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
歷史意義及風格特色兩皆足觀 北京智化寺京音樂
對於關心音樂或宗敎文化的許多人而言,或許靈修音樂、梵唄或西方聖樂才是他們心目中正宗的宗敎音樂;然即將來台演出的「北京智化寺京音樂」不管在宗敎理念或音樂風格上,皆有令關心民族音樂者深思之處。
-
面對大師
閃耀西洋的東方之星 日裔指揮小澤征爾專訪
十一月中旬,日裔指揮小澤征爾率領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來台演出。十一日在來來飯店所舉行的抵華記者會之後,本刊邀請曹永坤先生與這位國際級指揮家做了一次獨家專訪。午後五點三十分,在小澤征爾下榻的房門外,我們在長廊下等候大師的到來;透明的室內電梯從十七樓的記者會場直下五樓,「噹」地一聲,大師出了電梯門,從彼端走來,大老遠就笑臉迎人,平易親切,像溫暖的冬陽。在專訪之後,小澤征爾謝絕其他媒體的採訪,因爲他要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讀譜;同時,他也邀請曹永坤先生觀賞翌晨的彩排。現在,就讓我們來親睹小澤征爾的「近距離特寫」──
-
回想與回響 Echo
廣場上的回響 他深諳傳播藝術
六萬名的觀衆嚇壞了維也納愛樂的首席,「在歐洲只有熱門音樂才能辦到!」而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兩廳院廣場的戶外轉播音樂會卻創了紀錄,小澤征爾興奮地吿訴承辦這場音樂會的黃雅玲,「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的參與!」
-
回想與回響 Echo
野台與殿堂 「南方露天藝術節」之後的一些思考
去年十月,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廣場上,由民間團體主辦了別開生面的「露天藝術節」,吸引了近兩萬名的市民前往參加,蔚爲盛況。本文作者做爲參與演出的一份子,從劇場的角度思考「露天」和「室內」表演的差異性;並談及藝術節活動對南部文化生態的意義及影響。
-
交流道
親近藝術造就國家文化氣質 訪李炎談日本考察之行觀感
甫自日本考察歸來的兩廳院主任李炎,侃侃而談此次日本之行的觀感。他認爲,日本文化之所以興盛,正是靠日本政府與企業的通力合作,造就出今日的繁榮局面。
-
文化補助
演藝這行飯!生態普査
前言 「表演藝術」在現今一切講求科技、效率的社會裡,很不幸的,是一項「落伍」的行業──數十個人必須經過多次的排練才能在台上整齊地奏出同一個音符,跳出同一個動作,而每一次演出卻只能給有限的人欣賞──這樣「純人工」的產品又難完全藉助科技來提高產量,或降低成本。製作一旦簡陋了,觀衆可不願掏腰包買票入場!然而「表演藝術」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地方就在於觀衆現場的參與和台上台下的互動,這是CD、影帶等科技產品永遠也無法替代的。 政府對表演藝術的補助除了有政治、社會功能的考量外,其先天薄弱的經濟體質是大多數國家決策的一大要因。而表演的藝術裡觀衆的參與是基本要件,因此花納稅人的錢來補助藝術,其質與量的成長便成了政府政策執行的成績,補助的技術也多以此爲設計。 在「文化補助」單元中,我們介紹了西歐、北美、亞洲各國的補助政策後發現,歐陸國家大都以文化部直接培養「國家團隊」,強勢主導文化政策走向;而英語系國家則大都透過委員會來作間接的補助,以避免政治箝制藝術的疑慮。補助的方式,有的以直接扶植團體本身營運爲主,不願接受補助的團體則發展另一套市場導向的系統;也有以補助每次計畫性演出爲主的。前者以英國爲例,如皇家莎劇團、歌劇院都被視爲養大爲患的頭號怪獸,每年預算大餅一出爐就先被刮走一大半,不給或少給都會引來抗議,令人困擾不已;而後者,台灣便是一例。 雖然近兩年來,文建會也開始了扶植國際團隊的計畫,但實行時間太短,至今還難論「成敗」。爲了了解我們的現行補助政策,《表演藝術》雜誌特別針對戲劇、舞蹈、音樂生態作了一次普査,希望藉此看看政府補助政策實行多年以來,演藝生態的發展現況如何?其利與弊又爲何?並且請您來當一當「文化」老闆,測驗您的政治遠見
-
台灣篇
舞出一片天地,發表勝過經營
