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李俊穎小提琴獨奏會
現任伯牙三重奏團長的李俊穎除了任敎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外,每年並不定期舉辦多場演出, 此次個人的小提琴獨奏會,曲目內 容包括孟德爾頌、浦朗克等的小提 琴奏鳴曲、巴爾托克的《羅馬尼亞 舞曲》及魏克斯門等人的作品。此 次的鋼琴伴奏爲國內鋼琴家黃貞綾。
-
即將上場
充滿東歐情調的「波希米亞風情」音樂會
「印象三重奏團」此次「波希米亞風情」音 樂會,將結合三位捷克作曲家德佛亞克、史麥塔納及馬替奴的作品,帶來一個東歐情調十足 的音樂饗宴!此場音樂將在正式音樂會前先安 排場免費的「彩排音樂會」,提供愛樂者有機會 先行了解該場音樂會的曲目。 印象三重奏團此次將邀請甫從美國馬利蘭大學博士班回國的林玉鳳擔任鋼琴伴奏。林玉鳳 畢業於維也納音樂暨藝術大學,隨後獲得獎學金赴美就讀耶魯大學碩士班,目前爲馬利蘭大學博士候選人。
-
焦點
他是我兄弟 賴聲川談達里歐佛
對許多國外觀衆或讀者來說,普遍對達里歐佛存有「左派」標籤的印象。在表演工作坊導演賴聲川的眼中,達里歐佛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創意、最精采的「劇場作者」之一。賴聲川認爲,若不細究達里歐佛的作品而斷然予以貼上標籤,將侷限達里歐佛在劇場方面的成就。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救救水鄕,免遭浩刼。差事劇團奔波大城小鎭,喚起民衆聲援,圖挽狂瀾。先天下之憂而憂者,誠難矣!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我個人非常崇拜您的詩,也經 常看您的劇評,但是看您的戲總有種無法感動的隔閡。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語言的緣故?台詞太長太深了?還是您總是挑選歐洲經典作品?您在作戲時是否曾經考慮過觀衆的想法和感受呢? (台北 許如眞) 答:寫詩是挖掘自己;導戲是挖掘對面那個讓我深感興趣的劇作家。但是因爲排戲的每一刻,其實都在各種可能性之間做判斷,不管是十選一或二選一,這些往往依賴直覺的判斷,無可避免地,會組合成一個我也不盡熟悉的結果,所以最終也是在挖掘自己。想來導戲和寫詩其實很像,只是工作方式不同,但最後都會一步步變成心理分析。導戲或許更深入,因爲在處理一大堆外在難題(包括語言)時,更容易不自覺地把自己流露出來。我堅信導演也是一種創作。或許這是主因,不知道是否因此,我才偏愛在開始排練前讓我感到蒙昧難明的文本。 但是劇場也有更多掩護:情節、人物、舞台我盡力保持演出的複雜度,不將所有線索收攏爲一,希望觀衆也能在自由出入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脈絡。這是我唯一爲觀衆設想的部分。但是觀衆的想法和感受很抱歉,我無法想像兩名一樣的觀衆,當然也無法爲任何概念化的「觀衆」預設感受。 再者,劇場的雜質比詩多得多,我傾向利用這些雜質製造疏離效果(布萊希特留給我們的最重要遺產和最大陷阱),而不是選擇過濾。(要純粹我會回到書桌前寫詩。) 當然有時可能弄巧成拙。所以我激賞那種能在劇場中貫徹潔癖的導演,如羅伯.威爾森,或魏瑛娟。不過語言確是我導戲迄今最困難的迷宮。除了流暢口語化的《課堂驚魂》,我始終未曾放棄在不合中文思考邏輯的台詞間隙,尋找更多詮釋和表演的空間,卻總不盡滿意。 我的下一齣戲《危險關係四重奏》用簡短的文本、更少的演員,希望能針對此點做更徹底的實驗。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導演
-
布拉格
捷克唯一的現代舞蹈節 布拉格國際舞蹈節
六月底、七月初,布拉格所有的公立藝術機構都放暑假去了,到此地旅遊的旅客在感嘆之餘,不免被一幅大型的水藍色看板上,一位躍動的黑衣女子和〝TANEC PRAHA '98〞文字所吸引,這就是「布拉格國際舞蹈節」,也是布拉格每年夏日最大的藝術事件。
-
無影集
與魔鬼角力
表演藝術的完美呈現需經由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配合方可達成,因此過程中毎一個環節都相當重要,如有無法克服因素,節目取消在所難免,向隅的觀衆雖不至有「等待果陀」的悲情,卻不免心生失望之情。性格女小提琴家納嘉原本預定九月十九日來台,與陳秋盛首度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卻因故未能成行,爲彌補樂迷遺憾,我們特錄下納嘉特立獨行的傳奇以供採聽風聞。
