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
音樂 打造沒有年齡限制的兒童音樂活動
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邁入第2屆 為幼兒推出「寶寶的交響樂」
去年首度舉辦的「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短短兩天16場售票音樂會、兒童友善市集、免費快閃演出等活動,創下了將近萬名愛樂親子到訪的空前佳績。今年的第2屆再次將音樂活動帶入臺灣戲曲中心,加碼於7月11日至13日舉辦為期3天的17場精采音樂活動。不僅糾集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微光古樂集、台北打擊樂團、藝心弦樂四重奏等台灣領先的音樂團體進行表演,更首度舉辦「寶寶的交響樂」音樂會,打造沒有年齡限制的0至12歲兒童音樂年度優質活動。 MUZIKids兒童古典音樂節創辦人孫家璁提到:「去年的音樂節受到的反應遠超預期!也證明了台灣確實有這方面的觀眾需求。第2屆的設計會更為多元,透過不同主題啟發音樂、美術的想像力。」今年預計在巨大表演樂池區建設「寶寶搖擺區」,讓0至3歲的孩子可以自由活動,近距離感受正規管絃樂團的奇妙。當然,主題是為了幼兒至兒童而設計,但他也強調:「對於大朋友來說不是陪伴者,也能夠找到欣賞表演活動的意義。」 音樂節顧問暨指揮家張尹芳認為,辦音樂節看起來很容易,但要拼起來做音樂遊樂園的概念,又是另外一回事,她表示:「今年一樣以遊樂園概念來設計,要像兒童樂園一樣隨時隨地都有音樂節目發生。」 比較去年與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推出年齡向下發展、0到3歲的「寶寶的交響樂」,由張尹芳領導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演奏,父母可以讓小朋友在類似樂池的安全環境下近距離、沒有壓力地聆聽。今年還推出了「繪本音樂會」,挑選合適的古典樂來搭配繪本的內容進行,主辦單位特地與出版社「小天下」合作,選用曾兩度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的插畫家陳又凌兩本作品《尋找祕境》與《會生氣的山》。張尹芳表示,《會生氣的山》帶有環保的概念,但同時用山的情緒來敘述;特別在過去幾年疫情中戴口罩,兒童只能靠眼睛溝通,情緒溝通表達接收較以往不同,這用音樂表達最直接。而《尋找祕境》透過可愛貓咪的故事,也相對影響小孩內心最純潔、最美的祕境。一動一靜、內在外在,跟音樂一樣有很不同的色彩。 在今年的音樂節中,除了在大表演廳演出「寶寶的交響樂」及《彼得與狼》的大型演出之外,,包含微光古樂集、藝心弦樂四重奏、台北打擊樂團、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等團隊,也會在小表演廳推出多場寓教於樂的精采節目,為孩子們打造一場音樂與探索的奇幻之旅。 去年以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4日本行(一)
首度登上三得利音樂廳 《媽祖傳奇》演繹台灣文化
2024年3月初,在春天氣候多變的日子裡,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團隊們帶著熱情,啟程前往日本。在邀請台日雙方作曲家與學者舉辦第3屆「東亞樂派論壇」之後,更以「祈り」為主題規劃全新節目,由首席指揮林天吉帶團,攜手日本演奏家與重要作品,首度登上日本享譽國際的三得利音樂廳,並於音樂會後動身前往福島,於「福島東日本大地震與核能災害傳承館」紀念311的系列活動中演出,為災後的重建復注入一份關懷與支持。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4日本行(二)
台日樂壇交流 從傳統中找到新「樂」界
2021年起,由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創辦人賴文福所籌備及成立的「東亞樂派論壇」,目的在號召台灣、日本、韓國、香港等東亞地區的作曲家、音樂學者、演奏家,為他們的作品、研究成果等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該地區所擁有的相似文化、受到的影響與突破方法等相互交流,進而走出一條屬於東亞音樂的脈絡。歷經2022年在台北、2023年在首爾之後,今(2024)年3月8日又在日本東京都港區台灣駐日辦事處文化中心舉行第3屆「東亞樂派論壇」。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3韓國行(一)
台韓跨文化交流 從傳統開闢未來蹊徑
管絃樂團起源於歐洲,原為西方文明的產物,是現有古典音樂表演中規模最大的活動。由於國際上許多樂團皆以城市為名,因此出色的管絃樂團,更與偉大的城市相得益彰。隨著時間的推疑,管絃樂團的演出形式逐漸拓展至全球,對當地文化的變革也產生了影響力。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樂團就是一例,以民間的力量追求多元化的挑戰,更在藝術的創新、自主性與彈性上運用其強項撐起一片天地。1985年成立至今38年來,曾踏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廳、甘迺迪中心等場館,演出軌跡除奧地利、美國、日本、韓國之外,更拓及瑞典、芬蘭、捷克等地。2023年12月2日,樂團受邀赴韓參加第40屆「大韓民國音樂節」(Korea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擔綱壓軸演出,在音樂會前一天更舉辦了「第二屆東亞樂派論壇」,成功打響樂團名號外,也增進了兩國的外交關係。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3韓國行(二)
