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運,現在還能擁有直接和樂手、歌手、指揮溝通、一起完成一首作品的機會,我深信真人演奏音樂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人與人之間碰撞出的火花,每一次都可能因為當下的情緒、外在的環境而有些微不同,有別於AI的精準,人類的價值剛好就是那些「不完美」和「不可預測」,那份獨特的生命力,正是最珍貴的寶藏吧。
不管你有沒有在關心,也不管你想不想面對,2025年的現在,「AI(人工智慧)」已經毫不客氣地鑽進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了,而且在感受過那些「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AI」所帶來的便利與驚豔後,真的會忍不住愈來愈依賴它們啊!
最近這幾年,我在音樂工作的過程當中也有很多地方借重了AI,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介紹幾個我實際應用的例子。
AI小助手真的為我省下不少工夫
第一個令人讚嘆的AI技術是將音樂中的人聲或特定的樂器分離出來,變成單獨一軌一軌的音檔。咦?這不是很久以前就做得到嗎?沒錯,其實我從10年前就開始使用類似的功能,但當時的軟體是基於物理聲學原理以「抵銷」和「過濾」的方式去分離音色,效果很有限。而現在的AI因為「學習」過、「認得」每種音色,所以能準確而乾淨地分離出人聲及多種樂器。這個功能讓我可以很快地做出無人聲的伴唱音檔,我們通稱它為「卡拉」,這個卡拉並不是為了自己唱開心的,而是讓歌手試唱以確認音高會不會太高或太低,方便接下來進行編曲。相較以前我必須自己彈奏來製作這些卡拉,現在靠AI小助手真的幫我省下了非常多的工夫!
AI的歌唱能力也很強!若沒有接觸可能很難想像,現在的AI人聲軟體有數十位男女AI歌手可以唱中文、英文、日文和西班牙文。你只要挑選喜歡的音色,輸入歌詞和旋律,他們就能馬上為你把歌曲唱出來,還可以調整呼吸的位置、抖音的速度等等,而且咬字發音非常自然,完全像專業的歌手一樣。由於中文歌詞必須輸入拼音,所以這部分我就靠「Gemini」或「ChatGPT」來幫忙轉換,完全不擔心中文不夠好,真的超方便的!以上這個功能我主要用在 DEMO 的製作。為什麼要做 DEMO?當我寫了一首新歌時,因為別人沒聽過,所以很難抓住這首歌的氛圍或該怎麼演唱,現在只要讓這位AI歌手來唱一版DEMO,對方就能更清楚、更具體地接收到我的想法了。
在還沒有AI的時候,每做一首新歌,我就必須先把唱譜準備好讓我太太練習,然後一邊溝通一邊進行錄音,如果遇到有合聲的情況就會需要她錄好多次。但常常在好不容易錄完之後,我突然又想改旋律或改歌詞,這種時候我們就得把這個部分重新錄一次,很花時間與精神。現在有AI就實在是太省事了,不但能立即聽到結果,也能隨時進行調整,讓我可以把精力投入在更有創意的部分。這些AI助理與其他還未提及的AI小幫手們真的給了我許多幫助,而且總是這樣默默地執行任務而且毫無怨言,是難得的好夥伴啊。
目前很紅的還有像「SUNO」這種生成式AI,只要輸入文字指令它就會立即為你作詞作曲外加配唱與編曲,非常厲害,這種服務對於許多非音樂創作者可能很方便也超好用,但對我來說就不那麼理想了,因為在我腦海中其實已經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作品的樣子,即使生成式AI能帶給我一些趣味和驚喜,但它生成出來的結果往往很難符合我的期待,還是自己乖乖地爬五線譜吧(笑)!
人類的價值就是那些「不完美」和「不可預測」
面對功能愈來愈強大的AI,身邊很多朋友都開始擔心哪一天人類就要被電腦取代了。雖然這樣的擔心可能還太早,但是單就音樂產業這一塊來說,的確有不少部分因為AI的強大功能而替代了傳統的作法。
不過我很幸運,現在還能擁有直接和樂手、歌手、指揮溝通、一起完成一首作品的機會,我深信真人演奏音樂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人與人之間碰撞出的火花,每一次都可能因為當下的情緒、外在的環境而有些微不同,有別於AI的精準,人類的價值剛好就是那些「不完美」和「不可預測」,那份獨特的生命力,正是最珍貴的寶藏吧。回想起跟著張雨生錄製《卡拉OK台北我》這張專輯時,正是MIDI被流行音樂市場大量運用的時期,張雨生卻偏偏反其道而行,整張專輯都是用樂手Live演奏進行錄製的,專輯名稱更插入了「Live」一字,彰顯著他對於音樂的一種堅持,也讓身為樂手的我們找到彼此之間無法被取代的感動,一起見證了許多魔幻般的瞬間!
現在的AI與人類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但也許有一天,AI機器人真的會連人類細膩的情感也學習得維妙維肖,那怎麼辦?!…… 呵呵(汗)
後記:我請 Gemini 看看這篇文章有沒有什麼疏漏,它建議我應該要加上關於「倫理、著作權與版權爭議」的提醒,他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面對音樂類生成式AI的使用,它說:「這些便利的背後,版權歸屬和倫理界線仍是音樂人必須正視的難題。」我非常同意且認真地採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