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舞蹈
台灣人為什麼不喜歡貝嘉?
不管台灣人喜歡不喜歡貝嘉,在歐陸,或在日本,他仍是一位光芒萬丈的編舞家。圈外人因為他竟能夠把「愛」說得如此溫柔繾綣而感動,圈內人因為他竟能夠把古典芭蕾的基本程式玩到動作有如落英繽紛而讚賞,評論家也因為他的作品對於歐陸歷史的深刻沈思而予以分析;而他在台灣落到一個什麼都不是,竟也沒什麼好令人沮喪的。
-
音樂
明星魔力,演出史詩格局
張莎拉擔綱獨奏布魯赫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Op.26)。她剛進場前幾個音符就表情深沉、音像巨大,讓樂團的序奏部分顯得太過軟調,幸好在其強勁明星氣質帶動之下,樂團迅即跟上腳步,意境漸趨一致。整體而言演出了史詩般的格局,並非宣洩哀愁浪漫情懷而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一則關於藝術與革命的神話
華格納,不只是音樂史裡,也是整個藝術史上巨大的里程碑。他的音樂與歌劇創作,開闢了前人未見後人難追的境界,他的人生更是充滿曲折與戲劇性,讓人讚賞同時也有人唾罵。如此極端的藝術與人生,不就跟他創作的《尼貝龍指環》一樣,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神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華格納,也在現代劇場搞革命!
華格納認為,歌劇應該結合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貝多芬的音樂,劇場整體,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他也主張,劇場應該體現民主的精神,不應繼續沿用包廂、池子以及樓廊的區隔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旅遊&華格納—十個必遊景點
1. 萊茵河畔沃爾姆斯(Worms am Rhein)與維爾茨堡(Wrzburg)之間 這兩點間的兩條路構成一條環形路線,約長三百一十公里,古老的尼貝龍傳說在此發源。這個傳說始於十二世紀,講述愛情、忌妒和謀殺。在這條路上,可以沉浸於中世紀史詩氣氛中,在柔緩的葡萄山、茂密的森林、迷人的河流風光、古老的小鎮、金碧輝煌的教堂、神秘的宮殿、城堡和遺跡中,追索指環神話。 2. 拜魯特歌劇院 華格納說服了銀行家及貴族,在巴伐利亞小城拜魯特興建一座專屬的豪華歌劇院。一八七六年八月,《尼貝龍指環》四齣歌劇在新建的拜魯特劇院首演。劇院外觀是巴洛克式風格,內部則是近代的鏡框舞台,特闢深闊的樂池,以將樂聲與人聲結合,再傳向觀眾耳裡,完整呈現華格納歌劇特色。 3. 拜魯特幻夢之莊(Haus Wahnfried)/華格納博物館 華格納晚年居住的別墅,位於拜魯特,距離劇院很近,華格納常常在這裡注視著劇院的興建進程。來此可親炙大師的手稿、創作用的鋼琴、房間家具。夢幻莊現為華格納博物館,一直是華格納崇拜者的朝聖地。 4. 萊比錫湯瑪斯教堂 華格納誕生於萊比錫布魯爾街(Der Bruhl Street)一棟名為「紅白獅子居」的家宅中,而在湯瑪斯教堂中受洗。教堂已有八百年歷史,馬丁路德在此發起宗教改革,巴赫更在這間教堂擔任要職長達二十七年。教堂前有巴赫雕像,對面是巴赫博物館。 <strong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華格納,你真的討厭猶太人嗎?
