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看不見的城市》
喜歡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的讀者,一定不會錯過《看不見的城市》。事實上,閱讀這位文壇巨擘的作品,總是予人空前的愉悅。他的想像力無法揣度,哪怕是一個小說單篇,也總能往無限大的領域延伸,《看不見的城市》更屬其中翹楚。 故事以馬可波羅與忽必烈大帝的對話為引,開展幅幅精緻璀璨的城市詩篇、如歌的行板、如炫惑之珠鍊,每座城市在馬可波羅的描摩敘述中已活出各異的生命。《看不見的城市》說的是城市,而寓意的其實是人類文明的總體形象,讓我們感動的不只是馬可波羅的奇異經歷,更在其城市走訪的過程中,一貫的仔細用心與人文關懷。 無庸置疑的,除了本書絕佳的閱讀經驗而使我興起觀此劇之心外,更因本劇排場之浩大(四位創意勃發的劇場導演與四位優異的文壇精銳),兩廳院的製作初衷與用心已是不言可喻。我期待在本劇中,看見以戲劇詮釋的城市與卡爾維諾的文學想像,在這世紀的藝術盛宴中,上演一場流焰四射的對決。 文字|楊曉憶 30歲,天秤座,曾任出版社企劃、記者,現為公共電視企畫師。無論是舞台劇、現代舞等皆極有興趣,看表演的頻率約一個月兩次。煮字為藥的城市游離分子,創作書寫為至死方休的生命實踐。藝術戲劇是生活必須的營養補給,慰藉瑣碎日常對創作力的磨蝕敗壞。
-
舞蹈新訊 「荷西.李蒙」首席男舞者擔綱編舞
《我的S老爸》不說故事,回歸舞蹈本質
二○○三年首度跨足親子舞劇,舞蹈空間就以《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入圍第二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並成為該獎項五年來唯一獲選的兒童節目。今年再度以《史派德奇記2我的S老爸》進軍親子市場,延續第一集豐富多元的劇場元素,舞蹈空間企圖在不使用對話、也不說故事的框架下,回歸最本質、卻充滿創意的舞蹈語言,創作一齣大小朋友都看得懂也都能享受其中的舞劇。 《史派德奇遇記》第一集呈現小朋友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的成長過程,而第二集《我的S老爸》則深入探索現代家庭親子間的相處之道,故事描述主角「史派德」有個人人都羨慕的家庭,但他仍然不快樂,究竟,什麼才是史派德夢想中的一百分完美家庭?由美國「荷西.李蒙」舞團首席男舞者羅伯特.瑞迦拉(Robert Regala)擔綱編舞,他從「荷西.李蒙」的動作技巧中延伸變形,運用群舞、雙人舞、獨舞等元素,來傳達人與人的合諧互動、對立爭執以及悲傷、歡樂、喜悅和孤寂等情感狀態,並在西方古典樂、爵士、到世界音樂等多元音樂類型中,讓觀眾感受現代舞之美。(廖俊逞)
-
音樂新訊
舒曼與布拉姆斯的愛情角力
浪漫派作曲家舒曼為了向克拉拉的父親學琴住進她家,卻愛上了未成年的克拉拉,甚至為了與她攜手共度人生而跟老師翻臉告上法庭。布拉姆斯與舒曼亦師亦友、互相推崇,在舒曼住進精神病院後,布拉姆斯就近照顧克拉拉,卻漸漸產生情愫面對自己非常敬重的舒曼,布拉姆斯又該如何自處? 這段發生在十九世紀的音樂名人三角戀,將在大提琴家張正傑,以及鋼琴家諸大明的音樂對話中,再度上演。張正傑表示,兩位浪漫大師用音樂裡詳實記錄了這段愛情所給予他們的衝擊,不僅旋律充滿了憂傷而浪漫的情懷,大提琴與鋼琴互相輝映,時而深情對唱、時而沈思獨白,更是難得的經典傑作。這場音樂會將分別演出布拉姆斯的二首大提琴奏鳴曲與舒曼作品73的幻想組曲,呈現兩位浪漫派大師的愛與掙扎。(廖俊逞)
-
音樂新訊
NCO「世界拼圖」串起東西音樂版圖
從東方到西方,漫遊世界各地,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藩籬的,似乎就只有音樂這項藝術了!NCO(國家國樂團)「世界拼圖」系列,將推出「揚琴風采」、「絲綢之路」兩場音樂會,透過東西方共通的音樂語言,伴隨著想像,引領觀眾進行一趟充滿異國風情的音樂之旅。 揚琴是一個世界性的樂器,在匈牙利稱之為「欽巴龍」,中東稱它為「德西馬」大洋洲稱它為「海克布理」,美洲稱它為「桑圖爾」,在台灣它則叫「揚琴」。同樣的樂器,卻因地域不同,有了迥異的音樂風貌。在這場「揚琴風采」中,NCO邀請世界揚琴協會主席Viktria Herencsr來台演出,曲目從廣東小曲、現代揚琴、匈牙利大揚琴以及世界揚琴改編的民謠樂曲,融合東西方古典與民謠風格,呈現東西方揚琴交會的時刻。 在另一場「絲綢之路」中,NCO駐團指揮瞿春泉則要邀聽眾一同前往天方夜譚的城市「巴格達」。一路上,滿是冒險和驚奇,歷經綠洲古城──喀什的熱鬧市集、沙漠中駱駝商隊的步伐響叮噹,到達巴格達城,通宵達旦的慶典訴說遠方旅人的歡樂與夢想。在《絲綢之路》、《波斯市場》、《駝鈴響叮噹》、《喀什市集》、《天方夜譚》等樂曲中,串起一場中東風味嘉年華。(廖俊逞)
