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題(一)
歌仔戲在外台,戲路幾條通?
民間廟會上的酬神表演,向來以歌仔戲為最大宗,近年來,政府單位舉辦的大型外台歌仔戲匯演活動,也炒得熱鬧滾滾,更有極少數的外台歌仔戲劇團,受激勵而試探從廟會到劇場之路。 生存為第一要義,在業者看來,官方和廟方都是賜其吃穿的爐主,民戲的舊路不能輕棄,政府庇佑的能見度和補助演出,更是來日方長的新路;新、舊爐主正交互發揮著他們對歌仔戲未來的影響力。 我們將從業者開拓戲路的路數,以及外台固有的表演文化談起,深入淺出外台歌仔戲的台前幕後,再從產業的角度,探討政府單位如何把新爐主的角色扮得更好,外台業者又如何突破傳統的格局,仰望藝術,想像這個產業的明天。
-
專欄 Columns
國家劇院生日快樂與挑戰
我個人一生從事劇場專業,也一路伴隨著我們的技術劇場艱苦成長。早年一直夢想有一座專業劇場出現,而在十五年前這個夢想實現了。這當然是我也是個人人生中一件大事。從國家劇院開幕迄今,我曾在裡面做過不少演出設計,遇過不少挑戰,也經歷過許許多多興奮快樂的時光。今天在國家劇院慶生之際,我要誠懇地向她說聲謝謝。
-
專欄 Columns
台灣有樂評荒嗎?
新階段樂評人朝不同專業發展,或邁向更前瞻、跨領域的文化課題,媒體管道也更見活潑多元。這樣,樂評就算不再以傳統大眾媒體為曝光點,但專業媒體一邊透過篩檢機制,維持指標角色;另一方面也成為維續樂評風氣的鼓風爐。電子報發行量動轍上數萬,更別說那些天文數字的「素人寫手」了。這樣的情況,還能說台灣有「樂評荒」嗎?
-
主角上場
從灰姑娘到Prima Donna
「從我的家鄉朴次茅斯市來到卡內基廳,如果長途跋涉約六百哩距離,需要花上三個星期,然而事實上,我卻旅行了人生的大半時間才走到這裡。」芭托的歌唱生涯不可謂沒有半點運氣,或許行事還真有傳言中的霸氣,然而不要忘了,她到底是多麼熱愛歌唱啊!
-
專題(一)
眾神饗宴背後的攻防戰
在現代社會,外台戲因為具宗教儀式的功能而存在,這塊「酬神」的餅難以做大, 某一團戲路版圖的擴張,往往就代表其他劇團戲路的縮減;在這樣的廝殺拉扯當中,戲路「搶」得漂不漂亮,便兀憑個人良心去認知了。
-
專題(一)
祖師爺的「活」飯碗
在歌仔戲起家的酬神舞台上,請戲的緣由、天數乃至宗教民俗的禁忌,比表演專業更要有力地操縱演出。而「講戲」,是外台的文化,對其薪資結構、表演方式乃至最深沈的藝術價值觀,起著深刻的影響。
-
專題(一)
色彩繽紛的音樂戲弄
阿坤仔確有其人,他是目前外台戲不可或缺的電子琴樂師,就像他在演出中安於幕後一樣,在本文中姑隱其真實名姓。但從他戲台一日的步調與其未來的生涯規畫看來,阿坤仔是外台後場演變的縮影,也是數以千計的外台樂師的取樣。
-
專題(一)
仰望藝術,演出新舞台
改善外台戲原生地的演出環境,乃當務之急,但政府補助外台的長程目標應是鼓勵秀異份子朝劇場發展。業者深諳「合主人意,便是好功夫」的道理,形同現代「新爐主」的政府單位只要順勢利導,歌仔戲藝術仍然值得期待。
-
專題(一)
訂做一只灰姑娘的玻璃鞋
被「文化場」挖掘出來的外台歌仔戲班,能不能培養出偶像明星?甚至帶動相關技術專業,創造經濟利潤,形成一種產業化的榮景?面臨不景氣,想「奪回失去的江山」不容易,不過,產業化想像總能視為一種自我期許。
-
戲劇
除了掌聲之外...