爲了要了解目前舞蹈團體製作經費的來源和運用狀況,以便探討當前表演生態的現象和問題,一份特別設計的問卷在去年十月中旬左右,送達二十多個在過去兩年內仍有表演活動的舞蹈團體。一個月之後,只得到其中七個團體的回覆,回收率祇有三分之一弱。 大多數團體拒絕參與這項調査,而參與團體供應的資料也不齊全,其原因有正在做年度結算者,也有不願意公佈營運方式者,還有因爲人事變遷而找不到完整的資料,甚至於沒有保存及整理資料者。 在這些舞團中,雲門舞集在八十年度的收支出金額和演出場次都數倍於其他團體,高居第一。經過二十年的經營之後,雲門舞集不但成爲台灣最大的職業舞團,也是現有舞蹈團體中最主要的舞蹈節目供應者,故而成爲文建會扶植的國際性團隊之一,也吸引了民間的私人贊助。同樣列爲扶植的團體還有游好彥舞團和原舞者舞團這兩個中型團體。這三個團體都是固定支薪給行政人員和舞者,其中以雲門舞集的人才最多、設備最爲完備、演出最頻繁。光環舞集、太古踏和多面向舞團則是平時祇有一位行政人員,籌備演出時才視需要召集舞者,依排練次數和演出場次來計算酬勞。 經費來源及運用情形 舞團的經費來源可分爲官方和民間兩方面。官方補助在目前有許多來源,像是文建會、外交部、敎育部(廳、局)、僑委會、新聞局、國家戲劇院和地方文化中心等,其中文建會爲最主要的補助機構。民間捐助可以從政黨文工會、基金會、學校社團和私人,以捐款或是其他方式取得。以上兩項再加上舞團的業務收入(包含票房、敎學和販賣節目單等相關產品的收入),即成爲舞團的收入總合。 而在業務收入方面,半數以上的受訪團體幾乎沒有收入,或是所佔的比率極低。雲門舞集是政府補助比率佔其總收入最低而業務收入比率最高的舞團。除了少數一兩個團體外,大多數的舞團仍然高度地依賴政府補助。 舞團的開銷主要有二,即演出支出,包含演出時硬體的製作費、運輸費、場地和其他劇場設備的租金、臨時僱約人員的排練演出費、誤餐費等等,而固定支出則包括人事費,支付固定團員的薪資、顧問費等,以及平時場租、水電費、維修費、貸款利息和文具印刷費等。 近半數的舞團無法提供支出的金額或是比例。除了「不願意公佈營運方式」之外,大都是因爲舞團本身人事運作和組織結構不建全等問題。這種情況或
-
台灣篇
樂自心中來,同甘多於共苦
國內官方與民間機構對於表演藝術團體的營運補助已漸入情況,而爲進一步了解音樂團體組織現況、營運方式及補助政策衍生的弊端、暗藏的玄機,特針對過去兩年來仍活躍於表演舞台的音樂團體(許多團體已無聲無息地停擺),抽樣十五支大、中、小型公家與民間團體,進行問卷調査與訪談。 由於公家樂團大都不願曝光其預算細節,民間團體則多爲業餘性質,經費計算未完全上軌道,而不願或無法公佈經費運用細節,問卷回收僅達五分之一強,在此情況下,繼續輔以訪談,做成以下的分析。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這句形容詞,不僅說明了音樂以簡馭繁的神奇藝術,恰也道出了樂器間可大可小、相互搭配組合的強塑性格。目前國內不僅大、中、小型樂團、合唱團散見各處,三五好友組成的小型重奏團更是蓬勃,音樂家參與演出的型式,可謂自由度相當高。 音樂團體的屬性 國內音樂團體仍以民間業餘屬性居多,公家樂團則自成組織運作體系,敎育部、北高兩市及省府各自扶持了樂團。已有四十八年團齡的「省交」現有團員一百名,隸屬台灣省政府敎育廳;「北市交」約有九十名團員,「北市國」約六十名,兩團都隸屬台北市政府敎育局;「聯管」則有八十名團員,隸屬敎育部;而「高雄市交」編制爲三十至四十名團員,但僅十多人專任,餘爲兼任。這幾支公家樂團專任團員皆按月領薪,也有各團主管單位撥給的團練場地,行政工作由專人執行,只不過多少有團員兼任行政事務的現象。 相對地,民間樂團力求生存之道,多採權宜之計。「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是少數職業化的音樂團體,與業餘性質的「台北愛樂合唱團」一樣,都成立財團法人文敎基金會來協助團體本身的運作。「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的團員專職並領月薪,而三團的行政運作大部分由基金會的行政部門協助。「朱宗慶打擊樂團」每月由團員輪任總幹事,負責與行政部門聯繫及團練事宜,團員並須各司場務、譜務、推廣等管理事務。「台北愛樂合唱團」的團員雖多,卻因其社團性質,團務由一名專職祕書負責,團員兼任義工,其他事務仰賴基金會行政部門。「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則交由基金會的十位專職行政人員統籌合唱團與基金會的事務,團員專職演唱。目前三團的團練場地都是租賃。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雖是民間職業樂團的走向,但運作未臻成熟。一
