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長的事吧! 持續練功的努力家們
陳銳 從「空中飛人」變身「網際超人」
個性正向樂觀、超有能量的陳銳,本來就是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總樂於與樂迷分享他的所見所思,影片、梗圖總是幽默又風趣。當疫情打亂空中飛人演出行程,宅在家的他也絕不閒著,趁機充電、練習喜歡的曲子,還把平常用來玩遊戲的平台改成虛擬練習室,不但設計古典音樂家主題,更邀請樂團首席、獨奏家好友搭檔進行線上演出,或一起教導大師班陳銳笑說:「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音樂,而是人。音樂只是媒介、工具,幫助我與人連結。」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長的事吧! 持續練功的努力家們
鄧樹榮 拿起手機自我對話 探尋「線上」與「現下」
這段期間,鄧樹榮每天練瑜珈和太極,也自己做飯,居家作息規律,身體變得比以前更好;他重拾畫筆,也閱讀。疫情引發的集體恐慌似乎對鄧樹榮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多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於是,他拿起手機,錄下自我對話,然後上傳至工作室的粉絲專頁。鄧樹榮形容這是「溫故知新的時光旅程」,思索過去創作,思索線上演出,思索創作之於現下香港的意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長的事吧! 持續練功的努力家們
林威震 14天,讓生活另開視窗
在美國疫情失控之前回到台灣的林威震,體驗過十四天隔離檢疫的焦躁不安,也終於有機會做了一些之前完全沒有時間與機會做的事。放下飛來飛去的演奏日常,他在此「停頓」中重拾馬林巴琴改編計畫、靠有氧運動連接起過去一直保有的健身習慣,甚至嘗試直播,還在隔離期滿後,跑去社區大學上課習畫專注的音樂家人生開出新視窗,看到新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1:就做你最擅長的事吧! 持續練功的努力家們
梁秩傑 在斗室之中,持續舞動精進
現任職於英國北方芭蕾舞團的梁秩傑,原本要跟著舞團新作《藝妓》展開滿檔的巡演行程,卻因疫情封鎖霎時喊卡。作為舞者,練功是基本,梁秩傑除了每日照常跟著其他同事一起線上晨練,也因與同住的同事一起練功、一起煮飯,培養起堅實的革命情感!此外,他也全心投入芭蕾平台Project Sau.t運作,也利用居家期間選讀了一門微碩士行銷管理課程,自我充實,正能量滿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溫宇航 沒戲演的日子,持續燉煮的「慢」滋味
「以前一年至少三檔大戲要演,今年可都沒了,但抓到了時間好好休息。」京崑兩門抱的小生溫宇航,趁此機會放慢生活,逛市場、看影集、泡湯,還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如做菜、教學,甚至蓄起鬍鬚這可是忙著演出的小生不可能做的事。這段時間內,溫宇航可以回歸生活、沉澱自己,也在做菜、教課、蓄鬍等事情上,做得很「崑曲」──樣樣慢燉細煮,嚐出箇中滋味。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林慈音 轉念沉澱 畫下心中的獨唱
因為合作的外籍音樂家確診,突然被要求隔離在家的林慈音心情是很複雜的,但現在回頭去看,她也已釋然。「沉澱也好」林慈音說:「平常的一天被教學、排練或演出等切割了,但現在至少有整段時間可以好好利用。」在這十四天裡,她烹茶、勾毛線玩偶、畫畫,也整理鍾愛的曲譜,為下一次的獨唱會做好準備帶著樂觀的心,迎接開門後的陽光燦爛!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李貞葳 宅在家 耍廢只是夢一場?