《永遠的微笑》讓我們看到創作者對自己的憐憫與溫情, 最終陷入一種自我沉溺的困境,或許這可以被轉化為表演的魅力, 但對必須保持冷靜批判(critical)的編導來說,就會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
舞蹈
與傳統共舞現代
Kaash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舞台的佈景與其對整體舞作所造成的影響。濕婆神和其相關的宇宙觀概念對當今量子物理等科學的啟發是阿喀郎‧汗深感興趣的主題,現代人對宇宙的「終極關懷」──黑洞於是成為舞台設計的重點。舞台上的黑洞,看起來像是一架巨大的電視螢幕,而黑洞前的舞者必須對抗黑洞對觀眾的吸引力,他們必須靠持續舞動,才能切斷觀眾視線與黑洞之間的直接聯繫。
-
舞蹈
幾何狂飆的新舞風
經過幾次的隊形轉換,五名舞者最後背對著觀眾站在舞台下方。望著方形的黑洞、舞者舞動的身軀逐漸停息,只剩下代表濕婆神的男子繼續地扭動。累積簡單的動作語彙以及空間組成,阿喀郎‧汗在《倘若》中成功地統合舞蹈、美術與音樂,呈現出既單純又複雜、幾何狂飆的嶄新舞蹈風格。
-
舞蹈
逐時間之浪
「逐浪」的三支舞作雖然個有特色,卻可以理出一個共同的主題──時間,時間在舞者的動作語彙中流露出來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現,儘管年輕編舞者的作品不盡成熟,時間就是給他們機會的重要元素。
-
音樂
與獨奏家共舞探戈的挑戰
NSO的進步是有目共睹,但是樂團的總合(collective)精神尚屬渾沌。理想上,在協奏曲中唯有呼吸、音色、音準都達到成熟穩定的樂團才有可能不自亂陣腳地與獨奏者互動,而NSO在過去這幾個樂季中的表現顯示出其自體的協調還具有相當的成長空間,在交響曲的表現與協奏曲的表現時有落差。
-
環球舞台
「肢體」當橋,跨越地域
「肢體劇場藝術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從參與的創作者開始,試著讓彼此打破地域與語言的藩籬,透過各自的肢體語言去分享創作理念和經驗,更深入理解個體之間的文化藝術差異,共同探討當代劇場的方向和可能性。除此之外,這項活動也是為了讓擁有一定創作水準的年輕劇場創作者,能有一個展現才華以及與他者交流的機會與空間。
-
環球舞台
性、麵包、排泄與暴力
對天生反骨的戲劇工作者而言,許瓦布的作品不僅提供了最好的批判舞台,且其新鮮又抽象的論述仍保留甚大的詮釋空間。從觀眾的角度視之,許瓦布的作品帶濃厚超現實的黑色喜劇色彩,獨創一格的古怪語言有其哲理存在,血腥的情節別有所指,常一舉正中摧毀虛偽的表象世界。所以,儘管他筆下的角色滿口不離性與大便,他本人向被視為醒世作家,作品因而得以風行一時。
-
環球舞台
挑戰西方觀眾的眼睛
越界藝術節統籌王景生指出,他並無意迎合西方觀眾,相反地他想要挑戰觀眾的口味並刺激他們去改變感官習慣。他所邀請的表演團體與藝術家對歐人不但幾乎全然陌生,而且都是以自己的文化背景與問題為創作出發點,絲毫不顧慮是否能得到西方人的理解或認同。
-
環球舞台
牽一頭公羊,踏上悲劇的探險
悲劇的希臘字源trag-oidia意為「公羊之歌」,公羊意象出現在加斯特魯奇的A.#02、《裘利尤‧凱撒》和裝置展《拜訪迦太基》中。加氏說:「悲劇的觀看正是所有問題的核心」,在他的劇場,事件被推往極端,劇場的發生逼近真實,劇場碰觸到「再現」理念的邊緣。加氏即從那不可複製的點出發,透過觀看,展開他的悲劇探索。
-
環球舞台
從保守到開放,從創新到穩健
表面上看來,今年藝術節的整體走向並未與莫提葉時代有很大差別。莫提葉時代諸多決定,魯齊茨卡「蕭規曹隨」繼續執行。細加觀察,卻可見到二者的不同。莫提葉時代的演出反映出其個人之音樂喜好及求新求變的劇場品味,並不時為自己辯護。魯齊茨卡則安排曲目及演出者,提供公評,本人則不發表相關意見。
-
環球舞台
因「未完成」而高唱
在過去七十餘年裡,普契尼僅有《托斯卡》Tosca一劇在七○年代裡曾被演出兩次。弔詭的是,二○○二年之所以首度在藝術節裡演出《杜蘭朵》Turandot,原因係在於普契尼未能完成全劇即辭世,由阿爾方諾(Franco Alfano)續成終曲後,該劇始能於一九二六年首演。這一部《杜蘭朵》可稱是廿世紀最有名的「斷簡」(Fragment),這正是二○○二年藝術節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