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Adward Tsai

發表文章 11 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顏華容 外冷內熱的彩色宇宙

    音樂廳外,一個嚴肅的身影從眼前閃過。她不喜歡講話,尤其是和陌生人一對一;她不逛街購物、沒有會員卡、不留資料,也不告訴別人她住在什麼地方;計程車司機猜不出她的職業,連剪了多年頭髮的設計師也不知道她真正的名字。 也許叫什麼不重要,因為她就像瀟灑慣了的黑馬站在市區裡,歪著頭、理不清奇怪的邏輯。想不透,為什麼點美式咖啡還要問要不要加糖加奶?更不懂,為什麼看中喜愛的物件店員還要問「要不要再拿其他款式給妳試試看?」與其要花時間跟人解釋鋼琴家、音樂家、鋼琴老師有什麼區別?不如,乾脆轉頭不和這個社會一起玩。但如果妳問她意見,又會發現她其實對一切脈動瞭若指掌。 她是真正「認真」在生活著。她也天真、她也愛笑,只要先將腦波調入她的節奏速度,那麼你就會懂她源源不絕的慧黠、機鋒,還有跳躍性的邏輯。於是我了解,原來黑馬住在一顆安安靜靜的聖誕水晶球裡,有它的自成一格的小宇宙,只要輕輕一晃,就會從四面八方飄出斑斕的雪花。 她的名字不是黑白的「嚴」,她是彩色的「顏」! 通勤路上 觀察人生百態 小時候家住中壢,從國小考上音樂班起,顏華容就展開一個人通車到台北的生涯。每天早上第一段交通工具是爸爸的偉士牌機車,站在爸爸前面、手握兩邊把手,從家裡到公路局車站途中的風馳電掣是最快樂的記憶。因為路途遙遠不可能準時到學校,所以只有顏華容有特權在前一天知道功課。當全班在學校寫早自習時,她也在公車上寫。一路顛簸的車上還能將字跡寫得工整漂亮,是她得意的成就之一。 如今當了老師,交通工具換成了公車加捷運。不喜歡自己開車,因為無法休息外,最令她畏懼的是要跟一般開車族的習性搏鬥。權衡之下,她寧願多花時間。雖然早已不用再像當時那樣在車裡寫字,但顏華容隨身一定帶著iPad看書。不過這段期間大概是人與人最靠近的時刻,敏銳的她總可以從中觀察人生百態,從人性、哲學、歷史、自然科學什麼都可以想。 如果清楚一個演奏家生命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都跟音樂有關、並且幾十年來連睡覺都有音符出現的時候,就會知道這段被迫一定要花掉的時間也是種收穫。就這樣她每天早出晚歸,「灰撲撲地」趕路。 <

    文字|李秋玫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 西班牙「國菜」的“Paella”(西班牙海鮮飯)。
    特別企畫 Feature

    Formosa,非常西班牙!

    四百多年前,從一位葡萄牙水手口中不經意輕喚出來的一句Formosa!,將台灣與伊比利半島上的這兩個遙遠國家聯繫了起來。西班牙人建造的薩爾瓦多城與聖多明哥城如今成為熱鬧的基隆與淡水,雖然已無處憑弔當年的殖民遺跡,但是我們在福爾摩沙這個美麗之島上,卻可以親身品味到由產地直送的新鮮西班牙文化滋味從傳統文化到當代設計,從經典品味到庶民生活,透過美食、舞蹈、語言、藝術、設計,各方各面體驗西班牙的魅力風情!

    文字|張素雯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 謝盈萱擅長喜劇表演,號稱「全台灣最美麗的女丑」。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謝盈萱 生活中的超級宅女,舞台上完美女主角

    從《包法利夫人們》、《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到近期在《Re/turn》中的亮眼演出,謝盈萱已然被視為一個兼具實力與魅力的精采女演員。不同於台上幽默逗趣的女丑形象,台下的謝盈萱不多話、喜愛獨處,可以四、五天不出門,自稱是「超級宅女」,但她總是睜大著眼睛觀察周遭人們的動態,觀察每個選擇每個決定背後的脈絡動機,而這些素材,也就讓她在舞台上展現貼近人們的表演。

    文字|陶維均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 正在排練新戲《狂魂》的孫詩珮(右)與孫詩詠(左)。
    焦點專題(二) Focus 編劇大哥加持 「一心」雙星開創新局面