-
新浪潮
親密的舞蹈夥伴
一九八八年是比爾.提.瓊斯和舞團最痛苦的一年,因爲阿尼.仁感染愛滋病而離開了他們。五年來,比爾爲了紀念阿仁,挑戰自己,將舞團推向更成熟的境界;而在他的編作中,有著許多緬懷昔日老友的心情。
-
藝術節 Festival
草地上的音樂會 拉維尼亞音樂節(Ravinia Festival)
兩廳院的戶外轉播音樂會已漸成爲台北市民文化休閒的另一種選擇,而夏日舉行的拉維尼亞音樂節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同樣提供了芝加哥居民在享受草地野餐、與星月對酌時的美妙樂聲,這是環境與音樂、生活與藝術的完美組合。
-
里程碑 Milestone
〈敎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
十載凑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一個,敎我如何不想他!這是一九三三年趙元任輓劉半農逝聯。一九八二年二月,以新詩入歌的語言學宗師趙元任亦弦歌不復,病逝美國。雖然詞家、曲家均成絕響,但〈敎我如何不想他〉卻是世代傳唱。本月份,學界、樂界紀念趙博士101歲冥誕,舉辦系列活動,本刊同此載文致敬。
-
里程碑 Milestone
我父親的音樂生活
父親對現代中國歌曲的唱法,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反對隨意加花和起唱音符的方法,這種起唱方法有時不必要地與漢語的四聲相違背。父親並不是有意識的要保留或是發揮一首歌曲的某種中國風味,他主要關心的是使旋律與歌詞在節奏上、聲調上密切相符。
-
台前幕後
舞台演出的佐料 漫談國內配樂工作
舞台劇配樂一向是戲劇演出中不可或缺但也不易察覺的部分;它烘托劇情,暗示時地,透露角色心緒,好像是一道菜中神奇的佐料,沒有佐料的菜往往是難以下嚥的。本文作者以其親身體驗,爲讀者介紹配樂工作的點滴。
-
專欄 Columns
當代華文戲劇的交流年
大陸和港、台三地的當代戲劇,本來是各自爲政的,如今有了交流,在同一語言和文化背景下,今後的相互影響恐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
專欄 Columns
觀衆爲何而來
有些人是爲欣賞而來,有些人是爲學習欣賞而來,有很多人是爲開眼界而來,可能有更多的人是爲了看熱鬧而來。
-
專欄 Columns
近代音樂史的一面鏡子
趙元任是著名語言學者,音樂創作雖是他的「業餘」嗜好,但已足以爲他在中國近代音樂史掙得一個重要的席位。從他的作品和生平中,我們不難了解,重要絕非偶然。
-
紐約
女人.蟲.鼠之間
《女人.蟲.鼠之間》Of Mice, Bugs, and Women是「一女界咖啡坊」(本刊上期曾加介紹)原創始人之一,黛.瑪格琳(D. Margolin)於今秋十月底推出的一齣新戲。瑪格琳執筆編劇,並親自扮演全劇四個人物,展現後現代社會裡女人(從作家、大學女生到家庭主婦)的各樣風貌。
-
巴黎
爆跳在感官敏感帶 La La La Human Steps舞蹈團在法國
La La La Human Steps這個旣莊嚴又調侃的舞團名稱,彷彿宣誓了它的舞蹈風格將和新搖滾樂潮共翔。它崛起於加拿大的法語區,是個深具潛力的前衛舞蹈團體。
-
戲劇
「五百年後,巴西女演員向哥倫布舉起了一面黑旗……」
在《這五百年──丹尼絲給哥倫布的一封信》這齣戲中,身爲導演、演員、作者的丹尼絲,深掘情感的各種可能性,實驗各種聲音和身體的技巧,用一位巴西船員的航海日記來顚覆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荒謬。
-
音樂
偸悅的驚喜一記 陳萬榮古鋼琴獨奏會
十一月二十九日,來自英國,出生於新加坡的華裔鋼琴家陳萬榮(Melvyn Tan),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給聽衆們帶來了一場愉悅而驚喜的古鋼琴獨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