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事家人》是改編自英國劇作家諾.康瓦爾德的著名喜劇Hay Fever,全劇對於愛情與家庭倫理的衝突有著逗趣促狹的表現,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經典喜劇(國立台灣藝術學院 提供)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春暖戲狂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春季公演及畢業製作

自「國立藝專」改制爲「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迄今已經五年了,期間有了些什麼新的自我期許與轉變,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重點。今年春天,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即將推出日夜間部的春季公演及畢業製作,値得大家拭目以待。

自「國立藝專」改制爲「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迄今已經五年了,期間有了些什麼新的自我期許與轉變,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重點。今年春天,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即將推出日夜間部的春季公演及畢業製作,値得大家拭目以待。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熔爐》

3月20-22日

台北社敎館

《茱莉小姐》

3月27-28日

台灣藝術學院演奏廳

《亂事家人》

4月13、14日

台北藝術敎育館

《海達.蓋伯樂》

4月26-28日

台北國軍文藝中心

如果說,誕生必須經過陣痛與分娩,那麼重生便勢必要經歷浴火鳳凰的煎熬吧!自「國立藝專」改制爲「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迄今已經五年了;很多人沒聽過它,雖然它承載著長長的歷史,也有很多人以爲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在關渡,其實它位於板橋。五年間,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有什麼新的自我期許與改變?面對未來有何展望呢?無論是敎育方針、課程規劃、師資及硬體設備等,在經費不足而校方又要均衡發展電影、廣電、戲劇、舞蹈、美術、工藝、西樂及國樂等各系日夜間部的前提下,過去歷史悠久的藝專所累積的一切,便像一具重重的甲殼,留下美好的養分之後要自其中蛻變而出,必然是更艱辛、需要更多時間的吧!

今年春天,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即將推出日夜間部三年級的春季公演《亂事家人》、《海達.蓋伯樂》,以及第二屆日夜間部畢業生的畢業製作《熔爐》和《茱莉小姐》。

由朱俐擔任導演,林尙義負責技術總監的《亂事家人》,是改編自英國劇作家諾.康瓦爾德的著名喜劇Hay Fever,全劇對於愛情與家庭倫理的衝突有著逗趣促狹的表現,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經典喜劇。《海達.蓋伯樂》則是十九世紀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於一八九一年時象徵主義的作品。不同於易卜生以往的社會問題劇,它將人與人之間的外在衝突轉成了內在的心理表現,成功地創造出一個冷酷無情而又魅力十足的女人,劇中以男女愛情糾紛,刻畫出婚姻、道德及一般的社會問題。

選擇墮入道統外的自虐狀態

夜間部畢業班所製作推出的《茱莉小姐》,由李樹良與藍琳琅指導,是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的作品。夜間部畢業班的學生們認爲,對於一羣游離在倫常法規、道統尊嚴與意識解放、價値觀模糊世代中的年輕生命,在潛意識中也渴望著某種形式的爆裂,或者藉以滿足自我中非理性的部分,於是他們選擇了史特林堡的《茱莉小姐》,旋入她瘋狂、玩火自焚的自虐精神中。

史特林堡的《茱莉小姐》深受法國自然主義劇作家的影響;然而從戲劇內涵來看,這部戲仍是史特林堡主觀的作品。導演鍾孟佳認爲,若依循著自然主義的手法來處理這齣戲,勢必產生許多問題;因此他們不但在表演上加入了非寫實元素,舞台佈景上也以濃烈鮮豔的顏色,來象徵女主角內心強烈的情感,在著色法上參考畫家孟克的畫風。由於孟克不但與史特林堡爲同一時期的藝術家,兩人更爲好友且有著相契合的藝術表現方式。「我們認爲孟克厚重、大膽的筆觸正能傳達史特林堡賦予劇中人的瘋狂性格,也符合這位劇作家一貫的劇作特色。」舞台技術指導藍琳琅說道。