    孫詩珮、孫詩詠 承先啟後穩紮穩打

    因為一份做女兒的孝心,一心戲劇團的雙小生孫詩詠與孫詩珮,先後踏上了歌仔戲的演藝舞台,透過前輩良師的教誨與演出的累積,雖然年輕,卻紮紮實實地繼承了外台歌仔戲的精華。而在大哥孫富叡發揮編劇才華、打造新穎題材的推動下,孫詩詠與孫詩珮穩步前行,實踐自己的歌仔戲之夢。

    文字|陳慧玲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李佩穎沒有戲校坐科的訓練背景,也沒有從小在歌仔戲班演出的實戰磨練,靠著自修苦練,在傳統與現代間,尋找一個歌仔戲小生的新貌。
    焦點專題(二) Focus 古今中外取材 臺灣春風歌劇團令人驚豔

    當家小生李佩穎 半路出家自許演好戲

    沒有劇校坐科或劇團「綁戲」經歷,半路出家的歌仔戲小生演員李佩穎,頂著高學歷卻一頭栽進戲曲的世界,把社團玩成專業劇團,與社友創立了「臺灣春風歌劇團」。一路下來,李佩穎從古路戲演到胡撇仔戲,從義大利即興喜劇到推理劇,跳脫傳統歌仔戲的唱念作打,培養自己「百變」小生的能力。

    文字|于林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劉建華與劉建幗的戲曲之路,要克服名伶媽媽王海玲的阻擋,一路走來交織著淚水、欺瞞與背叛。
    焦點專題(二) Focus 名伶媽媽也擋不住 「奇巧劇團」實現戲曲夢

    劉建華、劉建幗 跨劇種開拓新視野

    雖有一個豫劇皇后的媽媽王海玲,劉建華與劉建幗卻是一路披荊斬棘才得以走上戲曲路,但這個戲緣卻是擋也擋不住,兩姊妹終究還是另闢蹊徑回歸最愛的戲曲表演。兩人創立的「奇巧劇團」推出融合現代劇場與傳統戲曲精華的「跨劇種」演出內容,戲劇演出的劇情為主,搭唱著戲曲橋段與身段,劉建幗說:「傳統戲曲的四功五法與審美角度大致相同,應該可以融合、實驗創意。」

    文字|汪宜儒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出身京劇科班的許栢昂、黃宇琳,創立了「栢優座」劇團,以平台角色自許,從事京劇、曲藝及現代戲劇的創作與推廣。
    焦點專題(二) Focus 創立「栢優座」 自許為創作推廣平台

    許栢昂、黃宇琳 不忘初衷打造京劇未來

    出身京劇科班的許栢昂、黃宇琳,眼見劇校學弟妹們對未來的徬徨,決意挑起傳承的擔子,創立了「栢優座」劇團,以平台角色自許,從事京劇、曲藝及現代戲劇的創作與推廣。「創新不是革命,是最初信念的傳承與延續。」栢優座創始團長許栢昂說,「台灣京劇界是我的家,我做這些是因為我愛我的家人、愛這門藝術」

    文字|李晏如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林文中 新手奶爸與編舞上班族

    你很容易記住他。頂著大光頭,挺拔高壯又厚實的身材,還有一雙靈敏似豹的腳,手勢時而像蝴蝶翩翩時而震撼有力。你可能會以為他是運動員,尤其當你發 現他家有好幾輛腳踏車,曾經動過心臟瓣膜手術的他,激烈運動後你甚至可以靠近他聽見他身體裡金屬撞擊的聲音。事實上,他帶著這顆心臟跳了十幾年的舞。 你 很容易記住他,因為他跟你分享孩子照片的笑容是多麼誠懇,因為他多麼樂於分享。你可能也會對他忙碌行程印象深刻,除了正在排練與連雅文打擊樂團合作的編 舞,另外還要準備六月要帶去芝加哥演出的作品,屆時還要幫芝加哥的舞團編舞做為交換。八月,去花蓮鐵道藝術村駐村,年底舊作要巡迴。夏天剛從亞維儂藝術節 回來,之後又要飛去東京藝術節演出。以上這些,還沒算進教課、講座、校園巡迴等舞團事務。曾在名滿天下的比爾.提.瓊斯舞團擔任職業舞者,林文中選擇放棄 高薪,回台灣創立了自己的舞團,結婚生子,舞進人生下一階段。