去年一整年中,客席舞者邀約不斷、作品也巡演不斷的李貞葳,只有大約十週時間能待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家,在比國宣布封城後,她反而覺得得到了喘息。一開始耍廢了一星期,認真做的只有為植物澆水,但「雖然我自己停止了,但世界沒有停止,社會其實也沒有真的停止,大家開始找到方法在線上工作之後,事情又開始一件一件進來。」教Gaga課程、編舞耍廢,只是一場夢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楊宜霖 從「複製」的親子浪漫 到「熱線諮商詩」的法式紓困文化
旅法劇場與影像表演者楊宜霖在長達五十七天的居家隔離期中,尋找著居家創作與陪伴家庭的平衡。她與孩子合作「複製名畫」的趣味拍攝,像是進行全家一起的藝術教育創作課。她也邀兒女協助拍攝「互動式童話」影片,取代因應疫情無法進社區或民眾家中的故事劇場演出,讓學齡的兒女也能參與並認識母親的另一個角色。疫情之下,楊宜霖的創作旅程不曾停歇,持續著,等待春來之時的驚蟄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黃致凱 花草蟲魚圍繞 我家劇場不打烊
蒔花餵魚是黃致凱每日工作前的必修功課,但他可不是扮扮家家酒搞搞小確幸,而是以專業態度面對,不管是養魚或種花,皆能說出種種道理、各樣講究,家裡簡直就是個「生態劇場」,在兒女相伴下,日日都有「戲」。總說自己個性急躁的黃致凱,也是試著在這些繁瑣的過程中放慢腳步、洞察世事。疫情下演出停歇,但他心念一轉:雖然劇場不是老百姓生活必須,雖然自己如此渺小,但期待可以透過作品,帶給大家安定的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2:陪伴吧! 只為了自己與親密之人所浪擲的時光
賴玟君 帶一座森林出門,氣味是我的護身符
演出停擺後,賴玟君(亮亮)把當作興趣的「精油芳療」變成了生活依賴。她總是透過芳香進行她的「演前儀式」,讓氣味沾附在演出的每一個角落,摸一次所有的道具,向它們說:「一起加油!」,然後邊摸邊把台詞全部念一次。身為「神木系」女子,她習慣使用安息香、薰衣草等,像隨身帶著一座森林移動,由此慢慢找回生活的節奏,安定身心,在這個疫情困境中,思考下一步的解套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當石頭正在病中
從私己之病到公眾之病,其中的界線分寸,我們摸著石頭走橋過河。天病了,有雷雨,雲落紅。但我們還可以在屋內捻一盞燈,燉一鍋湯,讀一首詩,到老以前,專一致志地祝福某個好人,要一生健康,一生平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肺炎與吹水
《武漢封城日記》就像一場在酒吧裡的吹水大會,它很沉重,伴隨死亡如沼澤般往下的引力,但它的形式及其被審查過的經驗,使它的閱讀經驗變得飄浮而失重,像個氣球朝向一個疑真似假的陰天飛去。如果真假並不重要,我唯一能在意的就只能是我在閱讀時接收了什麼,我該如何作出反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冬季,那麼熱,這麼久
一六二三年,莎士比亞寫的《冬天的故事》出版,從一六一一年首演起就被認為是個喜劇。但卅年後在瘟疫蔓行裡重讀,深深感到當年其實被騙了,人生哪裡這麼輕巧,每一步都扎心,凡走過覆水難收。但凜冬裡,我們更需要見證奇蹟的故事,讓日子不那麼艱難,還懷著希望繼續相信咬牙活著很值得。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我們要的不是更快,而是更慢
或許我們可以從卡爾維諾隨手拈來眾多文學繆思例子解讀到,「準」涉及到一個人的基礎素養和眼界的形成。程硯秋視表演為一門學問,強調演員的基本訓練,手眼身法步,眼神有表達媚、醉、笑等情緒的可能,身段進退起落有形成美姿的韻味。梅蘭芳念茲在茲,在訓練裡頭提醒鑑別力培養的重要,要懂得辨別精、粗、美、惡,長見識,讓眼界變得敏銳,手藝才能提昇。如此,我們便可以明白,余叔岩刻苦鑽研的訓練,巴倫波英反覆排練和修正,如此花費時間、心力,正欲抵達和為我們開展,一場美的饗宴。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末日將臨,人生如此荒謬
岸田國士是日本「新劇」的代表劇作家,書寫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劇本、小說、劇評、散文等。我對日本明治、大正與昭和時代的老作家很陌生,本來以為岸田國士是個「化石」作家,不過,去年我第一次看了他的劇本,「哇!太有趣了!」才開啟我閱讀他的作品之旅。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岸田國士劇本選摘 《麵包鋪文六的思考》
