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波蘭鋼琴大師再度訪台
齊瑪曼 只在乎與你交心的那一刻
波蘭鋼琴大師齊瑪曼將於三月底四月初再度訪台,票在啟售後未久就銷售一空,而鋼琴家根本沒公布演出曲目,可見其受歡迎之一斑。素以完美主義聞名的齊瑪曼,即便口袋中曲目豐富,但從不輕易答應錄音,所以樂迷只能爭搶這難得的演出機會,親耳聆賞他傳奇的樂音,齊瑪曼也期待觀眾的真誠傾聽,與他短暫相逢、片刻交心。
-
音樂 吳蠻與莊東杰首度在台合作
東西輝映 琵琶與交響的對話
三月底的NSO名家系列音樂會「琵琶 交響」,邀來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與備受矚目的青年指揮家莊東杰合作,將演出趙季平的《第二號琵琶協奏曲》,此外NSO更將首演李子聲的《布農.天籟》,吳濃軟語對上原住民和聲,再加上廿世紀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及浦朗克的作品,一場東西同台、精采互見的音樂饗宴,令人期待!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日新時光」
創意勃發 傾聽新生代的新聲
朱宗慶打擊樂團固定在春天的時節首演新作,從二○一七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跨世代委託創作三部曲」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年,將在「春日新時光」音樂會中以千禧世代的作曲新秀為主劃下最終章,委託三部作品並集結精采曲目來演出,在豐富的擊樂聲響中,讓我們窺探新生代的心聲,也聽見他們注入活力的新聲。
-
戲曲 國光劇團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聯手
《費特兒》 慾望共生的感官主題樂園
跨界腳步不停歇,國光劇院繼去年與能劇合作的《繡襦夢》後,今年則與新加坡湘靈音樂社合作,搬演以希臘神話故事為底的《費特兒》,由擅長解構戲曲表演的戴君芳擔任導演,國光當家花旦朱勝麗主演。演出形式結合了京劇、南管、現代舞,在表現理性與慾望牴觸的道德考驗中,牽引出個人情慾與群體生存的衝突與糾葛。
-
戲曲
台北新劇團、臺灣崑劇團推新秀
三月份,台北新劇團與臺灣崑劇團皆推出主打青年演員的專場演出,前者的「青年薈演」推出全本《陶三春》與「文武崑亂嘉年華」,後者則由年輕京劇演員擔綱多齣崑劇經典。在台灣戲曲教育環境長期存在資源與教師不足的狀況下,青年演員無法以傳統一對一的口授心傳方式得到指導,但他們透過多方問藝、研究前人演出,與揣摩角色等方法,找出傳承新路,透過上述演出,正可看出他們的努力成果。
-
戲劇
真實的召喚與極限
這場秀,一面打破了所有的實境,宣告這終究是一場夢境,一面揭示了似乎也頌揚著這一路上所經歷一切事件的展演本質。對我而言,這樣的展演本質在過程中因各種形式混雜、各景之間少有連續之下,早已無所遁形。展演愈是試圖仿真,愈是讓我有意識地好奇它能仿得有多真,愈是窺探且感受到其假扮,進而使得觀者在這看似殘酷的戲局裡,得以樂在其中。
-
新銳藝評 Review
當表演不作為舞台裡的主角
《驚園》透過裝置及視覺建構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並透過跨文化╱跨形式,不同元素的調度達到舞台呈現上的均衡,進而對劇場的概念本身提出詰問。而考量馬文的專業背景,或許表演在《驚園》裡的「被稀釋」也是可以理解的。無論如何,《驚園》絕對是一個值得一看的優秀作品,在跨界已成顯學的今日藝壇,《驚園》對表演形式的叩問確實給出了一個令人驚豔且振奮不已的答案。
-
新銳藝評 Review
遺失的拼圖
「致親愛的孤獨者」以女子的視角串起故事的起承轉合,試圖以角色面臨的孤獨與困境,帶領觀眾正視內在的自己,並試圖帶領觀眾進行一場反思的旅程。或許,我們都在試圖拼湊著屬於人生的拼圖,也試圖於其中完滿那原本遺失了的角落
-
ARTalks
系統性的崩壞、救贖,與世代對立
音樂方面的表現,刻意用了許多不和諧、扭曲、迂迴,甚至是戛然中斷的手法,性格非常地鮮明強烈,襯托出劇情的陰鶩詭譎與奇險亢奮;幾個群舞場面,能量也充滿全場,尤其開場序曲,就已經展現大器,吸睛引人。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與科技同行 尋找未來與觀眾
創立已屆卅年的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於一月中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劇場.遇見未來」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台灣、香港、中國、英國、美國等地資深劇場工作者、相關意見領袖與「總監」們,分場呈現、共同討論四大關於表演藝術文化的趨勢主題,包括「提昇觀眾觀賞經驗」、「現代科技對劇場硬體之衝擊」、「文化政策與表演藝術之未來」及「表演型態的趨勢預測」。多位貴賓,齊聚一堂,以個人經驗分享所見所思,在聆聽與提問間相互激盪、彼此討論,對於劇場及未來的想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心」開始 尋回表演的趣味與尊嚴
二○一八年底,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與香港「流白之間」合作,邀請葛氏第一代傳人史蒂芬.望來台開設「心之體操」工作坊,不僅回應莫比斯長期關注的表演者內在心理與身體連結的實踐,亦著重在探索葛氏方法對於演員的表演影響之可能。如何藉由身體訓練打開內心覺察的平行宇宙,是參與者在這次工作坊裡的最大功課,那不是我們熟悉以為的、葛氏訓練對身體的操練,而是如何去打開與覺察、去意識每一個選擇。而在過程中,史蒂芬.望更時時以溫柔的提醒,讓你發現只要允許自己,便能發生得如此精采。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時時「非.日常」 處處是「舞台」?
