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第一講側記
2019年TT不和諧開講,以「歷史的返視、評論的在場」為題,由表演藝術評論台策畫,並與《PAR表演藝術》雜誌合辦。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也是本次主持人紀慧玲,因表演藝術評論台自2011年開台所累積的大量評論書寫,促使其不斷思考這樣的「過量生產」是否有產生實質意義?無論是對評論者、對創作者、對文化政策或是對藝文生態,是否確有產生影響?
-
戲劇
在國家「夾縫」中掘出諸眾的「轍痕」
編導以女性立場嘗提出「先要有個人,才有群體的存在」,放諸於本劇中十位男性對我們所顯示的群體性,既在個人性的表現上,不同的現實經驗通過語氣、行為乃至個性,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導演又將這些個別的相異性串接上戰爭鑄就身體錯置,而造成長治與玄吾的精神離析現象,也反映了群體性在當代的歷史形象。這種個人與群體(國家)之間在相互關係上的辯證,仍在當代新自由主義的現代性中游離不定,與《夾縫轍痕》在這個問題上一樣,雖勇於提出,卻無法找到定案。
-
《巧克力冒險工廠》國際巡迴 旺卡與查理來台驚喜現身
由美國百老匯及倫敦西區原創團隊打造,改編自羅德.達爾(Ronald Dahl)原著的《巧克力冒險工廠》百老匯魔幻音樂劇,15日於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舉辦正式宣告記者會,百老匯國際集團(Broadway International Group)總裁暨製作人馬克.羅素(Marc Routh)與兩位主要演員丹尼爾.普林普頓(Daniel Plimpton,飾威利.旺卡)、柯恩.托卡特利(Cohen Toukatly,飾查理.巴克)親自來台,現場並演唱〈The Candy Man〉與〈I Have A Golden Ticket〉,最後更合唱劇中極具代表性的曲目〈Pure Imagination〉,展現百老匯演員紮實功力與音樂劇魅力。
-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聯手張曉雄 《遠山的呼號》打造島嶼精神舞蹈史詩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將於9月13日至14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推出全新製作《遠山的呼號》,這部由資深編舞家張曉雄操刀的作品,標誌著舞團第34季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台灣當代芭蕾注入全新的藝術能量。
-
《前方有三岔路口》 當代戲曲與馬戲的黑暗詠嘆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2025年戲曲夢工場推出的《前方有三岔路口》,由新興表演藝術團體「合作社」策劃製作,作品將京劇、現代戲劇與馬戲特技融為一體,開創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學面貌。
-
穿越身分、身體與科技邊界 臺北藝術節跨域大作開啟「超限動」之旅
第27屆臺北藝術節於9月11日正式揭開序幕,以「超限動」(Reeling Hyperreality)為主題,透過風格迥異的跨域作品,探索當代表演藝術如何回應數位時代的多重現實。從人機協作的實驗場域,到女性身分的重新詮釋,從跨文化的感官旅程,到家庭倫理的深度提問,這些作品共同構築了一個跨越舞蹈、劇場、影像與裝置的藝術光譜。
-
「異響共聲」台奧科藝交流 2025林茲電子藝術節熱烈迴響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異響共聲」展演計畫於9月3日至7日參加2025林茲電子藝術節,獲得熱烈迴響。本計畫由文化部主辦、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並由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執行。這是台灣首次在文化部支持下組成藝術家團隊,登上具全球指標性的林茲電子藝術節舞台,與國際多元展演交流互動,展現亮眼成果。
-
突破邊界的藝術實踐 2025桃園藝術綠洲創作計畫啟動
當代藝術創作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空間革命,傳統的「黑盒子劇場」概念逐漸被打破,藝術家們開始探索更多元的表演場域與觀演關係。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9月初正式宣布「2025桃園藝術綠洲創作計畫」啟售,三件入選作品以其前衛的創作理念與空間實踐,為台灣當代表演藝術發展注入新的思辨能量。
-
表演工作坊《那一年,我們下凡》 以哲學喜劇叩問生命本質
表演工作坊40周年紀念大戲《那一年,我們下凡》即將於今年底登場,導演賴聲川攜手許瑋甯、朱德剛、宋少卿等實力演員,準備為台灣劇場界獻上一份別具深度的歲末禮物。
-
棒球音樂劇《轟吧!全壘打》超熱血 讓夢想在舞台上開轟
棒球音樂劇《轟吧!全壘打》將在台北城市舞台登場,製作團隊AM創意於9日舉行記者會,特別邀請甫奪下2025威廉波特少棒賽冠軍的東園國小少棒隊一同出席,與前中信兄弟隊球員周思齊共同站台力挺,象徵藝文與體育的完美跨界,為台灣孩子共同打造「強健身體美感生活」。
-
2025「承功─新秀舞臺」10月中登場 首度納入偶戲與說唱曲藝新秀
傳藝中心第九屆「承功─新秀舞臺」邀集12團13位充滿活力的新秀登場,將於10月17日至11月2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及多功能廳演出。今年首度納入偶戲與說唱曲藝新秀,持續拓展技藝切磋的疆界,期許新秀演員以「現在,輪到我上場」的自信姿態站上舞台,將青春的熱情與絕活匯聚,激盪出屬於戲曲新世代的耀眼能量。
