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L與夜神月唱起音樂劇
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 連結不同命運的《死亡筆記本》
暢銷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曾被改編為電影與連續劇,最受人注目的,自然是書中兩位主角「L」與「夜神月」由誰扮演,電影版的松山研一與藤原龍也形象深植人心,而音樂劇版的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浦井建治,也成為樂迷的熱門關注焦點。趁著小池徹平與柿澤勇人來台舉行記者會,本刊特地進行專訪,請他們一談對表演的看法與《死亡筆記本》音樂劇的工作心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到台中歌劇院看音樂劇
《死亡筆記本》 嘹亮歌聲下的心戰與推理
《死亡筆記本》裡,夜神月與「L」之間的心理戰,絕對是大有看頭、無法省略的劇情重點,而這些推理、刺探、隱藏、猜忌,則在音樂劇的舞台上轉化成為激烈的對唱、對話和對質。在百老匯知名編劇與作曲家、日本優秀導演與演員的豪華陣容加持下,《死亡筆記本》將如何在台灣的舞台上展現超越紙本漫畫的華麗魅力,令人拭目以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傳統戲的現代觀
《螢姬物語》 愛的大考驗
唐美雲歌仔戲團的新作《螢姬物語》,宣傳上最吸睛的亮點,就是女裝和服打扮的唐美雲,與男裝和服造型的許秀年!國寶小生與最美娘子的行當互換,也說明了《螢姬物語》的故事重點:從性別認同議題切入,透過時空穿越,回首前世看今生。金三角的組合加上青年導演吳定謙,唐美雲表示,《螢姬物語》要說的事情其實就是「愛」,希望能藉由戲劇、藉由溫柔的心,去化解現代人面對的考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老品牌的老堅持
李寶春「新老戲」 京崑合體演新意
京劇名角李寶春每年推出的「新老戲」系列,打磨經典以新意詮釋,已成標誌性的品牌,近年的方向之一是「京崑合體」,李寶春融合二者精華鍛鍊經典,今年推出《知己》、《趙匡胤》與《寶蓮神燈》三齣,期待透過現代觀點的剪裁和劇場效果,讓老戲「彌新」也「迷新(新觀眾)」。
-
即將上場 Preview 浙江崑劇團「紫釵.西園」
老崑劇新面貌 巧遇、別離又重逢的愛情
將於六月底訪台演出的浙江崑劇團,這回帶來三度訪台的《西園記》與重編新排的全本《紫釵記》。前者由國寶級崑劇表演家汪世瑜的弟子曾杰與新生代旦角胡娉擔綱;後者則經過剪裁修編,將五十三折改為九場,去蕪存菁。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7鈕扣計畫
凃力元、董柏霖、劉奕伶 反思人權與個人生命
一年一度的「鈕扣計畫」舞蹈平台,今年邀回凃力元、董柏霖、劉奕伶三位旅外舞蹈遊子,分別呈現他們的編創作品:在瑞典工作、對難民問題相當有感的凃力元透過舞作反思「人權」;董柏霖作品集結許多同志朋友的故事,期待引發觀眾對另一個族群的同理心;劉奕伶回顧在舞團成長的心路歷程,自問:什麼是「更」好的自己?什麼是「更」好的選擇?