二○○九年起改名的「澳門城市藝穗節」強調「城市」與「藝穗」的關係,標舉「全城大舞台」主題,讓表演在城市中各種非傳統劇場空間發生,今年的第十八屆更以「非.日常」為題,意圖引領觀眾突破平常的定格和框架,發現日常以外的不尋常。擔任駐節評論的台灣評論人楊美英發現,在這樣的設定下,「空間意識」格外重要,譬如如何敏銳察覺並建立表演與場地的物理性關係,發展與空間同步呼吸的表演節奏或動線,甚至將空間功能或意義的延展,聯結至日常與非日常的翻轉。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性別議題方興未艾 英倫劇場女力迸發
自二○一七年#MeToo反性侵與性騷擾行為的議題,從網路上開始廣泛傳播,到發酵衍生出性別平權運動,與現今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為代表,所倡導的民粹、保守、倒退的主流價值,形成與之抗衡的力量。這樣的性別平權運動亦會表現在戲劇上頭,因為劇場從來不自絕於外,退縮於舞台空間內自我封閉,反而體現其特殊的表述載體,得以戲劇來反映現實,表達身處於現今的風潮中,自我安身立命的價值與對外在世界的看法。這樣的表現可以從二○一九年一月的英國倫敦劇場,兩位英國目前當紅的女性劇場導演瑪麗安.艾利奧特(Marianne Elliott)的作品Company,與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執導的When We Have Sufficiently Tortured Each Other,可見一斑。 主角翻轉性別 突顯女性生命抉擇的緊迫 以《戰馬》War Horse一劇聞名的艾利奧特,所導的舞台作品《深夜小狗神秘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雙獲英國奧立佛獎與美國東尼獎最佳導演,她一直想將美國百老匯重量級詞曲作家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一九七○年根據喬治.佛斯(George Furth)原著創作的音樂劇Company,重新搬上舞台。但苦無機會,一直到她和製作人克里斯.哈波(Chris Harper)合作成立自己的公司,才如願以償。 Company講述在七○年代紐約曼哈坦,一位單身男子Bobby,和他五對已婚夫婦好友之間的互動往來,帶出婚姻、愛情、友情、人生的命題,特別是在Bobby的卅五歲生日,讓他意識到他到底要再如何往前?自己到底身處何方?婚姻會是他最終需要考慮的結果嗎?置放於廿一世紀的現今,艾利奧特勢必要改動原先設定的時代背景、社會景況的變異,沒想到最大的更動,是經製作人哈波的建議,將主角男性的Bobby改為女性的Bobbie。 艾利奧特不希望這樣性別的改動只是為了譁眾取寵,是為了女性而女性,而是真的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巫的辯護儀式 逾越「正確」的藝術性
作品驚世駭俗、向來自編自導自演的西班牙藝術家安婕莉卡.利德爾,新作《紅字》改編自批判十七世紀美國清教主義的同名經典文學,表演以寓言形式展開,在利德爾極為自由的改編中,原著中象徵懲罰「通姦」的猩紅色字母A,是Angelica她自己,是愛人,是責備,是通姦,是藝術,是亞陶。如同一場女巫的辯護儀式,利德爾指出女巫面對宗教陪審團,正如藝術家面社會中決定藝術正當性的在位權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打開人類身體 放動物出來
編舞家法布里斯.蘭伯特的《今天,野蠻》,部分靈感來自人類學家李維史托的論著《野性的思維》,潛入未知尋找直覺,發現隱藏在文明皺褶中,在社會規範的表面之下,驅動身體的基本動作。七名舞者像籠子裡的野生動物,遊走在半透明織品裝置、如蒙古包的空間雕塑中,極為直覺的舞蹈搭配不斷重複、令人出神的打擊樂鼓點作品探索了存在的起源,喚醒了我們的直覺,更逼近我們原始的慾望和遠古的恐懼。
-