華格納從來都是一位讓人難以面對的作曲家,集偉大與卑劣的極致於一身。他的反猶言論,加上二十世紀納粹對華格納作品的推崇,以及對華格納後人的拉攏,使得華格納成為表達譴責納粹立場的現成物(ready-made)。但是出人意外的是,照巴倫波英的觀察,華格納的歌劇中壓根沒有一個角色是猶太人,也就是說,華格納並沒有藉著歌劇來詆毀猶太人。 那麼,華格納與反猶之間的等號是怎麼來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實現華格納神話的夢工廠
拜魯特節慶劇院與音樂節,是華格納實現音樂夢想的所在。華格納過世後,音樂節由其後代接掌,以延續華格納的精神與作品為宗旨。時至今日,每一年拜魯特的製作仍然是音樂節的熱門話題,主要原因即是音樂節並非一成不變每年重複上演同樣的製作,而是讓華格納的歌劇成為激發歌劇相關產業──如導演、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等等──無邊創意的平台,而這正是祖師爺華格納的理想。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生平年表
年代 生平 作品 歐洲及世界大事 1813 5月22日出生於德國萊比錫,六個月大時,父親過世 英、俄、普、奧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十月的聯軍會戰,拿破崙被迫退守萊茵河 1814 母親改嫁,遷居德勒斯登 拿破崙退位流放,歐洲列強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本事篇╱速寫《尼貝龍指環》
序夜 《萊茵黃金》
登場人物 佛旦Wotan(眾神之長) 佛麗卡Fricka(佛旦之妻,婚姻女神) 佛萊亞Freia(佛麗卡之妹,美之女神) 艾達Erda(大地之母、智慧女神) 洛格Loge(火神) 東內Donner(雷神) 佛洛Froh(幸福之神) 阿伯利希Alberich(尼貝龍根族的侏儒) 迷魅Mime(尼貝龍根族的侏儒,阿伯利希攣生弟弟) 法索德Fasolt(巨人族) 法夫納Fafner(巨人族,法索德之弟) 三名萊茵女兒Die Rheintchter(水精靈) 劇情概要 單幕 【第一景】 在前奏曲後,三名萊茵女兒(水精靈)以快樂的嬉戲與歌頌神聖的萊茵河揭幕。笨拙的尼貝龍族侏儒阿伯利希被三位美麗的少女所挑逗,竭力地向他們表示愛意並拚命追逐,但在明白自己只是被戲弄後怒火中燒。此時黃金的燦爛奪取了他們的目光,少女們隨即歌頌萊茵黃金並透露出「唯有誓言捨棄愛情愉悅力量的人能得到黃金,若將它打造成指環,即可獲得統馭的神力。」受盡恥辱的阿伯利希於是決定詛咒愛情,同時攀上岩石,在少女們錯愕與驚呼聲中奪走了黃金。 【第二景】 破曉時分,婚姻女神佛麗卡醒來,發現巨人族已將瓦哈拉城堡建好時,便將身為眾神之長的丈夫佛旦喚醒。當兩人仰望城堡並歌頌諸神光榮時,被法索德與法夫納兩位巨人兄弟追趕的美之女神佛萊亞驚慌地進來求救。兩兄弟不悅地要佛旦履行將佛萊亞作為完工酬勞的承諾。縱使姊姊佛麗卡、雷神東內及幸福之神佛洛出來護衛,仍阻擋不了已訂定的契約。此時,一手策劃所有計謀的火神洛格現身敘說萊茵黃金被盜的經過,狡猾地透露出黃金指環的無限權力,激起眾人的覬覦,巨人兄弟很快地表示要佛旦奪回黃金來交換佛萊亞。美之女神一被擄走,眾神立刻感到元氣喪失。基於急迫性,佛旦立刻隨著洛格下降到地底國的尼貝龍族找尋阿伯利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指環
愛與權力的神話追尋
來自中世紀的一則神話傳說,如何在歷經文學家的敷陳說演下,到華格納手中揮發出強大的魔力,進而讓世人沉迷百餘年?華格納到底想透過《尼貝龍指環》說些什麼?是權力的虛無,還是真愛的永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指環
劇樂共舞的神奇之境
華格納曾在〈藝術與革命Die Kunst und die Revolution〉一文中說:「真正的藝術只有站在整個社會脈動的肩膀上,才能提升其層次與尊嚴。」他認為藝術與文明的過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將自己對社會、對藝術、對理想的信念與堅持,寫進了歌劇,另外,雖然取材自神話,卻在劇中反映當時的社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指環