-
音樂新訊
「青春版」海飛茲 演繹吉普賽的流浪情懷
一九九○年九月,以色列小提琴家海格.夏漢(Hagai Shaham)以出色的音樂才華,勇奪慕尼黑ARD國際音樂大賽的小提琴、鋼琴雙重奏第一名,打破這個獎項自一九七一年設立,十八年來首獎從缺的紀錄,從此成為國際樂壇矚目的新星。夏漢是已故匈牙利小提琴家費赫爾教授(Ilona Feher)生前最後一位關門弟子,曾受大師史坦(Isaac Stern)的提拔,精準的技巧也被樂評家盛讚為年輕一輩的海飛茲(Heifetz)。 身為音樂大賽的常勝軍,連續四年奪下克萊蒙特大獎(Clairmont Awards),夏漢對音樂詮釋自有其獨特見解,除了主流曲目,他更以灌錄罕見曲目著稱。此次來台和TSO(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特別帶來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以濃郁的情感,詮釋吉普塞漂泊又熱情的流浪情懷。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為小提琴打造的名曲《雲雀高飛》,則展現優雅的英倫田園風格。濃烈的吉普賽與舒逸的英式品味,海格.夏漢用迥異曲風展現他過人的琴藝技巧。(廖俊逞)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回首大師路及其他
時間過的好快,轉眼姚一葦老師離開已經十年了。有幸的我曾在老師任教的最後幾年,上過他的課,得以親睹大師的丰采與教誨,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是受益良多。若是沒有他一生秉持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默默耕耘,我真難以想像,近年來生氣蓬勃的台灣劇場界,會是個什麼景況。 現 在許多年輕的劇場工作者也許對姚老師並不熟悉,但是只要綜觀現在台灣劇場創作與教育的中堅分子,多少都受過老師的照顧與教導,就可以了解到他的重要。例 如:金士傑、李國修、劉靜敏、馬汀尼、蔡明亮等,都是由當年由姚老師所主持的實驗劇展所發掘;而他創辦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更 是造就了台灣時下許多傑出的劇場藝術家與劇團。 雖然現在這位身兼劇作家、評論家及教育家於一身的台灣現代劇場的領航者,已經不在我 們身邊,可是他的創作與精神,卻仍然令我們感佩。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他最喜歡的頭銜是「劇作家」,所以我們本期也特別邀請到曾被老師教導、並曾與他一起合 作創作過的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系主任洪祖玲老師,以專文帶我們一窺大師的劇作與時代的關係,讓讀者更了解大師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其作品的意義。 此外,在本期【國際藝識】單元,除了有鮮為國人瞭解的神祕國度「以色列」的表演藝術現況報導,帶領讀者共遊這個在中東嚴峻的戰火下,依然熱情的藝術之都「台拉維夫」外,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那就是〈國際樂壇.「韓流」音揚-全球古典音樂市場的韓國啟示錄〉。該文中,除了就各項數字分析韓國古典音樂在世界古典樂界異軍突起的原因,也帶讀者看到了韓國的政府與人民對本籍音樂家的支持。看來日後不但是韓國的三星、LG等電子產品在全球的市佔率會越來越高,就連藝術市場,也難逃「韓流」威脅的命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個課題也非常值得頂著MIT(made in Taiwan)光環的表演藝術界、政府與人民,認真省思台灣在全球文化的未來發展與定位。
-
演員的庫藏記憶大姊的蘋果
四九年,父母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錢還沒有被騙光前,大姊經常被媽媽抱著,散步到附近的水果店,買上兩顆進口的蘋果,一手一個,再逛回家,黑白照片都還留著一個年輕漂亮的北方女人,抱著呲牙笑著的小女娃,小手舉著
-
四手聯談趴在我的腳上
強勁的狗族連絡網讓我想起了一○一忠狗;有些吠吼就像來自我們的臥房,真是巨大無比的聊天室。那些狗兒們可不在聊天,牠們在狂吠、呻吟、喘息、咳叫!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這是誰的唐吉訶德?
