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為機械注入靈魂之光
韓國藝術家崔旴嵐的創作都賦予機械「生命」,他認為擁有生命的證據就是「動」,並以「靈魂機械」稱呼自己創造的新物種,它們猶如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遠古走向現在的未來生物。透過動態雕塑,他傳達了個人對於政治、城市與生存環境的看法。在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的「靈魂機械鍊金術」個展,可說是崔旴嵐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共展出卅三件歷年代表作。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篠田正浩 值得重新認識的日本巨匠
小津安二郎的弟子、與大島渚同輩的篠田正浩,因西方大導馬丁.史柯西斯拍出新版向其原作電影致敬的《沉默》,再度被注意。由高雄市電影館推出的回顧展「絕愛日本:篠田正浩的大和浮世繪」,讓台灣影迷透過八部其不同時期的作品,看到這位曾三度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的日本導演之影像特色與劇場間的關連,也認識日本新浪潮中的這位標竿人物。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三張當代音樂 迥異風格動我心
這三張專輯前後不一地出現在我書桌上,三張都聽了三張都喜歡,是風格迥異的當代音樂。其一是《鐵達尼號》配樂作曲家詹姆斯.霍納的遺作《拼貼》,讓人聽到法國號營造的遼闊悠遠;其二是希納斯特拉的The Vocal Album,有男高音多明哥的精采演唱;其三是高利霍夫的《藍》,樂曲與冥想東方的氛圍呼應。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義大利餐桌上 享受音樂好味道
美食,是靈魂的慰藉,但當視覺、嗅覺、味覺都打開時,聽覺,怎麼能閒著?對的音樂讓你胃口大開,不對的音樂讓你胃口盡失,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經驗,而在《義大利音樂廚房》一書中,作家楊馥如透過文字道出她探索義大利美食與音樂文化的體驗,以風趣的筆觸,讓讀者知道義大利的「廚房」如何以魔法與創意愉悅著古今中外的靈魂,而音樂根本就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印尼艾可舞團、山海塾
盛夏七月,有幸能夠欣賞到來自他方舞蹈。2017新點子舞展,印尼艾可舞團的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將帶來揚名國際舞作《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前者自受創海洋發想,為印尼哈馬黑拉島生態請命,恰與台灣近日延燒議題遙相呼應,後者由五位女性舞者,解構男性主導的傳統戰舞,為土地與性別發聲。 此外,曾經四度來台,帶來精湛舞踏技藝的山海塾,從《卵熱》、《寂靜》、《響》,乃至《影見》,展現與土方巽、大野一雄黑暗舞踏風格,截然不同的身體脈絡,自魂靈躁亂,轉而走向沉靜簡單,同時又帶有東方神秘與魔魅視覺。本次天兒牛大帶來最新舞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從中文象形文字「回」出發,容納時序更迭、萬物生死循環,讓人備感期待。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木蘭少女》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音樂劇,不論是百老匯音樂劇或是歐陸音樂劇,有別於戲劇的表演方式,音樂劇演員能夠藉由音樂與舞蹈,來更深刻地呈現出人物的情感,還有言語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與衝突。 花木蘭,中國文學中一位代父從軍的女性人物,是民間流傳甚廣的女中豪傑、民族英雄,這位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因為父親年老體弱,家中又無其他成年男子,孝順的她便女扮男裝,代替父親上了戰場。 木蘭的孝順舉動深植人心,但如果木蘭並不是眾人所知的出於自願的呢?這部華語原創音樂劇《木蘭少女》顛覆了大家所知的故事,以現代人的思維角度出發,重新去詮釋故事的不同面貌,並融入了最熱門且貼近時代的兩性差異、性別認同、家庭倫理等議題。木蘭從軍到底是「自己選擇」下的心甘情願,又或者是在「沒有選擇」下自我犧牲而代父從軍呢? 「我飛,我願,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逆風才是遠行的路,逆風才能吹開新的路」,很期待七月看木蘭如何帶著我們逆風飛往高處,深入雲端、飛向夢想,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