藝視窗 News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場館 前進橫濱TPAM國際舞台藝術交流會
【台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場館 前進橫濱TPAM國際舞台藝術交流會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之臺北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及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陸續到位,三館也積極展開資源整合與策略聯盟,繼去年共同投入國內藝術家創作計畫、聯合邀請國際節目來台巡演,2月份三館也首度攜手前往2019「日本橫濱國際舞台藝術交流會」(TPAM-Performing Arts Meeting in Yokohama),共同建立國際交流場合,張開國際網絡,放射台灣充沛的表演藝術動能。 日本橫濱「TPAM-Performing Arts Meeting in Yokohama」為亞洲重要的國際表演藝術交流平台,始於1995年,致力於激發新思惟並發掘各種可能性,以及建構亞洲文化藝術網絡的多元交流,2011年起多數活動移至橫濱舉行。2019年,TPAM於2月9至17日舉行,預估有來自超過40個不同國家的800名專業人士到訪。 三館於2月12日於開館紀念館(Yokohama Port Opening Memorial Hall)聯合策劃國際交流茶會,介紹指標性的國際節目活動及交流項目,藉此平台拓展國際合作機會。臺中國家歌劇院同時邀請兩位與日本有深厚淵源的2019╱2020駐館藝術家編劇林孟寰及科技藝術家王連晟共同前往、直面進行國際交流。 雲門舞集以《關於島嶼》獲英國「國家舞蹈獎」 英國最權威的舞蹈獎項「國家舞蹈獎」(National Dance Awards)於台北時間十八日深夜的頒獎典禮中,宣布去年在倫敦演出林懷民作品《關於島嶼》的雲門舞集,奪下2018年「最傑出舞團獎」。 倫敦沙德勒之井劇場藝術暨行政總監艾利斯特.史柏丁代表領獎時說,林懷民「不只編作好舞,也創造出前所未見的舞蹈語彙。台灣離任何地方都很遙遠他從頭創建了台灣的舞蹈文化。四十多年來,他用生命經營這個舞團,成為台灣異常重要的文化大使。」
-
專題
讓空氣與光 帶你踏入奇幻天堂
四月份,兩廳院藝文廣場將矗立起一幢奇妙的建物「光影幻境」(KATENA)。這幢充氣建築邀請遊人入內,在交錯彎曲、忽高忽低的空間中,體驗繽紛萬變的光影,進入奇幻的想像本刊特地訪問製作團隊「空氣建築團隊」的創辦人暨設計者亞倫.帕金森,一談他如何投入空氣建築的創作,與相關的創意思考。
-
專題
桑布伊 唱起部落的歌,就身在部落
「藝術離我們很近,靈感觸手可及,在我們的周遭有很多的訊息,只待你有沒有用全身的感官去看到、聽到、發現到?」歌手桑布伊說,而引發他感受這一切的基底,仍是他從小成長的部落生活,那個山、那個河、那個海、那個蟲鳴鳥叫、那個星空下,大家圍起的那堆火就是他的信仰、他充電的方式與能量的來源。
-
專題
王心心 雅韻緩緩 滋養土地成長
對南管演奏家王心心來說,南管是從小陪伴她長大的搖籃曲,是休閒娛樂,是生活情境,但來到台灣,卻是要用心用力、想方設法去推廣、傳承。數年前,王心心因緣際會在南投鹿谷的內湖國小展開為期三年的「當代南管泥土計畫」,教導該校學生從無到有地學習南管,孩子們從抗拒、接受、投入到上台演出,有模有樣,藝術的種子就這樣播撒在土地山林之間
-
藝@展覽
潛行當代世界的烏鬼幻形
「烏鬼」一詞常見於民間傳說,除了十六、七世紀被指稱為東南亞區域的原住民和奴工,也作為對外來者等非我族類的代名詞,台灣也有不少以「烏鬼」為名的地點。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烏鬼」,即藉由台灣與東南亞的鬼魅傳說,探討傳說背後的歷史、種族、殖民與殺戮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