在笑話中譏諷,是《唐吉訶德》最獨特之處。至於理想主義、戰鬥精神,或以瘋與愚來對比一個價值觀失落的時代,倒是有不少文學家、劇作家、思想家繼續比照辦理。如今,《唐吉訶德》已經成為一種精神象徵,失了笑話的味,變成正經、正義、滔滔雄辯、慷慨激昂。
-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楊其文 站在二十年,看下一個二十年
看著兩廳院二十年來的點滴腳步,對於同時身為劇場工作者與忠實觀眾的我來說,永遠希望兩廳院可以保持引介優質表演的前瞻地位,並持續供給國人一處美好的觀賞環境,站穩二十年、深耕數十年。
-
舞蹈
五月.舞風.舞型男
今年的「新舞風」再邀「男人跳舞」,包括國人熟悉的日籍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去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合作《泰國製造》的泰國舞者皮歇.克朗淳在內的五位型男編舞家,來自五個國家,將各自展現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舞台魅力。
-
舞蹈 台北民族舞團歡慶二十歲
「樂舞台灣」 舞動土地的歲月陳釀
二十歲的舞團,編舞四十年的舞蹈家,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孜孜從歷史民俗中尋找台灣的生命力,及源自土地的獨特身體語彙。這次歡慶二十歲,舞團將呈現「樂舞台灣.世紀風華」,共精選七支舞碼,將歷年精采作品重製服裝,變化配樂,以全新的舞台製作呈現民族舞的經典新猷。
-
音樂 集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於一身
普雷特涅夫 來自「多變」的音樂魅力
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是蘇聯解體後,由普雷特涅夫網羅前蘇聯六大交響樂團各聲部首席,於一九九○年所重整創立。具有冷靜沉著特質的普雷特涅夫,以不疾不徐的權威處理繁重的作品,並擷取此龐大樂團顯著的凝聚力及壯麗的共鳴來詮釋作品的特色。
-
音樂 指揮大師赫比希與俄國提琴家基洛夫的名家交鋒
NSO「浪漫弦情」 演繹德奧樂派的抒情壯闊
活躍於歐美樂壇的指揮大師、被譽為「卡拉揚接班人」的根特.赫比希,與當代俄國最有天分的年輕小提琴家瑟吉.基洛夫,即將在NSO的邀請下同台交鋒。這次音樂會,將以孟德爾頌與布魯克納的經典德奧曲目,展現抒情與壯闊兩種情懷。
-
戲劇 搬演〈我只在乎你〉、〈今夕是何夕〉背後的悲歡
汪其楣自編自演 《歌未央》重現慎芝傳奇
曾寫下近千首歌詞、打造知名歌唱節目「群星會」傳奇的音樂人慎芝,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一頁傳奇,而她戲劇性般轉折的人生,更是令人感嘆。曾自編自演台灣舞蹈家蔡瑞月的資深編導汪其楣,這次再度披掛上陣,自編自演將老友慎芝的人生搬上舞台。
-
戲劇 優人神鼓與嵩山少林的交鋒焠鍊
《正版 禪武不二》 鼓武合一穿透公案迷霧
武當張三丰從太極悟道,以柔克剛,成為太極武學宗師;日本劍聖宮本武藏從原本持劍到不拿劍,以樹枝為劍臻至「劍禪合一」境界武林至尊如何放下武功、征服慾念,達到更高境地?武術加禪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二○○七《正版 禪武不二》透過古代禪師與武功高手的機鋒對話,擊鼓優人和少林武人的氣韻聯手,破解禪宗高深的公案謎團。
-
戲劇 七名劇作家 九則生活片段
徐堰鈴《約會》 拼接城市女同志的愛情
台灣劇場編導演全才徐堰鈴,延續以往的關注主題,帶來新作《約會》,集結十七位演員,七名劇作家,以九則生活片段,拼接起現代城市女同志的愛情樣貌,熟成一串甜美的有機片段。一改前齣作品《三姊妹》的寓言體意識流,徐堰鈴這回寫實得很。
-
戲劇 傅裕惠執導 台大戲劇系搬演狄倫馬特劇作
《專程造訪》 悲喜交陳的人性寓言
當代瑞士劇作家狄倫馬特的人性寓言《專程造訪》,將由導演傅裕惠帶領台大戲劇系學生搬上舞台。狄倫馬特在劇中企圖拋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億元換一個過去的公道,你願不願意買兇殺人?如果一億元換一個小鎮的未來,你願不願意自我犧牲?」傅裕惠認為,這個情節深刻反映人性問題,開啟了對正義、復仇與救贖,及公眾等議題無解的爭論。
-
藝號人物 People 為《牡丹亭》而生
柳夢梅第一人──溫宇航
溫宇航不只在台上把「柳夢梅」那風雅、憨獃、迂闊和懦弱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台下的他文質彬彬、靦腆羞澀的書卷味,也和「柳夢梅」有幾分神似,細究起來,不論是創作,還是生活,溫宇航始終和《牡丹亭》有著不解之緣。
-
藝號人物 People 自信與愉悅的耀眼光芒
慕特接班人─小提琴家希拉蕊.韓
說是慕特的接班人,好像有點預言過早;但說起早熟的音樂事業與亮麗的外型,希拉蕊.韓的確與慕特有幾分神似。知名樂評Terry Teachout在《時代》雜誌中讚揚:「希拉蕊.韓是當今美國最傑出的新生代古典音樂演奏家」的確,希拉蕊.韓的演奏有著細微的音色變化,纖細的音樂特質,演奏中彷彿有著一股神秘感,有時候聆賞音樂時的感動,往往來自一種說不出的氛圍,希拉蕊.韓身上似乎正具備這種藝術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