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獲得國際易卜生戲劇獎的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今年再度榮獲「京都賞」的肯定。高齡八十歲的她於十一月十一日前往日本領獎並發表演說,回顧她在劇場創作中重拾認同的重要、探索生命的意義、以及捍衛公民價值的決心。陽光劇團預計二○二一年推出的新作也將從日本出發,以譬喻的手法探討當代世界的矛盾,體現普世的人性價值。
「京都賞」被視為文化界的諾貝爾獎。一九八四年,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設立這個獎項,並交由旗下財團法人稻盛基金會負責管理。對他來說,唯有科學進步與精神深化達到平衡發展,全體人類才能邁向光明的未來。「京都賞」頒發給國際間在科學、科技和哲學藝術有所成就的傑出人士,表揚他們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每一項領域又細分為四種類型,每年輪流褒揚不同的專業領域,像是哲學藝術就包括音樂、美術、劇場與電影、思想與倫理等四種類別。
歷年來的獲獎者不乏享譽國際的表演藝術大師,例如:約翰.凱吉(John Cage,1991)、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1994)、莫里斯.貝嘉(Maurice Béjart,1999)、碧娜.鮑許(Pina Bausch ,2007)、皮耶.布列茲(Pierre Boulez,2009)、坂東玉三郎(2011)等。莫虛金今年獲獎的原因,除了五十年來她累積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傑作,讓觀眾更關切歷史演變的脈絡與當代政局的矛盾性,同時,她也透過集體創作融合東、西方表演形式,成功更新了劇場的表現語彙。
東方的啟發
自幼懷抱「中國夢」的莫虛金廿歲時初訪亞洲,展開為期一年的旅行。儘管中共政權沒有核准她的簽證,讓她失去了走訪華夏之地的心願,她繼續遊歷周遭其他國家,受到東方文化的洗禮。「說真的,我當時沒有經常去劇院看演出。但我所經歷的一切,所有映入我眼簾的事物都充滿了戲劇性:隱喻、美麗、身體語彙俯拾即是。或是這麼說,劇場的真諦就是如此:這是一個讓你看見眼前景物背後意義的完美所在。不然,人們就失去了所見的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註1)」
事實上,莫虛金熱愛東方文化的原因,並非被異國情調吸引,而是她發現亞洲人民對自然與生命懷抱著謙卑的態度,如她所言:「世界上某些地方仍存在著理想劇場該有的樣貌,有些是對神明獻祭,充滿了一種原始的純粹,及考究、細膩的獨特形式。這些都是我的老師。向它們學習,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它們把創作的工具和法則賜予給你,讓你變得更自由、勇敢、大膽。無論是日本劇場、某些印度儀式演出、峇里島的面具舞蹈Topeng,這些東方表演讓我了解什麼是做劇場的原則。若再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它們的規矩都如出一轍,不同的只是美學形式與音樂性。這些規則讓我能夠指導演員在舞台上演出,同時也向觀眾傳達劇場的魅力。(註2)」
與民同樂的親民劇場
在巴西完成《好姊妹》Les Belles-soeurs之後,莫虛金於今年秋天前往日本,為下齣創作展開田野調查。這趟旅程讓她回憶起年輕時東洋劇場給她的震撼。在淺草不知名的小劇院裡,她首次發現唯有精湛且投入的表演才能讓台上台下融為一體。「透過演員的眼神,我那時候目睹角色眼前的景色和感受。簡直就是莎士比亞劇場!(註3)」六十年之後,她才得知當時口中稱作「歌舞伎小劇場」的表演其實是「大眾演劇」。這類型的演出除了保留了傳統表演的精華,更融入了流行元素,讓劇場從曲高和寡的藝術轉變成老少咸宜的娛樂活動。莫虛金追求的就是這種親民的精神。表演不但要展現民情風俗,更要與平民大眾打成一片,如她所言:「民眾劇場的意義在於要啟發、滋養觀眾,不用強制的手段讓他們團結一心。陽光劇團的任務,就是要讓觀眾看完演出之後帶著更堅強的靈魂離開劇院。或許如此,社會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註4)」
註:
- Ariane Mnouchkine: « une île japonaise pour raconter le monde » in AFP, 13 décembre 2019.
- Ariane Mnouchkine : « C’est en Asie que j’ai appris à célébrer les moments de bonheur » in Le Monde, propos recueillis par Nathaniel Herzberg, 1 décembre 2019.
- 同上註。
- 同上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