-
第七屆金創獎 玩勮工廠《烏秋—黑羽的斷翼者》抱回金獎、最佳人氣獎
由廣藝基金會與文化內容策進院聯手主辦的2025第七屆表演藝術金創獎,9月6日正式揭曉,玩勮工廠以動漫美學打造的原創武打音樂劇《烏秋黑羽的斷翼者》一鳴驚人,視覺與聽覺張力爆表,青春熱血與矛盾情感交織。最終勇奪金獎與20萬元獎金,成為本屆最閃耀的亮點。
-
綠光劇場《八月,在我家》 揭露家庭極限拉鋸真相
最傷人的話常常就藏在最親近的人之間,綠光劇場本週末登場的親情覺醒大戲《八月,在我家》,描述父親下落成謎後,三個女兒返家,面對母親掀起塵封多年的真相,姊妹們也卸下壓抑的沉默,家庭風暴一發不可收拾。這齣改編自普立茲得獎作品,綠光改編落地本土化,仍部分忠於原著,希冀用更親近的語彙跟生活場景帶領觀眾認識世界級的作品。
-
新舞臺藝術節《從指尖開始》 顛覆想像的微型舞蹈
會跳舞的手指,一場顛覆想像的微型舞蹈劇場。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首度將風靡歐洲的比利時「雙手製造舞團」《從指尖開始》請到台灣,獨特的沉浸式舞蹈劇場,將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手」變為主角,結合即時攝影與微型場景,重新定義舞蹈。9月5日至7日在兩廳院實驗劇場連演四場,不僅讓跨世代觀眾驚嘆,更掀起「手勢舞蹈」的話題。
-
K-Stage in 台北|2025韓流公演觀光特展 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饗宴
韓國觀光公社9月4日起至7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舉辦「K-Stage in 台北|2025韓流公演觀光特展」,匯聚韓國五大代表性公演作品,除了將改編自百萬暢銷小說的舞台劇《不便利的便利店》完整版首次搬上台灣舞台,更有集結音樂劇《Dream High》、安城男寺黨、國立國樂院及韓國頂級音樂劇演員KAI的精采演出,為台灣觀眾帶來一場從傳統到現代,橫跨各種藝術形式的韓國表演藝術全方位體驗。
-
《天光前—林氏好的離別詩》 舞動歷史、深情吟唱愛與革命的時代悲歌
舞台燈光緩緩亮起,彷彿時光倒流至風雨飄搖的日治時代。雞屎藤舞蹈劇場以其年度鉅製《天光前林氏好的離別詩》,為觀眾開啟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詩意之門。這不僅是一場舞蹈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考掘與情感重構,將台灣第一女高音林氏好與革命青年盧丙丁的真實故事,化作流動的詩篇與跳躍的音符。
-
2025 Camping Asia於11月啟動 跨國藝術教育計畫帶來5檔精采演出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N D)與香奈兒品牌共同合作推出的「Camping Asia」,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回歸。這場為期12天的前瞻性藝術教育計畫,集創作、教育、演出於一體,將邀集來自日本、香港、法國、韓國、新加坡、奧地利及台灣共16所藝術院校,近150位師生齊聚,在台北共同展開一場「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對話,藉此促進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推廣表演藝術在亞洲的發展。
-
從臺北走向國際 北市國2025/26新樂季閃耀登場
臺北市立國樂團(下稱「北市國」)2025/26新樂季自2025年9月至2026年6月止,共規畫「市國之星」、「名家」、「緬懷大師」、「未來新星」、「閃亮亮」、「溫馨飛魔力」、「小而美」、「傳藝舞繽紛」八個系列節目、共計52場次精采演出以饗樂迷。
-
穿越世紀迷霧的自由靈魂 《卡門遇見愛情.我遇見卡門》致敬經典150周年
1875年的巴黎歌劇院,一位名叫卡門的西班牙煙草女工翩然登場,她以自由為旗幟,以慾望為羅盤,拒絕被任何枷鎖束縛。150年後的今日,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門檻回望,卡門形象愈發豐滿立體,她不再只是歌劇中的角色,而是每個時代女性追求自主與解放的隱喻與象徵。由「瑤場共創」精心雕琢的原創舞蹈劇場《卡門遇見愛情.我遇見卡門》於8月31日至9月3日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登場,這不僅是對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經典歌劇《卡門》問世150周年的致敬,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
N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2025/26樂季 水藍領航展開北方聲音旅程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簡稱NTSO)於9月1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2025/26樂季宣告記者會,正式揭曉新樂季節目,團長歐陽慧剛與首席客席指揮水藍攜手駐團藝術家陳毓襄及青年演奏家陳廷威、張凱閔共同出席,透過藝術家對談與現場演出,展現本樂季豐富的策劃脈絡與藝術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