音符之外,展現傳承精神
自成立以來,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一直是台灣具代表性的樂團。多年來,團員對樂團的凝聚力,使其樂音充滿優雅與和諧,因而被盛讚為「島嶼的鑽石」。在2006年從創團指揮亨利梅哲(Henry Simon Mazer)手中接棒的指揮暨小提琴家林天吉,擔任首席指揮至今已創下不少佳績。2023年「大韓民國國際音樂節」的節目活動中,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團隊,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作為壓軸在同一個平台中亮相,顯得格外耀眼。 這次的演出在首爾市江南區「藝術殿堂」中的音樂廳舉行。藝術殿堂是韓國重要的綜合藝術空間,包含歌劇院、音樂廳、個人演藝廳、漢江美術館、漢江設計博物館、首爾書藝博物館、話劇專用劇場等場地。室外除了圓形廣場、朝鮮傳統園林及戶外劇場,也囊括了藝術大學、國樂院、咖啡廳、美容院、噴泉等設施,可謂應有盡有。
-
薪火相傳40載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系列演出盛大慶祝
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團體之一,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下簡稱台北愛樂)自1985年創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交響音樂的表演、創新與與推廣。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Henry Mazer)以深厚的音樂涵養啟蒙並帶領樂團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出無數優秀音樂人才,奠定其在國內外音樂界的重要地位。從草創到成熟,台北愛樂始終秉持專業與熱情,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交響之路。今年,樂團正式邁入第40個年頭,不僅是對過往歷程的致敬,也為未來的發展揭開全新篇章。
-
音樂
SARS肆虐,但聽馬勒的世界聲響
馬勒在音響的營造上,的確是朝著他將在一九○七年對西貝流士所言的:「交響曲必須像這個世界,它必須無所不包。」牛鈴和曼陀林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自然有納入的道理。龐大的編制本身就形成這首交響曲在實際演奏上不易克服的問題,曼陀林和吉他是無法有著如上低音號凌駕全場的力量,相對也削弱了使用這兩件樂器的用意,只在小提琴的末座囁嚅著。
-
音樂
嚴酷與惆悵的生命樂章
馬勒樂曲中「身處時局巨變,不知何去何從」的特質,演奏者除了應該將樂句處理得「很滿」之外,拍子與速度也必須徐緩且穩定,然而後者對梅哲的體力是項嚴酷的考驗。
-
音樂
簡樸與強勁的琴音
從第一個樂句開始,陳必先就展現了不刻意炫耀個人技巧,不誇張虛浮感情的彈奏技法。而這正是有別於其他國家演奏傳統,而真正屬於「德國音樂」的演奏哲學。
-
音樂
與命運相抗衡的強勁生命力
陳宏寛充滿豐富個性的鋼琴彈奏,早已跳脫出一般人所習慣性期待的聲響技巧展現與感官愉快的追求;當他單獨彈奏時,讓人聽到鋼琴家獨特的彈奏個性與非比尋常的藝術特質。
-
即將上場
一九九七 IBM慈善音樂會關懷不要留白
台灣IBM公司在十二月八日籌劃了一場「關懷不要留白」──一九九七IBM慈善音樂會;這是台灣IBM公司持續八年,以企業之姿回饋社會所主辦的音樂藝術活動。而今年除了台灣IBM公司外,尚有陳張秀蘭女士文敎基金會之協助。本次音樂會門票收入,將悉數捐贈聯合勸募協會、中華民國黏多醣症協會及兒童福利聯盟。 此次音樂會將由約翰.樊德生(John Van Deursen)指揮,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演出,包括有小提琴家蘇顯達、吉他羅貝多,及爵士鼓手黃瑞豐等;演出的曲目從台灣民謠組曲到葛蘭米勒組曲(Glenn Miller Medle),從屋頂上的提琴手到Sing Sing Sing,有鄧麗君的懷念組曲,也有Oye Como Va。
-
即將上場 Preview
頑童驚夢 拉威爾歌劇《小孩與魔咒》
經歷兩年的籌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將在四月初首演拉威爾的童話式歌舞劇《小孩與魔咒》,這場充滿想像力的演出,由樂團在台下樂池伴奏,音樂家於舞台上兩側演唱,舞台中心則由蘭陽舞蹈團的小朋友融合芭蕾與現代舞,舞出孩子的幻想世界。全劇長四十五分鐘,在四月這個屬於小朋友的月份,最適宜家長帶著小孩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