她指出合唱團跟獨唱者都有非常吃重的表演,尤其第二主題是講女性的救贖,透過人類、愛得到救贖,非常適合台北愛樂管弦樂團40周年年終非常漂亮的結局。
林天吉則說:「這部作品樂團編制不但大,且用了兩團男女混聲四部合唱、一團童聲合唱團,再加上獨唱群,以及一個小樂隊在音樂廳中製造環繞音場效果。我認為能夠以民間團隊的量能達到這個高度,不只是愛樂的里程碑,也是台灣的里程碑。」
國內演出之外,樂團9月也將赴大阪與東京巡演。應大阪世界博覽會「Tech World」主辦單位邀請,台北愛樂將在主場館附近的表演廳表演。此次邀請鍾耀光創作,結合台灣布袋戲與管絃樂團,以室內樂加上掌中戲的模式,將台灣傳統文化帶到世界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