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克所繪的易卜生“Ibsen in the Café of the Grand Hotel in Christiania”(Oslo, 1902)。(本刊資料室 提供)
歐洲人文筆記

孟克的忘年交

易卜生曾經說過,一個作家的基本職責是去看,而不是去反映。這個想法影響著年輕的孟克,他也說過類似的話:我並不畫我所看到的東西。他為易卜生畫了五百多張畫,有的是素描,有的是舞台的背景或草稿,那五百張畫奠定了孟克的繪畫精神。

易卜生曾經說過,一個作家的基本職責是去看,而不是去反映。這個想法影響著年輕的孟克,他也說過類似的話:我並不畫我所看到的東西。他為易卜生畫了五百多張畫,有的是素描,有的是舞台的背景或草稿,那五百張畫奠定了孟克的繪畫精神。

孟克的忘年交便是易卜生,這兩人後來都成為挪威文化的代言人。

孟克和易卜生年紀相差一大輪,一位是表現主義的傑出畫家,一位是戲劇寫實主義大師,其實風格完全不同,但兩人相知甚深,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愛德蒙.孟克受到易卜生的影響,參與戲劇舞台各項設計,他為易卜生設計了許多舞台,甚至服裝和燈光。而易卜生則對繪畫很感興趣,他一度也想畫畫,可以說是繪畫鑑賞家。兩人在視覺表現上有共同的視野。

孟克說,他的每一幅畫都是劇本的草稿

易卜生曾經說過,一個作家的基本職責是去看,而不是去反映。這個想法影響著年輕的孟克,他也說過類似的話:我並不畫我所看到的東西。他為易卜生畫了五百多張畫,有的是素描,有的是舞台的背景或草稿,那五百張畫奠定了孟克的繪畫精神,文學動機強烈地召喚著他。孟克未寫,但他非常年輕時也想過當作家,一八九七年,孟克說,他的每一幅畫都是劇本的草稿,靈感全來自易卜生。

他們認識那年,易卜生六十五歲,而孟克只有卅歲,當時他貧病交迫,住在克里斯提納港,早先他已讀了易卜生的小說《飢餓》,非常震撼。後來,他開畫展,媒體和觀眾都被孟克強烈的表現主義精神嚇壞了,「瘋癲的作品」,評論者最後下了結論。而易卜生專程來看畫,他讓年輕的孟克帶他參展,對孟克的作品非常讚賞。他尤其欣賞孟克一幅三位女子像,坐在那幅像前凝視許久,許久。那幅畫是孟克去看《玩偶之家—娜拉》後的心靈觸動,畫中,一位女子望向前方,一位則看向未來,還有一位象徵過去的陰影女子,而修女象徵死亡,裸女則是生命慾望。易卜生說,孟克的畫是生命的凍凝結。他晚年的作品也致力處理這個題目。

易卜生惜才,請孟克為他做佈景舞台,孟克因此從此跨入舞台設計,他不但為易卜生作畫,在易氏死後,也為許多歐洲他地名導演做設計。

孟克原本憤世嫉俗,因為易卜生的賞介,他的心靈已獲療癒,所有對人世的仇恨都不見了。因為易卜生告訴他,不要怕,當你擁有愈多的敵人,你也就會擁有愈多的朋友。易卜生安慰鼓勵年輕畫像,他的預言果然成真,孟克很快成為當年歐洲最前衛的畫家,有人推崇,也有人詆毀,就像易卜生的作品一樣,有人愛當然也有人恨。易卜生其實並不喜歡前衛的作品,唯獨孟克例外。

畫中,易卜生瞇著眼睛看向未來

孟克為易卜生作畫,在不同的肖像素描中,易卜生瞇著眼睛看向未來,孟克說,“Ibsen see us,he see beyond us.”他說他重複地讀易卜生,讀易卜生就像讀自己。易氏的劇本《群鬼》正像孟克本人的故事。而易卜生在看完孟克的畫像後,對孟克表示,我在寫一些更魔幻的東西,看著吧,是為你寫的!那就是齣名為《約翰嘉比樂布克曼》的劇本。孟克自己也認為那齣戲真的是他自己的故事。

孟克和易卜生之間有點像父子關係,孟克深受易卜生的影響,易卜生的關注平撫了他受傷和叛逆的心,兩人都是挪威傑出的天才,在完全不同的領域遭遇並惺惺相惜,兩人在視覺藝術中溝通,做了很多很有趣的合作。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陳玉慧    
從小寫抒情散文及小說,後來編劇和導演。    
報導獨家國際新聞,在德國媒體評論。    
生於台灣,住在歐洲,去了全世界......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