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王泊 攝 )
北京

天橋藝術中心慶祝四周年 開放劇場與大眾更親近

二○一五年落成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今年十一月歡請開幕四周年,這個以音樂劇演出為主力的劇場,年輕、沒有包袱、運作有彈性,可以說是北京表演藝術拼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有了它,北京可以毫無遺憾地接納各種不同的表演。營運管理頗受好評,票房成績也亮眼,四周年慶同時宣布將開放劇場之外、提供公眾非演出時間的藝術空間,也期待讓表演重回人們的生活日常。

二○一五年落成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今年十一月歡請開幕四周年,這個以音樂劇演出為主力的劇場,年輕、沒有包袱、運作有彈性,可以說是北京表演藝術拼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有了它,北京可以毫無遺憾地接納各種不同的表演。營運管理頗受好評,票房成績也亮眼,四周年慶同時宣布將開放劇場之外、提供公眾非演出時間的藝術空間,也期待讓表演重回人們的生活日常。

二○一九年十一月廿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慶祝開幕四周年,發布消息將開放劇場之外,提供公眾非演出時間的藝術空間,其中包括閱讀空間、藝術展覽館、文創商店、咖啡廳,以及主題市集及活動等。相對於中國大陸大型劇院在非演出時間總是森嚴緊鎖,只可遠觀不可親近的形象,這個雖然不讓人驚豔的舉動,卻也讓我對它有些期待。

包容多元演出  營運一路向前

二○一三年三月初,因工作關係,特別注意當時北京因十二五文化大發展的國家政策而提出的在北京打造天橋與天壇兩個演藝集聚區的計畫,這兩個演藝區涵蓋了北京的西城與東城區,正是北京的二環內,蛋黃的核心區。有著深厚的話劇傳統,喊著「看戲到東城」口號的東城區,卻面對天壇演藝區計畫一直停留在口惠而實不至的階段、至今沒有任何動作的狀態;而有著庶民雜耍、民間表演傳統,被一般北京人瞧不上眼的西城區卻一步一腳印,按計畫一點一滴地打造以天橋為中心的演藝集聚區:喊出「北京的天橋,世界的舞台」口號,在二○二○年將打造至少卅個各類型的表演場所,以及各種文化、時尚及生活商業配套的首都核心演藝區,占地2.07平方公里。其中最亮眼並以之為中心的,就是位於北京南中軸線上的「天橋藝術中心」,這是一座擁有四個表演廳、共3,300席的現代化大型表演中心。

從二○一二年年初開建到二○一五年十一月廿日開幕,不到四年的時間建成的天橋藝術中心對北京演藝市場的影響還真是巨大。北京這個千年古都在二○○八年國家大劇院開幕前,只有一個保利劇院屬於現代劇院,可惜它只有一個約1,500席的大廳,無法應付現代多元化的表演類型,因此國家大劇院的開幕自然吸引了國內外各種表演,尤其是歌劇這種大型複雜的舞台表演。但國家大劇院自我定位為高雅藝術的殿堂,謝絕某些類型的演出,其中包括最具商業市場的音樂劇,天橋藝術中心應勢而生,在建設之初就以音樂劇演出為其特色定位,因此在硬體設備上可謂中國大陸唯一合格的音樂劇劇院,開幕大戲《劇院魅影》連演兩個月共六十四場,不但票房豐收,對北京音樂劇市場的推動力也大。天橋藝術中心年輕、沒有包袱、運作有彈性,可以說是北京表演藝術拼圖中最重要的一塊,有了它,北京可以毫無遺憾地接納各種不同的表演。

營利達標  服務要更好

天橋藝術中心由直屬西城區的天橋盛世集團與直屬文化部的中國對外演出集團合組團隊共同營運,不同性質的群體一起工作雖也有專業與非專業、藝術與商業之間的角力,但幸好中國的劇院生態中一致的態度是以營利(生存)為第一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在第二年就已達到,劇院的管理也受到演出團隊和觀眾的好評,這種營運的成效極為亮眼,早已成中國大型劇院中的典範。精要更精,好要更好,等待突破的,其實就是如何讓劇院不隔離人們與表演藝術的接觸,脫離冷冰冰的形象,能夠煥發出暖暖的溫度。這也就是一開始所說,還空間於民這種舉動在我們看起來很正常,但在中國絕大多數劇院都無法做到的情況下,這一步事實上並不容易。但就這點而言,天橋藝術中心還是有個優勢的,因為天橋底下的演藝八怪(八種庶民的雜耍把戲)正是它的傳統,讓人們的生活與劇院的非舞台空間能夠盡量結合在一起,這一舉動正是回歸傳統之路的開始。

如果劇院的溫度(而非營運的成效)能成為典範的標準,中國的劇院管理和演藝產業或許才能說是走向正軌。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