按照往例,在歷經了三年級時由老師們所帶領的春季公演後,四年級的畢業製作雖仍是大型的對外公演,卻幾乎是由學生們全程自行規畫製作。從劇本的選擇到導演與排戲、從技術部門的設計到執行,從對內的一切行政到對外的宣傳,老師們都站在指導的立場儘量給與畢業班同學最大的發揮空間。日間部畢業班所推出的《熔爐》的兩位指導老師朱之祥與藍俊鵬便認爲,唯其如此,學生們才能獲得最珍貴的學習經驗。由班上同學們所共同蘊釀、生產、呈現出來的結晶,才符合「畢業公演」的眞正意義。「我們期待最後的藝術品質,更重視學習的過程」,朱之祥表示,「學校是一個敎育單位,而非藝術團體。這是系上堅持的理念。」於是,這次《熔爐》的演出更將於場外展覽此劇技術部門的創作,如舞台模型與服裝設計圖和成品等。「這是我們的努力」、「這是我們自己的戲」,這樣的心意是畢業班的學生們要帶給大家,與大家分享的;更是他們在一切過程中最大的原動力。

《熔爐》是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的作品,原劇名Crucible,意思是「一個極度高熱」的地方,引申爲「嚴酷的考驗」。亞瑟.米勒將政治迫害、宗敎權威及人性黑暗面熔鑄成一支警示之箭,以緊湊的劇情直指人心深處。此劇雖建構於史實,但導演林志平無意強調其時代背景,「我們並非要呈現一齣歷史劇,」他表示,「人性弱點、黑暗面和與之對立的高貴情操,才是我們眞正要掌握與突顯的。」爲什麼劇中的村民會那麼輕易地便被掞動去相信一個荒謬的謊言呢?當盲從是較爲安全的,當相信是較爲容易的、甚至有利的,當權者和愚民之間便完成了緊密的勢力結合,滙成波瀾,淹沒眞理。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仍將在一片似火燎原的黑暗力量中,看見有人孤獨地堅持著信念,守住良知。

建立充滿謊言、暴力的戲劇幻覺

除了希望能藉著《熔爐》的演出,反映出一種社會人心現實,帶來省思之外,劇作在情節與結構上的展現的強大壓迫感與戲劇張力,也是吸引製作羣選擇投入這個作品的另一項原因。如何創造「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迫性氛圍,成了他們相當關心的重點,例如在佈景與服裝上採用大量的黑色與咖啡色系。另外,導演還多加了一場外景的戲爲序幕。故事始於少女艾比各與女友們在森林中赤裸著身體跳舞嬉戲,卻被牧師無意撞見,而引發了一連串的謊言。原劇中是由人物間的對白交待出這一段情節;朱之祥認爲,與其聆聽口白不如讓觀衆直接看見事件。他希望能更快速地將觀衆帶入戲劇幻覺中,從一開始便吸引住觀衆的焦點。當謊言愈滾愈大,悲劇愈演愈烈,爲了方便緩衝節奏,朱之祥與導演林志平決定最後男主角上斷頭台之前,將原本於牢獄中談判的場景移至戶外,讓主角可以在談判、掙扎、決定之後,便直接跨上階梯赴死,將全劇推至高潮而後落幕。

歷年來,每個冬天戲劇系都會舉辦「實驗劇展」,開放給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同學,不分年級、班級、不分日夜間部,共同參與,自由競爭。在「實驗小劇場」中,讓學生們得以嚐試各種創作與演出,更給予了珍貴的「經歷犯錯」的機會,在跌倒和摸索中實際地看見自己的不足與可能性。然後在三年級時,由老師帶領,一步步更扎實地去學習經歷推出一部大型公演中的所有過程;四年級時則完全由學生們親自製作畢業公演,呈現四年下來的學習成果。

在歷經激烈的爭取過程之後,終於改制成功的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究竟會如何繼續成長,會產生出什麼樣的新面貌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約採訪|黃馨萱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