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7年再度訪台的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於11月12日來台期間,首度與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攜手展開「並肩彩排」(Side-by-side Rehearsal)。這項活動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樂無界教育計畫2.0」支持,讓台灣青年音樂家能與世界頂尖樂團共譜德奧浪漫經典,開啟跨國世代的藝術對話。
本次活動由柏林愛樂小提琴家暨指揮賽門.拉圖爵士(Sir. Simon Rattle)的前助理指揮賽門.貝爾納迪尼(Simon Bernardini)擔任指揮,與樂團成員第2小提琴首席Christophe Horák、低音提琴團員Janusz Widzyk、低音管團員Václav Vonášek、法國號首席曾韵(Yun Zeng)及長號團員Jesper Busk Sørensen共同參與。排練曲目包括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與韋伯《魔彈射手》序曲,並舉行管樂及絃樂室內樂的大師班,指導NSYO青年音樂家演奏魏德曼與高大宜等作曲家的作品。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表示:「樂無界教育計畫的核心精神就是傳承。由大師親自示範,把技藝傳給下一代,讓音樂的熱情持續延續。」他觀察這場交流的改變:「年輕的學員通常比較專注在自己樂器上,但當柏林愛樂的專業音樂家加入後,只要稍微引導,就能迅速理解整體音樂的脈絡。我看到他們的專注力和活力都非常強,也希望這樣難得的機會能夠持續。」
柏林愛樂長號團員Jesper Busk Sørensen受訪時表示這次「並肩彩排」是一個「非常棒的經驗」。他認為,即使身處地球很遠的地方,大家仍能透過音樂一起交流溝通,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且充滿樂趣的事情。Sørensen提到,在短暫的排練時間內,他們的目標是盡快找到彼此,他運用自己的經驗進行引導與協助。他盛讚NSYO團員們是「非常有天賦的年輕人」,這讓本次的合作非常順暢且充滿樂趣。
由於他是直接坐在年輕音樂家們中間進行排練,Sørensen表示,當指揮暫停音樂時,他總是有時間可以提供簡短的訊息給身旁團員。但除了言語指導,他更相信透過親身聆聽與一起演奏,能有效地達到經驗傳承。問他考進柏林愛樂的秘訣,他笑著直接回答:「練習!」他認為需要九成的努力和一成的天分。Sørensen鼓勵青年音樂家勇於挑戰:「我就是因為勇敢參加甄選,才開啟了進入柏林愛樂的契機。希望大家面對機會時能勇往直前。」
經歷這場並肩彩排後,NSYO學員們深刻體驗到團隊合作的藝術。小提琴手林芷卉說:「以前排練時不會特別注意細節,但經過柏林愛樂老師指導後,我開始更在意聲音的平衡與彼此的配合。」同樣是小提琴手的鄧景倫則說:「在心態上,我把柏林愛樂的音樂家們當作同事一起創造音樂。每個聲部都要像拉室內樂一樣,努力融合在一起。那一刻,當整個樂團同時發出聲音,真的非常美妙。」法國號學員林鼎洋分享了克服舞台緊張的體悟:「老師建議我放鬆吹奏,不用刻意控制,只要自然發聲就能達到理想效果。」長號學員鄧九瑜則說:「即使是很小聲的段落,也要用最好的聲音去演奏,這讓我學會如何讓低音更主動地發聲。」
「樂無界教育計畫」自2021年啟動,由國家交響樂團(NSO)、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三方合作,透過大師課程與國際交流,持續推動台灣青年音樂家的專業養成。今年夏天,NSYO與德國的德意志青年交響樂團(JDPh)聯合巡演後,已有5位成員獲選,將於2026年前往德國與義大利巡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