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作曲家曾興魁(賴加專 攝 台北室內合唱團 提供)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16個和弦、來回A♭ & D

紀念恩師曾興魁

8月初,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發布了台灣作曲家曾興魁辭世的消息,樂界聞訊也紛紛發文悼念。曾興魁生於1946年,畢生致力於音樂創作與教育,作品融合傳統鄉土以及創新觀念與技法,風格獨樹一幟。曾創立「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協會」,為音樂創作的發展尋求更多可能性,付出莫大心力。為了紀念其貢獻,本刊特邀作曲家蕭慶瑜撰文,透過師徒之間的相處點滴,娓娓道來曾興魁提攜後輩的真性情。

8月初,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發布了台灣作曲家曾興魁辭世的消息,樂界聞訊也紛紛發文悼念。曾興魁生於1946年,畢生致力於音樂創作與教育,作品融合傳統鄉土以及創新觀念與技法,風格獨樹一幟。曾創立「中華民國電腦音樂協會」,為音樂創作的發展尋求更多可能性,付出莫大心力。為了紀念其貢獻,本刊特邀作曲家蕭慶瑜撰文,透過師徒之間的相處點滴,娓娓道來曾興魁提攜後輩的真性情。

時光倒轉,回到1983年9月,師大附中音樂班。因師母陳惠文老師還在德國,曾老師來幫忙鋼琴代課。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曾老師。

知道這個學生是作曲主修後,他很開心,特別指定了荀貝格的6首小品當功課,同時也當場測試鍵盤轉調。這題目在當時有點另類:Ab大調→D大調,僅限8個和弦;再以8個和弦轉回去,重點是:要好聽!

我嘗試彈了,他覺得還不錯,便也將自己的方式寫在譜紙,並說:「給妳1分鐘,背起來再彈一次!」當時正值學校傍晚降旗,我們雖在琴房,也要立正站好聽國旗歌。他又說:「妳還賺了1分鐘可以背喔!」

我成功達陣,他又很開心了!

9個月後,附中畢業音樂會,我告訴陳惠文老師自己會發表一首三重奏,禮貌性地邀請,內心完全不敢奢望鋼琴老師出席。結果,居然當天是曾老師蒞臨,還特別到後台向我恭喜。長大後,才清楚這是多麼巨大的榮幸!

總是樂於分享

後來進入師大,也曾隨曾老師學習,他常提及Berio、Nono等作曲家,說這些大師的作品有多麼棒!但在那個沒有網路、CD剛問世、大多人還在以卡帶聽音樂的年代,對學生而言,這些大師真的只是「人名」而已,幾乎未曾實際聆聽。

就算聽了,也是還很陌生的無調性音樂與新奇銳利的聲響,喜歡或不喜歡,都還談不上。

他發現問題後,就轉換方式,耐心指導,從法朗克與德布西開始,要求學生邊彈奏、邊讀譜。自己的譜慷慨借學生,還推薦師大路的某家影印店,說那一家雖然外觀是違章建築,但紙質好,磅數也高。

半年後,我的鋼琴曲《陽關三疊》完成,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首曲長多於10分鐘的作品,還獲選「齊爾品作曲獎」第5名。

從法國回台灣後,跟他見面的機會不算多;但每次見面時,他總以法文打招呼:Bonjour(或Bonsoir),聽了我的作品發表,也會特別向我說Félicitation、très bien(編按)。當然,他自己的音樂創作、及國際交流的積極參與,更是樂於分享。而在我研究梅湘音樂的過程中,他也給予了精闢的見地。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