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貝爾與《一家之魂》演員一起討論劇本。(林韶安 攝)
焦點專題 Focus 帕斯卡.朗貝爾 剖探人生之魂

《一家之魂》 在顯靈中解密晦澀如詩的家族關係

二○一二年,台南人劇團曾與德國導演提爾曼.寇勒合作、搬演德國當代劇作家希梅芬尼的《金龍》一劇;今年,除了迎向卅歲生日外,台南人也再次受邀與法國知名編導帕斯卡.朗貝爾一同推出可以稱得上是「專屬」這幾位演員的全新製作《一家之魂》。

二○一二年,台南人劇團曾與德國導演提爾曼.寇勒合作、搬演德國當代劇作家希梅芬尼的《金龍》一劇;今年,除了迎向卅歲生日外,台南人也再次受邀與法國知名編導帕斯卡.朗貝爾一同推出可以稱得上是「專屬」這幾位演員的全新製作《一家之魂》。

臺北藝術節《一家之魂》

8/11~12  19:30   8/12~13  14:30

8/16~19  19:30   8/19~20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5289580轉127

二○一二年,台南人劇團曾與德國導演提爾曼.寇勒(Tilmann Köhler)合作、搬演德國當代劇作家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的《金龍》一劇;今年,除了迎向卅歲生日外,台南人也再次受邀與法國知名編導帕斯卡.朗貝爾一同推出可以稱得上是「專屬」這幾位演員的全新製作《一家之魂》。

本劇主題的發想,源於朗貝爾十多年來在亞洲各地巡演、於各國再製不同語言版本作品時,他的種種觀察與所見,將現今華人、乃至於亞洲社會中的飲食文化、家庭關係、國族歷史作為重點,加諸敬畏鬼神、重視傳承,卻避談秘密傷痕的性格,連起了一家人之間,許多可知與未知的、神秘又無法言說的故事。演出其實就是吃一頓飯,從相聚、備料、烹煮、上菜,一路吃到餐後、以飲酒或飲茶作結;角色不只是幾位兄弟姊妹,其中更包括此前從未謀面的新成員;演員也會在過程中輪流「鬼上身」,成為那些已逝的亡者,參與難得的家族聚會。

去年出版的《無愛時代的詩意告白——當代法國劇作選》譯者周伶芝,這次也擔任《一家之魂》劇本翻譯兼戲劇顧問。在這個全新創作的劇本中,她說明朗貝爾如何以其獨特的文字意境,嘗試探究與觀眾溝通的方式:「當我們說到『與觀眾溝通』的時候,常常想到的是要使用日常語言,好讓觀眾『容易懂』。」然而當代法國劇場藝術家思考的是:「當觀眾已具有觀戲經驗、對形式和語言(不光是文字語言,也包括身體及所有創作語彙)有所掌握時,能否持續刺激觀眾?該把話說到什麼程度?他們需要成為全知的觀眾嗎?」於是,朗貝爾的劇本「並不以資訊為主」,他的創作過程就像在寫詩,他也真的在劇中寫了許多詩,把他預想之事,透過詩的語法轉化;也如詩般,一句話可能有各種資料、背景作為原型與典故,觀眾也得像讀詩般,去串接字裡行間頻頻流轉、改換,又彼此相連的意象、畫面或題旨。

「即使在聽的當下,無法直覺地聯想或瞬間理解,可是那幾個主要意象,會一直縈繞著觀眾,甚至慢慢在腦中組成疑問、製造懸疑感,勾引他去思考:什麼與什麼是相互呼應、有所關聯的?」周伶芝說。對演員而言,必須適應不同於以往的工作慣性——有時為了顧及聲音節奏與音樂性,導演會要求將這些乍聽難懂的文句,以不同日常的速度表現;對觀眾來說,那些聚散的符碼、有形與無形的符徵與符旨,又會如何加深、延展、立體化故事的面向,這或許也是國際共製作品獨特且難得之處。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