    文字|陶維均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 運動:巨蛋溜冰場或河堤腳踏車道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Fa與梅子 兩人時光

    來到他倆位於永和的家,隱身在舊公寓區中獨棟一樓平房,坪數不大但應有盡有。進門瞥見兩雙溜冰鞋、兩台腳踏車,一間滿是書籍影帶的視聽兼電腦房。家裡各處都有他倆旅遊世界的紀念小物、卡片或日常用品,洗淨晾乾的紅酒杯整齊擺放櫥櫃,桌上幾瓶尚未開封的紅酒隨時歡迎光臨。他們把自己的家叫做「小酒館」,有時連續好幾個週末熱絡不絕,有時每月開張一兩個晚上。小酒館不對外公開營業,但提供的酒肆美食比起市面許多「酒館」還要來的精緻又高級。 他倆都是身經百戰的劇場演員。一位以音符做為外號,另一位則以鮮果為名。Fa跟梅子(梅若穎),一個音階裡最穩定持中的音符,另一個則酸中帶甜下酒單吃皆可。他們也的確把日子過的像一首旋律美好的曲子,一頓水晶燈下閒適在心頭、風味獨具的晚餐。

    文字|陶維均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徐堰鈴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徐堰鈴 在潛泳中輕緩吟唱

    那是位於八里的大樓,在觀音山和淡水河之間,令人膽顫心驚的高度,第二十樓。從她租處出來,一同等著電梯,她笑說:「我媽媽要我準備一把大傘,萬一地震,就拿傘往下跳。」我想像那個畫面,一片天搖地晃,徐堰鈴不疾不徐地張開大傘,乘空輕輕而降。一股冷靜的力度,像身為演員的她,處在角色的危險邊緣,暴烈地舉起舞台上的緊張,末了,又將觀眾的心安穩地放下。看過她在許多作品中詮釋完全互異的人物,也看過她男孩般帥氣的短髮,和女人味十足的長卷髮,徐堰鈴有種特殊的氣質,同時陽剛與柔弱,會是所謂雌雄同體的氣質嗎?也或者,就是一位演員中性的魅力、過渡的能力。 在她獨居的租屋,隨處可見的井然有序裡,依然夾藏著細緻的浪漫味道。她拉著我到一個角度觀看客廳,白色系的餐桌、落地窗、牆與地板,襯映著一方紅色的地毯和厚實的咖啡色皮沙發,溫暖而乾淨。牆上掛著一幅她鍾愛的夏卡爾的《生日》,會心一笑,房子無意間竟和畫有了相近的格局和色調,像彼此的縮影和放大。而這是她工作之外,最常窩著的地方。

    文字|周伶芝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工作狂男孩 魏雋展

    他可能不是太同意這標題。倒不是工作狂的緣故。 採訪後的某一天和他再見面,我跟他說,你這過日子法,看起來簡直是工作狂。他笑了。 劇場工作狂的必要條件,首先是多重角色扮演,其次是行事曆的空格永遠滿得像快完成的數獨或填字遊戲。 演員魏雋展的工作行程目前排到明年後。剛拍完一支廣告和電視劇,緊接著是十一月和驫舞劇場合作的《繼承者》,十二月則跟無獨有偶劇團的《剪紙人》全台巡演。 導演魏雋展上半年交出了入圍台新藝術獎提名的《耳背上的印記》,十月在牯嶺街小劇場上演的《男孩》,是去年同樣入圍台新獎的《偶戲練習:男孩》重演。 「三缺一劇團」的魏雋展,作為核心團員和主導者,也在對外舉辦的工作坊擔任講師。結束了默啞劇工作坊後,他和團員隨即重排《男孩》;明年的演出計畫《LAB壹號》也已開始發展。 面對這有如板塊持續推擠運動的時程表,他以不變應萬變,讓生活維持得穩定而秩序。這個部分的魏雋展很不男孩,我突然想起幾個劇場朋友開玩笑叫他「阿北」他是那種進劇場後,會找個角落安安靜靜練太極拳的演員。 男孩魏雋展,每日恆常練身體練聲音,吃喝簡單不挑剔,一說話,他獨角戲裡彷彿莎哈札德的說書人躍然成形。男孩作完一齣關於男孩的戲,說是男人了,但我更覺他該變成的,是一隻豹童年時,他總幻想一隻和自己同行的豹,保護他又叫他著迷。或許那才是他真正該成為的模樣。

    文字|鄒欣寧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