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18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正式登記立案成立。2025年11月18日,國藝會迎來意義非凡的30周年,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空總)通信處辦公室舉辦「國藝會30茶會」,邀集藝文界夥伴共同慶賀。本次活動選在空總舉行,也寓意國藝會將於明年正式進駐空總古蹟舊辦公大樓,以30周年主題「啟動下一個藝術時刻」,邁向深化公共服務與藝文串聯的新階段。
活動現場逾200位嘉賓出席,包括國藝會歷屆董監事、歷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國藝之友及各領域藝文界的好朋友們,同時也邀請到文化部部長李遠、國藝會董事蕭新煌、建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敏弘、國藝會前董事長林曼麗、澳洲駐台辦事處副處長蕾英諾(Ingrid Lennon)及藝術家潘皇龍、郭建甫、王宇光致詞分享,共同回顧國藝會30年來推動台灣藝文發展的軌跡。
活動穿插播映由「陳怡潔藝術工作室」集結跨域創作者共同製作的30周年動畫「齊舞鯨之歌」系列短片。影片以海洋中巨島般的鯨魚為意象,象徵國藝會在台灣藝文發展生態系中的關鍵角色。五支短片「鯨之生」、「鯨之躍」、「鯨之詠」、「鯨之聚」、「鯨之夢」,分別對應組織營運、獎補助成果、國家文藝獎、民間贊助與國際交流等不同工作面向。同步推出的30周年專屬網站,則以互動式設計呈現國藝會多元業務與沿革,展現跨越公私部門、連結社會網絡的藝文生態圖景。
國藝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建構能充分反映藝文生態的補助機制。曾於國藝會啟動補助制度首年即獲補助的作曲家、國家文藝獎得主潘皇龍及近年多次獲得補助的偶戲創作者、不貳偶劇創辦人郭建甫,分別以創作者的身分致詞分享。同時,曾任四屆董事的蕭新煌與在國藝會服務30年的李文珊執行長亦上台致詞,分享他們與國藝會長年同行的歷程與祝福。
而自創會以來即開始辦理的「國家文藝獎」,至今已累計表揚122位來自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建築、電影領域中具代表性的標竿人物。本次茶會亦有多位得主親臨現場,包括第二屆得主廖瓊枝、第七屆得主潘皇龍、第九屆得主錢南章、第18屆得主陳正雄與簡文彬、第19屆得主何曉玫,第20屆得主金希文與黃聲遠,以及第22屆得主黃明川,共同見證國藝會30年的里程碑。
國藝會長期推動民間力量參與文化支持,強化藝術發展的社會基礎。截至2024年底,累計贊助金額已突破五億元,成為推動具急迫性與指標性藝術專案的重要動能。洪敏弘董事長以曾任兩屆「國藝之友」會長的身分致詞,其所創辦的建弘文教基金會自2006年起長期支持國藝會多項專案,亦為累積贊助金額最高的企業之一。曾任三屆國藝會董事長的林曼麗,則以創設「國藝之友」的推手身分致詞,期盼民間能量持續作為推動藝文發展的堅實後盾。
此外,支持國內藝文創作者追求卓越、登上國際舞台,一直是國藝會的重要使命之一。澳洲駐台辦事處副處長蕾英諾,以及多次獲得國際文化交流補助的編舞家、微光製造藝術總監王宇光,分別從多次合作夥伴與活躍於國際舞台的創作者的角度,呼應國藝會在推動跨國連結與文化交流上的持續努力。
文化部李遠部長於會中表示,國藝會走過30年,在這過程中,有許多人為台灣的藝文環境打拼,在他就任後,也希望能為國藝會多做一些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向行政院爭取五千萬的預算撥給國藝會;第二件事情,是將國藝會引進文化部剛剛在空總修建好的一棟建築,把國藝會這樣具代表性的單位,擺在台北市的中央位置,讓它扮演一個核心的角色,也期望提供空間讓藝文界人士能夠在此進行交流。他並以本次活動現場播放的「齊舞鯨之歌」鯨魚意象作結語:「我想,鯨魚一輩子在海底游,都在尋找牠的家。後來牠發現,原來牠自己就是家。」
林淇瀁董事長於致詞中表示:「國藝會30年來的成果來自每位同仁與藝術夥伴的共同投入。這些努力不僅在於健全各項補助機制的設計,也在於為使營運永續而積極投入的財務規劃。截至今年九月,國藝會投入補助金額已超過64億8百萬;累積基金總額也來到70.8億;而充實基金規模的成效,也已經反映在我們每年補助總額的提升上。今年,在李遠部長的支持下,國藝會已確定在明年搬進空總古蹟舊辦公大樓。進駐到這個具備特殊意義與任務的場域,也宣示了在與文化部的夥伴關係下,擴大公共服務的量能,將成為國藝會的全新目標。」
屆滿30年,國藝會秉持立於驅動文化資源、藝術發展、多元社會價值的中介位置,不斷健全對藝文界多向度的支持系統,和建構更完善的資源合作平台。未來,國藝會將以進駐空總為新的起點,持續串聯公私資源,讓更多創作能量在島嶼上與世界之間自由流動,並攜手藝文工作者共同「啟動下一個藝術時刻」。
國藝會為30周年所建置之專屬網站「國藝會30-齊舞鯨之歌」正式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