挑戰人神界限的「華格納歌手」
華格納老是愛讓音符盤旋在所謂的過門音域之處,還強逼歌手得將聲音穿越過銅牆鐵壁般的厚重管絃樂,此外,歌者更要能深刻詮釋戲劇中的心理層面。為挑戰極限,聲樂家們前仆後繼地為華格納奉獻,但成就非凡卻僅是寥寥,這些少數民族,樂迷自然樂於奉上「華格納歌手」的尊稱。 讓我們透過歷年拜魯特音樂節,鎖定《指環》中最重要的三個角色大神佛旦、英雄齊格飛、與女武神布倫希德,藉此窺看百餘年來最卓越的華格納歌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剖指環
拜魯特《指環》 金光閃耀一百三十年
華格納畢生夢想的實踐地拜魯特劇院,也是他作品生命的不朽殿堂,在只能演出華格納作品的規定下,後代子孫莫不想盡辦法讓華格納的經典《尼貝龍指環》以各式各樣新穎奇趣、又凝聚世人焦點的形式現身,一百三十年來,華格納就這樣活在各種與時代精神對話的歌劇場景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黎煥雄、王俊傑 「低限」風打造台灣《指環》
對黎煥雄來說,詮釋華格納的音樂,張牙舞爪注定失敗,過度具象化只會稀釋音樂本質,讓音樂去把戲帶出來是最好的選擇。他強調:「我把《指環》的演出當成一次讀劇規模的製作,將音樂廳的限制變成低限,借重王俊傑的影像表現場景轉變,投影華格納寫下的舞台指示文字,突顯『帶大家去閱讀華格納音樂』的意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第一雙將台灣音樂家推上瓦哈拉神殿的手
台灣第一齣《指環》即將現身,台灣的聲樂家們如何站上諸神所居的瓦哈拉神殿?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來自德國的歌劇音樂指導雷哈德.林登,他自二○○四年的《諾瑪》開始,與NSO攜手打造本土歌者、製作歌劇,是為NSO歌劇品質把關的關鍵人物。也曾在歐洲參與過兩次《指環》製作的他,並不認為台灣歌者不能勝任華格納的歌劇角色,反而覺得台灣歌者可以唱出屬於台灣的「華格納之聲」!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超級粉絲 打造台灣的華格納夢土
白天,詹益昌的頭銜是家醫科醫師,下班時間,他則一頭栽進華格納的音樂世界,除了鉅細靡遺翻譯華格納著名樂劇,在週末開設導讀講座外,他也喜歡呼朋引伴,組成「華格納指環音樂團」,遊歷歐洲劇院聆賞全本《指環》演出。 二○○二年他創立了「華格納圖書館」,以此為基地,這位台灣的華格納超級粉絲,要讓華格納的影響力在台灣生根發芽。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尼采、蕭伯納又愛又恨 默片大師另類詮釋
圖書館裡,華格納依然縱橫
要追索華格納的足跡,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當然不可錯過,這裡除了可以看到哲學家尼采與劇作家蕭伯納以華格納為主題的著作,還有默片時代大師佛列茲.朗五個小時版的Die Nibelungen,可作為華格納歌劇《指環》的另類延伸閱讀。多樣的華格納體驗,等你來品嚐!
-
CD導薦Music
三種聲音,愛上夏日清涼
三十多度的高溫,令人煩躁得不知如何是好,叫人只想拿桶清水當頭淋下這種時候,聽哪些音樂才能讓心境清涼?這裡有三帖「涼」方民謠風、搖滾迷幻,讓你迷濛又沁心脾。
-
電影導薦Movie
夏夜電影院,舞動腦細胞
八月暑假不完全是娛樂大片的天下,喜歡藉由影像活絡腦細胞的觀眾,仍可覓得一方淨土。今年坎城影展的熱門片《馬奎斯的三場葬禮》終於上檔,這部內容與演技俱佳的片子,正是最佳的健腦體操。如果肢體也想動一動,兩部與舞有關的片子《熱舞騷莎》與《嚮舞》,可以帶動你身上的拉丁細胞!
-
戲劇 在舞台上讀到賴聲川的創意學!
表演工作坊 × 明華園=《暗戀.桃花源》n ?!
四度搬演的表演工作坊經典作《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超越眾人想像,找來歌仔戲天團明華園合作,為這齣原本就充滿衝擊力的劇作再添舞台魔力!明華園祭出當家丑旦陳勝在、鄭雅升、陳昭香,以歌仔戲來演出劇中的〈桃花源〉,還加上明華園招牌的吊鋼絲,連賴聲川都說觀眾「肯定笑到流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