人物: 文六 55歲 阿清 文六之妻 45歲 廉太 文六之子 23歲 小近 文六之女 17歲 常吉 徒弟 16歲 京作 寄宿人 42歲 万籟 新聞記者 38歲 時間:大正X十X年的冬天 場所:首都的郊外 第二幕 (前略) 廉太 老爸,你聽到了嗎? 文六 到底是發生什麼事? 廉太 彗星要撞地球了,大概明天晚上十一點左右,千真萬確的消息。電車已經停駛,派出所也都沒有人。這是中央天文台的望月博士剛剛發表的談話。 聲音 (中略)各位,我衷心地為大家報導新聞《我們的存在》,人類終於遇上人類史的最後一頁。本日下午一點鐘,中央天文台的望月博士發現,於天空的一角突然出現一顆巨大的彗星,我們地球正處於它的行進軌道上,根據望月博士與他的助理迅速地推算,彗星正以時速一分鐘兩萬八千哩前進當中,研判將於明日,也就是大正X十X年二月三十一日下午十一點,撞上地球。由於彗星的大小是地球的七倍,不難推斷其碰撞必導致地球滅亡。 (中略) 阿近 怎麼辦。我們都會死掉。 阿清 地球到底會怎麼樣呢? 文六 沒事,別囉唆。(走來走去,也會撞到京作)不用囉唆。好,所以大家不要囉唆。</p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岸田國士劇本選摘 《終於「不知道」文六》
人物 河津文六 妻 阿清 兒子 廉太 女兒 小近 梶本京作 小園 其他 亡者、鬼等等很多 時間:大正XXX年一月三十二日 場所:大都會的近郊 第三幕 (前略) 廉太 (更振作起來)因為昨晚瘋狂地跳舞,無法言喻的疲勞,很想睡。大家都很想睡。我們在森林裡燒起篝火,躺在旁邊。大家都是這樣。也有從哪裡扛了很厚的真絲被子來的人。我們睡得很深。一覺醒來,太陽已經落下了。不管是誰,大家往天空看著說「正是今晚!」所有的星星,一動也不動,和平時一樣閃亮著,甚至比平時更冷清清地閃亮著。有人喊了「彗星是哪一顆?」就這樣望著天空,看到了一兩顆流星,我們的心蹦蹦跳。「呀,是那顆」聽到了這聲音,我們繼續四處凝望看更多的星星。「是那顆」、「是那個唷」異口同聲地喊著。在北極星的左邊,大約五、六尺的地方,有一顆與其說是星星,倒不如說是光線的漩渦,火焰的轎車,它愈來愈大,愈來愈看得清晰。天空依然保持安靜。不,是寧靜。其它星星,對,他們屏住呼吸凝視這顆走火入魔的星。連樹、房子、水、草、人,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這時候,有人突然喊「大家一起跳舞吧!」是個女人的聲音。有種威嚴。同時開始唱著歌,這時候應該要思考的是,世上有沒有大家可以一起跳的舞。確實有,但是卻沒有大家可以一起唱的歌。確實沒有。尤其是可以一邊跳一邊唱的歌。 京作 說的也是。 廉太 大家隨心所欲地唱著,今晚我才了解了這件事。我突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存在不存在的當下
似乎很久沒有這樣好好重新思考,究竟為何要書寫?又為何要閱讀?當世界因為疫情險峻而愈發稀薄,似乎閱讀他人的經驗,變成了讓世界再次立體真實的手段之一。閱讀了幾本可以重新引發閱讀思考的書:泰瑞.伊格頓《如何閱讀文學》、羅伯.麥基《故事的解剖》、紀蔚然《現代劇場敘事觀:建構與解構》法蘭克.豪瑟與羅素.萊克的《導演筆記:導演椅上學到的130堂課》,還有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在他人的腦中旅行,可能要到未知的某一天才會知道這趟已屬於過去的旅行,會如何構成未來的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3:閱讀吧! 瘟疫蔓延時,找尋給未來的啟示
2020新點子實驗場劇作選摘 《如此美好》
人物 父親 男子 樂手 場景 舞台上有一個大型壓克力水箱,水箱內有一張氣墊床、一張矮桌、一個洗手台數個矮書櫃跟一個馬桶。右下舞台是候機室,水箱後是一個像陽台的高台,散落擺著幾盆枯萎的盆栽。左下舞台會隨著父親的台詞,而轉化為不同空間。 第三場 (音效:Attention Please, all passengers for flight CI753, this flight will be in the air by thirty minutes. 搭乘CI753的乘客請注意,航班預計將在三十分鐘後起飛,感謝您的耐心等待。) 燈光漸亮。 兒子躺在床上,床隨著水漂流。 父親打手機。 手機鈴聲。 男子:(接手機)喂?喂? 父親掛手機。 父親:還是現在開車去接他,搞不好還來得及?不對,車子早就被兒子賣了。(頓)他說我開車出去他會擔心,就聯絡車行把我的車賣了,莫名其妙,有什麼好擔心的!不過就一次要開出車庫的時候,倒車檔打成D檔往牆壁kiss了一下,那有什麼,又沒人受傷。為了這件事,我氣得一個月不跟他說話,真的是莫名其妙!然後人家來拖車的時候,他又一聲不吭把自己關在房間,我敲門問他怎麼了?他又不理我,我一開門,看見他在那邊哭。奇怪,說要賣車的人不是你嗎?你哭什麼?(頓)後來我懂了,我就跟他說,你放心,以後你回家,我還是去接你,現在不是用那個什麼網路叫車很方便嗎?就好像我去接你一樣,不要哭了。 樂手在二樓陽台彈奏《把悲傷留給自己》。 父親:我們樓上住了一個不知道是音樂家還是歌手什麼的,每次只要到了吃飯的時間,他就會彈這首歌。一開始覺得很吵,後來也習慣了。既然不能開車,每天吃飯有個聲音陪我,也不錯。我開始邀他下來一起吃飯,慢慢地,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4:跑吧!走吧!到自然裡 把身體交給環境,看看會長出什麼
TAI身體劇場
疫情打亂了TAI身體劇場的腳步:演出延期、發展中的計畫行程延宕,就連舞團棲身的工寮也被房東告知要收回轉售但TAI仍能把日子過得充滿堅定的動感,身體訓練依舊進行,沒有演出的生活放緩節奏,種菜、煮飯,還有重返最能沉澱內在的儀式織布。期待在未來的新家,在生活的重返之後,也讓排練和創作自然而然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