-
歐陸劇場
人民的智慧弄臣
在藝術領域,中國人走向世界,西方人也湧向中國。榮獲九七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義大利劇作家兼演員達里歐.佛不但對中國戲曲感興趣,也對中國政治和近代史有所硏究。《老虎的故事》是佛氏對中國革命的一種藝術總結和對文革的影射;當然,更具有廣泛的象徵意義。
-
歐陸劇場
實驗豐富的劇場技術
勒巴居硏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史時發現,當時的藝術與技術是同一件事,而他對兩者都有興趣,只要兩者能增進彼此的效果,並不需要嚴格限制。
-
台前幕後
探索靈魂的圖像 陶馥蘭的身心靈之舞
早年陶馥蘭的作品多從社會、女性自覺等議題出發,從九五年《體色》開始轉向身心靈的探索,一路走來,淸楚呈現創作逐漸由外向內的探尋。《靈魂的圖像》則尋求對舞蹈更深沉的理解與詮釋。
-
台前幕後
純白婚紗與豔紅緞巾 《複製新娘》的雙重抉擇
新科技對比舊社會使人感受到文明的進化,而我們對婚姻的新思維是否也能脫離舊傳統呢?《複製新娘》要複製的是女子對未來的掌控力,而不是成爲被婚紗店、被父權社會所複製的新娘。
-
台前幕後
走過生命階段
九月,組合語言舞團即將推出的節目「發燒生命契約」,該場節目除了楊桂娟的舞作《39》之外,還邀請到美國紐約新生代編舞家David Grenke參與演出,做爲該團邁向國際化的起點。
-
台前幕後
城市與旅人
創作社第二號作品《KiKi漫遊世界》由魏瑛娟編導,她採用敎育劇場中的〝process of drama〞手法,帶領演員蒐集資料、建立角色,像玩遊戲般地在排練場上「遊歷城市」、「改變身份」。八個城市,八個演員扮演的KiKi,疊映的角色與荒謬的情境,將一一舖展在無盡頭的行旅路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的皺紋
混亂無序的十年已過,仍留在現役工作的乃是篩餘的未來希望。台灣的藝術創作經過一翻輪轉,不能說沒有沉澱。對創作者而言,當議題的亢奮已漸疲憊,創作的空間反而會更趨擴大。從這樣的角度而言,十年其實已有了代價。接下來是讓我們等待更多的創作,以及再也看不到創作者那些焦慮的皺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家國的幻滅與重建
賴聲川、李國修、紀蔚然所描摹的舞台人生,絕非社會邊緣或小衆題材可予框限,從知識分子特質來說,這些壯年級的創作者投射了七十年代知識分子潛藏的焦慮,家國書寫一直是他們最關切的主題之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時代浪潮下的深情體驗
台灣舞蹈從八〇年代末期開始,舞台上不斷地呈現藝術創作者對本世紀的省思,歷史事件所衍生出的社會議題成爲作品靈感來源。蕭渥廷對社會議題的關懷日趨明顯;陶馥蘭則從舞蹈劇場轉向身心靈的契合;劉鳳學從肢體的探究轉而對社會現象的關心,透露出對人的關懷。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凝澱淡漠時代的感受
當世紀末人際關係疏離時,本土音樂創作者如何攫住焦灼慌亂的心靈?陳樹熙將內在的「有所不滿」化爲「客觀的存在」、金希文以宗敎情懷譜寫生命之愛、曾興魁化專業西樂訓練爲本土關懷,然而,他們一致遭逢自身藝術人格與大環境之間的扞格,面對聽衆的流失,他們卻仍堅持相信,唯有貼近藝術源頭,活水才能源源而出!
-
地方演藝
永遠的老子弟 梨春園
怎麼也不忍見老先生們爲了裝置三十年來未曾再出籠的「機絲虎」道具在高脚凳上爬上爬下,總是在緊要關頭伸手攙扶;想到此,自己嘆了一聲,不是嘆搶拍不到好照片,而是嘆這群老先生何其有幸,八十多歲的年齡了仍然身體健朗可以做這麼「高難度」的工作,爲媽祖婆服務;又何其不幸,這些工作不都該由年輕子弟兵來做的嗎?怎麼還是老先生們在忙進忙出呢?
-
回憶與悼念
阿公李天祿留影 1910.12~1998.8
-
現代音樂盒
杜提厄歌人所不能歌
杜提厄審視嚴厲,卻不在作品中流露痛苦的痕跡。 他堅持要以管弦音樂創作,堅持語不驚人死不休, 若不能說人所未能言,則絕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