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底,劇團製作緩了下來,為將來臨的一年養精蓄銳。除了野米劇場在年底推出每年一度的童話劇(pantomime),還有必要劇場在11月底為其編劇培育計畫「Playwrights’ Cove」的10位編劇提供平台,進行劇本演讀,呈現他們的新創作。
舞蹈演出則相當活躍。專業舞團「人.舞團」呈現了最新版本的《看不見的歸屬》。《看》於2018年首演,是慶祝舞團10周年而創作的舞作,由舞團藝術總監郭瑞文與台灣音樂家王榆鈞一起創作,作品曾參與了歐洲5個不同的藝術節。2024年版本的《看》有從前參演過的舞者們演出,也有新舞者的加入,舞者們都受過「人.舞團」發展出來的「空」身體訓練,於是觀眾不僅看到了「空」身體訓練如何在舞者身上「發酵」、也看到了一部藝術作品在不斷地錘鍊以後的「成長」。今年,《看》在新加坡演出後,就會到台灣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演出,明年會在馬來西亞白沙羅表演藝術中心演出。
獨立現代舞組織「Sigma現代舞團」則在11月底濱海藝術中心新電信水濱劇院演出新作《Body History》。向來在黑盒劇場和非劇場空間進行舞蹈演出的Sigma舞團如今進駐中型劇院演出,《Body History》是2023年時,Sigma舞團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Resonates With Residency」藝術駐留計畫下創作的作品,創團藝術總監洪國峰也因此研發了一套相關的同名身體訓練「Body History」,以即興為基礎,為舞者尋找自身的身體經驗,以便更深層地接觸身體記憶與身體感受。在藝術駐留計畫下衍生出的作品,發展成了完整的演出,充分展示藝術家所需要的創作空間與時間,以便對其作品進行實驗與雕琢,才能呈現出完整的作品。而以「人.舞團」的探索為例,也證明了藝術作品必須用好幾年的時間去使之昇華。
同樣在11月演出的,還有令人振奮的獨立製作——自由舞者Jieying Nah集製作人、編舞家及舞者於一身,以其新創立的「tinydancer productions」呈現了首部原創作品《The Birthday》,於月眠藝術中心的黑盒劇場演出。這場舞蹈集合了另外4位年輕女舞者,以集體創作的方式進行創作,也邀請了一名劇場人作為演出的構作,試圖在舞蹈中呈現戲劇元素。Jieying Nah從舞者到舞蹈老師再成為編舞家,為新加坡舞蹈界注入新能量,絕對是新加坡舞蹈界的好消息,讓人期待她未來的創作。
舞蹈界在年底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無論是專業舞團、藝術團體、獨立藝術家,都在為舞蹈生態盡力,現代舞仍有很大的實驗空間,觀眾可以期待新加坡現代舞接下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