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正
-
新銳藝評 Review
打破時空至我感同身受
《群眾》完整呈現個人在運動中的起承轉合,我分為「自我檢視的心靈」與「實踐的肉身」兩部分來看,每段結尾不僅只是個人運動狀態的停止,更是狀態後自我調適與社會情境的展現。社會運動也是小型社會,充斥各種可能、聲音與結果,《群眾》對這「結果」處理得很好,不說死也沒說白,靠觀眾經驗投射讓過程充滿想像,加上當日的天氣,使後續現實感更重。
-
新銳藝評 Review
成為命運共同體
這絕對不是一個歌頌群眾運動的作品,它根本直接讓觀眾體驗置身其中的感覺!我不曉得其他人感受到什麼,但對我來說,我彷彿不停地被群眾的盲目、激情與力量所推進,即使刻意退開,但總會有某個時刻,發現自己又被捲入人流命運共同體,在這個現場之中,誰都不能逃離。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亞洲X表演
鍾玉鳳:脫去一層一層的集體焦慮
談及亞洲,對提著琵琶,隨時準備近身肉搏不同音樂系統的音樂家鍾玉鳳而言,是個一時難以回應的命題。她說,「亞洲」有點大,有點空泛。在這個詞彙的交集裡,究竟我們談的是地理位置、亞洲經驗、亞洲文化,還是亞洲認同? 由形而上的概念切入,顯然並非實踐者習慣的思考路徑,但當這些疑問被暫且擱置,回到她與五湖四海不同音樂人對打的實踐經驗中打撈,卻有些共通的主題逐漸浮現,它們彷彿總指涉一種集體的風土喜好與命運牽連。 從經驗出發,她如果發現音樂家手裡沒有和弦,大概就能判斷這位樂人來自亞洲或非洲。她說:「和弦不是他音樂處理(的方式),或是說他的直覺。」只有在和歐洲或美國的音樂家合作時,對方才會問要彈什麼和弦。 而除了音樂風格的光譜遠近外,在過往的合作經驗中,她也發現「被殖民」是她與亞洲、非洲音樂人的共同主題,尤其如果和她一樣是被歸類在傳統音樂類的樂手,彼此總會討論到:「你們如何和西方音樂交手?」在許多國家或學院仍將西方古典音樂奉為主流的情況下,這些音樂人在自己的國家往往是寂寞的,且更弔詭的是,反而去到歐洲,他們才能獲得認可與關注。 在愛恨交織的處境裡,非主流音樂人不斷嘗試突圍,於外部現實環境與主流交鋒,內部同樣需極力爭取空間。她說,受西方(學院)作曲訓練的作曲家,在合法的路徑內作曲,「通常技術會寫得很難,因為他不了解樂器的性能,然後用西方的理解去寫,總之那些東西大部分都讓人手受傷。」 在和其他音樂人交流過程中,有時也會相互提到對此的憤怒。回到己身,她則一直強調對當代主流而言,自己走上這條作曲的路徑是「不合法」的。她很明白其他人會怎麼看,「以作曲的標準來看,我當然是不入流的,我光是一個指法跟一個聲音,就成立這件事情,就是不夠的。」但她仍然有個衝動,就像嘗試改編《百家春》一樣,因為這個音樂底蘊與她有關,她很清楚每個音代表什麼意思。 她說:「我只是想拿回我被剝奪的權力。」 於這些參差對照的亞洲經驗裡,可以感受到一種扭曲的狀態。音樂人既承繼傳統,但又需面對族群內部對音樂的無感與疲乏;向外拓展,雖能獲得目光與理解,但被殖民的生命經驗卻剪不斷理還亂。總是快人快語的她說:「雖然很扭曲,我們都要面對這個才能就跟脫皮一樣,每個亞洲音樂人都要從這裡脫,脫一層很深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些未能實現的創作野望(一)
一件作品的成形,會遇到哪些外部限制與阻礙?我們邀請8位在戲劇、舞蹈、音樂等領域的創作者袒露內心醞釀已久但未能實現的創作想法,窺探創作的邊界與自由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7:真實人生編織入戲,素人讓劇場更有料?
既「跨國」也在地 演員與觀眾交織生命故事
以前都說「戲假情真」,意思是劇情雖是虛擬、其中流動的情感為真,但今年的劇場卻因多部大量素人表演者參與的製作,而展現了「戲真情更真」風景。素人演員的真實經驗編織入戲,今年除了有國際性的合作呈現,更多的是在各地方發展、帶有限地創作性質,與地方人文、觀眾互動緊密的製作,也帶起了劇場虛實的擾動、觀演關係的模糊等等思考。
-
戲劇
如何告訴你,我所經歷的?
六十歲以上的人屬成年晚期,其任務是反省,回顧生命,個體檢視過去,與接受生命的意義。正面結果是自我整合,對一生感到滿意,若統整不成功個體則陷入絕望,因為人生已經走到盡頭,很多事情無法重新來過。在華人的社會,把最私密的經驗拿出來咀嚼原本不易,藉由藝術的參與,做出坦誠的回顧,讓我覺得表演者是勇敢的。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結束開始創作 當政治尾隨在後
來自東歐的愛沙尼亞,NO99劇團(Teater NO99)與其他東歐當代劇場一樣具備尖銳的批判風格,但在形式上更是實驗不斷,結合故事與社會脈絡,挑戰表演的各種可能。這次NO99的兩位主要創作者艾娜-麗絲.珊普與帝特.歐雅索應邀訪台舉辦工作坊,並主講「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才怪」講座,透過作品《團結愛沙尼亞》,一個以假亂真的政治藝術行動,分享他們的創作與美學。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1:盤點地下管線後,文化部的下一步?
在新舊震盪之間 尋找文化新局
文化部誕生將近六百天,龍部長說前五百多天,她忙著查找「地下管線」,讓過去彼此脈絡不清、接連不上的政策與制度可以重新整理,讓行政步上正軌。當然對表演藝術領域來說,如令人眼睛一亮的「國家品牌表演藝術團體扶植計畫」、延續文建會時期的「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表演藝術團體和場館媒合計畫」、「華山藝術生活節」等都有一定效益,但民眾對文化部的期許,還是能成為提出更高文化格局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