-
國臺交樂季壓軸巨獻 夏漢與水藍重量登場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本樂季壓軸巨獻,由美國猶太裔小提琴家吉爾夏漢與指揮水藍重量登場,兩位音樂家將與國臺交合作演出浦羅柯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
《尋,山裡的祖居所》 一場東西方文化美麗的相遇
TAI身體劇場與法國作曲家羅蘭‧奧澤共製《尋,山裡的祖居所》,雙方在八個多月的製作期內,高度尊重彼此的合作方式,呈現出難得異文化高度交融的感動,是一場美麗的劇場相遇。
-
楊景翔演劇團《女僕》 全新重製經典文本
楊景翔演劇團新作《女僕》,延伸一貫對女性觀點的獨特詮釋,以法國劇作家尚‧惹內一九四七年誕生的經典文本,用戲中戲形式刻畫社會階級對立下,壓抑而扭曲的底層人性。
-
《螢姬物語》一段口白 讓吳定謙導演感動落淚
唐美雲歌仔戲團新戲《螢姬物語》一場母子戲,導演吳定謙對唐美雲的演技讚嘆不已,幾次因平淡而深情的口白落淚,這也是唐美雲在歌仔戲舞台首次同時詮釋「父親」和「母親」角色。
-
2017女節:不要叫我姊節 百位劇場女力進攻國家戲劇院
第六屆女節以「不要叫我姊節」為題,匯集百位女性劇場工作者、十三組創作者,挖掘當代女性集體記憶與關注焦點,並深入國家戲劇院後台私密空間,挑戰微型劇場特殊觀戲體驗。
-
專訪《死亡筆記本》音樂劇導演 栗山民也:演員,要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站在舞台上
曾獲得紀伊國屋戲劇獎等重要獎項的栗山民也,這次執導作品《死亡筆記本》即將來台演出,本刊專訪栗山導演一談其對演員的要求,及對《死亡筆記本》與此次演出演員的看法。
-
女子舞蹈小劇場 《抽屜人》《詭 跡》精華再現
旅美編舞家張婷婷與羅文瑾首度攜手合作,推出「女子舞蹈小劇場經典舞作1+1」,將《抽屜人》、《詭 跡》搬上兩廳院實驗劇場,呈現女性美學特質,並帶來耳目一新的舞動感受。
-
2017兩廳院夏日爵士全饗宴 自由搖擺夜
今年夏日爵士派對,兩廳院將突破過去固定形式,以「爵士全饗宴 自由搖擺夜」為主軸核心,結合不同空間氛圍,樂聲貫穿其中,引領觀眾在各式空間中聆聽爵士美聲。
-
第一部閩南語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 世界首演
由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親自擘畫、指揮,路寒袖劇本指導,賴美貞劇本創作,錢南章作曲,曾慧誠導演的原創閩南語國樂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今晚世界首演。
-
李銘宸《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 反思自身與現實生活關係
2017新點子劇展壓軸作、由導演李銘宸從法國劇作家戈爾德思發想的作品《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以戈爾德思創作所關注的社會境況與其中痛苦掙扎的人物出發。
-
NSO與麥可.桑德林、莎賓.梅耶同台演出《極致古典》音樂會
國家交響樂團《極致古典》音樂會,邀請德勒斯登愛樂首席指揮麥可.桑德林與單簧管女王莎賓.梅耶同台演出,透過三首經典作品,讓樂迷一窺古典音樂史上承先啟後的精隨。
-
烏犬劇場《二路埋伏》 翻轉江湖小人物
英雄們在這不斷造神的資訊時代快速誕生,也快速地在這徬徨的時代裡墮落;不斷想階級翻轉卻不斷掉落的輪迴,在輪迴裡依然奮力掙扎,就是烏犬劇場《二路埋伏》描述的小人物江湖。
-
陶身體劇場黑白雙舞作《6》《7》 讓舞蹈回歸肢體
中國舞蹈家陶冶以八○後的編創力,搭配上九○後舞者的爆發力,打造陶身體劇場極致肢體美學,以獨特的舞蹈語言躍上國際舞壇。本週末,陶冶將在雲門劇場演出《6》、《7》。
-
2017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三場關於身體的習題論述
新點子舞展第一檔演出「微舞作」將上演,一次呈現林祐如《朵朵》、陳武康《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與劉彥成《怪獸》三支獨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