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佳靜目前的演出曲目中,當代作品佔了一半。(陳建仲 攝)
藝號人物 People 致力彈奏當代作品的鋼琴家

林佳靜:要與作曲家共同寫下歷史

她十歲即為了拜師學琴而遠赴維也納,再歷經美國、瑞士等三地不同的文化薰陶與人生階段,在甜美外表下,林佳靜有著青年音樂家們少見的開闊格局。台灣觀眾幾乎每年都可聽到她的演出,但在這些音樂會曲目中,觀眾們又看到多少她豐富的面貌呢?去年年底走馬代打由史耐德指揮的理查.史特勞斯《戲謔曲》,今年一開春又將與國家交響樂團越洋至星馬演出馬水龍的《關渡隨想曲》,林佳靜在繁忙的演出中,與讀者分享她的音樂與生活。

她十歲即為了拜師學琴而遠赴維也納,再歷經美國、瑞士等三地不同的文化薰陶與人生階段,在甜美外表下,林佳靜有著青年音樂家們少見的開闊格局。台灣觀眾幾乎每年都可聽到她的演出,但在這些音樂會曲目中,觀眾們又看到多少她豐富的面貌呢?去年年底走馬代打由史耐德指揮的理查.史特勞斯《戲謔曲》,今年一開春又將與國家交響樂團越洋至星馬演出馬水龍的《關渡隨想曲》,林佳靜在繁忙的演出中,與讀者分享她的音樂與生活。

作曲家不是為現在而活,而是為將來而活,演奏者應該與當代作曲家們共同寫下歷史。                                                    ──林佳靜

一開始,我是以「兩個人」的方式認識她的;一位是流傳於作曲家之間、當代作品彈得很好的亞裔鋼琴家Jenny Lin;另一位則是與NSO同台演出、有著罕見的乾淨俐落與嚴肅詮釋之台灣鋼琴家林佳靜。直到幾年之後,才意識到原來這兩位是同一個人,而認識她與她的音樂越多,驚奇就越多。

演出當代作品是件自由且愉快的工作

就在訪談前,林佳靜才在台北藝術大學與音樂系學生們分享她的學習之路,她鼓勵學生要常常與學作曲的同學合作、多多爭取首演作品的機會,因為透過當代作品,演奏家才能與歷史同步。林佳靜目前的演出曲目中,當代作品佔了一半,她表示當代作品的演出機會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了,除了合作過的作曲家以外,樂譜出版社也會為旗下簽約作曲家尋找演出其作品的音樂家,有些演出機會便是這樣找上門的。而面對普遍的藝術環境萎靡,她希望作曲家還是要努力不懈為演奏者們寫出更多的作品,因為儘管社會大眾仍然比較喜歡聽古典曲目,但是「作曲家不是為現在而活,而是為將來而活,演奏者應該與作曲家們共同寫下歷史。」

問及如何準備這些可能連錄音都沒有的作品時,林佳靜笑說幾乎所有的作曲家都還活著,都可以問到最可靠的答案。她舉即將於二月與國家交響樂團至星馬演出的馬水龍《關渡隨想曲》為例,這是一闋建立在傳統元素上的作品,有音樂語法上的既定要求,掌握住這個部分之後,其餘的隨時跟指揮與作曲家溝通,便能夠深入且正確地詮釋該曲。在她的經驗中,創作者們都很樂意與演出者共同討論其作品,透過這種雙向溝通,林佳靜覺得演出當代作品是件自由且愉快的工作。

錄音曲目有自主空間,建立自己的品牌

因著母親的堅持,林佳靜在維也納期間並不像許多小留學生一樣地為了專注練琴而中斷上學,她十分感謝母親當年明智的選擇,因為正規的學校教育讓她對人生與社會有著完整的認識與接觸,校園更培養她多方的興趣。到了美國,她同時主修鋼琴與德國文學並獲得學位,她認為這是截至目前,她在人生中做過的最好的決定之一,因為文學與音樂、藝術都是緊密相連的,而在繁重的練琴日課之外,要讀書、寫報告、上課的大學生生活,讓她擁有一段非常充實快樂的時光。學院裡豐富的人文環境,奠定了她日後開放的胸襟與縝密靈活的思考。

目前林佳靜自行打理所有音樂會、錄音等計畫,雖然對於一位演奏者,這些繁瑣的行政工作非常消耗時間與體力,但是一如她精準明確地安排每個樂季的演出與錄音曲目,她也非常清楚當前音樂事業的經營之道,目前雖然煩累,她認為這是個必須的過渡時期。另一方面,也因此讓她特別在發行錄音上有著很大的自主空間,她可以挑選錄製自己喜愛的曲目,同時也建立自己的藝術品牌。最好的例子當屬收錄俄羅斯作曲家的前奏曲曲集Preludes to a Revolution,基於對史克里亞賓(Scriabin)的喜愛,她尋找同時期的作曲家之鋼琴作品,這個尋找的過程有如進入寶藏室一般,發現了這些鮮少被彈奏的作品,她也在唱片解說中一一詳細列出這些幾乎被塵封的作品與同年代的歷史背景。另一張近期發行的唱片為西爾維斯特洛夫(Valentin Silvestrov)的作品集與名為The eleventh finger 的當代曲集,都屬深具意義的錄音,西爾維斯特洛夫被她的錄音計畫感動,甚至再為她寫了三首新作以收錄其中。今年林佳靜與德國SWR 廣播交響樂團(Südwestrundfunk)合作的布洛赫(Ernest Bloch)作品即將發行,在八個工作天內,與百來位演奏者合力完成的製作,被她稱為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合作經驗。

未來,開放給任何的可能性

將居所放在最喜歡的城市──紐約、每年回台灣演出與探視家人、在德國錄唱片、全球演出…林佳靜非常喜愛目前的生活方式,但就如還熱愛著史克里亞賓的現在,她也已漸漸地對布拉姆斯產生興趣一般,生活方式也許有一天也會改變,「誰知道呢?很喜歡現在,但開放給任何的可能性!」這也正說明了,為何她的音樂在嚴謹深刻之餘,卻永遠洋溢著新奇的趣味與藝術性。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1973年生於台北,由陳郁秀啟蒙,十歲前往維也納,跟隨鋼琴大師佛洛瑞斯(Noel Flores)。

●1987年贏得Interlochen Festival協奏曲比賽冠軍,免試進入美國琵琶第音樂院預備班(Peabody Conservatory),師事 Julian Martin,後於該校獲得藝術家文憑,同時並獲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德國文學學士學位。

●二十歲時進入布梭尼國際鋼琴大賽決賽,決定專注於演奏家之路,移居日內瓦,跟隨著名教授Dominique Weber 學習。

●1998年獲金曲獎最佳演奏獎。

●首演眾多當代作曲家之作品,並為KOCH、Hänssler 兩家唱片公司錄製許多稀有曲目。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