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結尾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儘管全場觀眾遵循英王喬治二世傳統自動起立,葛羅絲曼也順勢轉身指揮群眾加入齊唱,然而她並未處理得過度興奮,寧可將真正高潮保留到第三部分結尾的《阿門》合唱,讓全曲格局增大,感人肺腑至深,名家手筆的確不同凡響!
曠世神劇—韓德爾《彌賽亞》
2006/12/2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數年前國家交響樂團在前任音樂總監林望傑指揮之下,以相當壯盛的軍容演出韓德爾曠世神劇《彌賽亞》。身為虔誠基督徒的林望傑,以堅定信念引領出極為白熱化的詮釋,讓當時在場聆賞的愛樂者深刻難忘。這次請來曾任維也納兒童合唱團首席指揮的葛羅絲曼(Agnes Grossmann)女士擔綱,很難得竟然採用莫札特改編過的特殊版本(KV.572)。
葛羅絲曼塑造小教堂的親密氛圍
一七八九年三月莫札特應約瑟夫二世國王高級顧問史威坦(Van Swieten)男爵委託,將韓德爾神劇《彌賽亞》重新編曲,讓它更符合當時維也納樂壇的品味。其主要處理重點在於,改善原譜的太過依賴數字低音以及配器太過簡樸。因此,莫札特在原先絃樂和雙簧管之外,加上短笛、長笛、單簧管、法國號和長號,並且讓低音管扮演決定性角色,還將小號部分加以改訂(最顯著者首推第三部分男低音詠歎調〈因號角要響〉,他用法國號替代了小號),而定音鼓部分則維持不變。莫札特也改寫少許詠歎調,讓部分樂段所醞釀的感覺更加一致。此外,由於莫札特所據以改編者係比較短的《彌賽亞》總譜,因而這個莫氏版比一般慣用的演出時間大約簡短了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總結來說,莫札特可謂在不背叛韓德爾的原則下,為《彌賽亞》穿上不同的新衣!
根據樂史記載,莫札特版《彌賽亞》係由他親自指揮於艾斯特海茲(Johann Esterhazy)伯爵的沙龍首演,當時合唱團只有十二人。葛羅絲曼女士的這場演出亦將樂團、合唱團編制縮小,自己不使用指揮台,還要求獨唱者輪番站到指揮左、右方的面前演唱,似乎有意塑造小型教堂裡的親密氛圍。她採取相對和緩的速度設定,卻並不影響整體的清新表情、明晰紋理和彈性活潑的質感。國立實驗合唱團表現特優,不但音準精確,各聲部如行雲流水般均衡融合,而且從頭到尾聚精會神,充滿使命感。
女高音多娜.布朗技驚全場
獨唱者方面,來自加拿大的女高音多娜.布朗(Donna Brown)技驚全場,光輝純粹的美聲穿透每個角落,溫暖撫慰大眾心靈。女中音楊艾琳、男高音王典、男低音蔡文浩也唱得真誠虔敬、漸入佳境,到了第三部分男低音宣敘調〈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以及女中音、男高音二重唱〈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裡〉,濃郁昇華的強烈訴求,相當扣人心弦。核心團員壓陣的國家交響樂團,除了甜美優雅的音質,還演出最豐富多樣的色彩,讓莫札特對韓德爾的「改善」更具說服力。此外,第二部分結尾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儘管全場觀眾遵循英王喬治二世傳統自動起立,葛羅絲曼也順勢轉身指揮群眾加入齊唱,然而她並未處理得過度興奮,寧可將真正高潮保留到第三部分結尾的《阿門》合唱,讓全曲格局增大,感人肺腑至深,名家手筆的確不同凡響!
文字|陳國修 資深古典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