-
即將上場 Preview 布拉瑞揚《無,或就以沉醉為名》
她們的悠遠歌聲 不做作的生活風景
如同舞名《無,或就以沉醉為名》,布拉瑞揚的新作其實沒有一定要傳達的訊息,他邀來令他動心的聲音曾經的原舞者三大天后:柯梅英、賴秀珍和卓秋琴同台,分享給所有來到雲門戶外劇場的觀眾,讓大家喝著酒、聽著歌、看著舞,在夕陽中一起沉醉。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布魯克納7」
布魯克納的里程碑 艾爾加的天鵝之歌
NSO六月份的「布魯克納7」音樂會,將演出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的經典作品《第七號交響曲》,此作為布魯克納奧地利之外的地區進行作品首演,首演的這天被後世稱為「布魯克納享譽世界的生日」。而同場也將由大提琴家楊文信詮釋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被稱為作曲家的「天鵝之歌」,樂曲從抒情吟詠逐漸走向沉痛哀鳴,深刻的情感與抒情性,成就了這部作品的傳奇性。
-
即將上場 Preview NTSO「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
俄國交響與大師 三個時代的不同面貌
柴科夫斯基、浦羅柯菲夫、齊爾品,分屬三個時代的俄國作曲家,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大師的對話─夏漢與水藍」音樂會,即以上述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呈現俄國音樂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面貌。其中邀到知名小提琴家夏漢詮釋浦羅柯菲夫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指揮水藍本身就是第一位灌錄全套齊爾品管絃樂作品的指揮家,合作早有默契的兩人,如何展現俄國大師傑作?令人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丹奈爾四重奏
三年大型計畫 驚豔台灣樂迷
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的「丹奈爾四重奏」是俄國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絃樂四重奏作品的重要詮釋者,兩年前訪台時,即以五場音樂會,依創作順序演奏蕭氏全部十五首四重奏。今年開始,丹奈爾四重奏更將受邀在台灣開啟一項為期三年的大型計畫「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以十六場音樂會,演奏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和魏因貝格三位作曲家的三個全套共四十八首絃樂四重奏!
-
焦點專題 Focus
進劇場.轉大人
臺北兒藝節節目總監王詩尹說:「表演藝術活動是有社會責任的。」這意謂著每位孩童應該都要有相同的機會,去接觸藝術資源。陳昭香與郭春美都說:「從小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都是歌仔戲。」耳濡目染,是他們在戲班裡的成長故事。這中間,還有九天的成年人們,他們正在學習,希望再次表達年少階段,那許多未曾被聽見的聲音。 劇場或許可以不只是嘻嘻笑笑、哭哭鬧鬧、聊表慰藉、體現反思之處,也可以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地方。在劇場裡,有人長成了戲台巨星、有人學會了欣賞懂得聆聽,也有人重新回顧過去,繼續長大、邁進。
-
焦點專題 Focus
二代、科班、鐵粉 扮戲登台展青春
作為全台灣擁有最多立案歌仔戲團的城市,高雄市文化局為培植舞台新血,推出「少年歌子培育計畫」,招募各家族戲團團員、科班出身學生及歌仔戲粉絲,在八個月課程訓練後呈現《靈界少年偵察組》,擔綱此劇主角的正是南部天王小生陳昭香與郭春美的兩位女兒吳奕萱與孫凱琳,她們談起學戲歷程與心境轉折,對照媽媽的成長歷程,更有一番承擔與長大的體悟。
-
焦點專題 Focus
發出自己的聲音 成為自己的樣子
平素以肢體鍛煉展現舞台上的激昂澎湃,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成員首度轉換表演形式,將演出首部小劇場製作《禁區》,他們與阮劇團合作,以二○一六年汪兆謙、許正平於「紀錄劇場工作坊」發表的劇本《禁止使用》出發,結合九天團員自身成長記憶,要窺探每個人長大過程中被封印、禁止、貼上標籤,從此黑暗無光的記憶。從橫衝直撞的陣頭表演,到細膩的內心獨白,如何讓這群人的生命透過自己,能被完整述說,是演員、導演、編劇的共同挑戰。
-
焦點專題 Focus
與孩子一同茁壯 讓彼此學習成長
總在七月盛夏與孩子同歡的臺北兒童藝術節,竟也邁入第十八屆了!孩子會長大,兒藝節也默默成長蛻變,期待讓各年齡層參與者能藉此以童趣之心、玩轉藝術。除透過免費與社區演出,讓更多人接觸劇場,兒藝節也希望能為苦悶的青少年做些什麼,於是引進相關節目,如今年有動手映像劇團《露拉,出走中》與辛巴威伊亞薩劇團與奧地利彩色狂想劇場合製的《快樂農莊》,為青少年帶來多彩的劇場體驗。
-
TSO精選 TSO Choice
兩個天才的相遇 兩個時代的縮影
將於六月下旬、首度訪台演出的土耳其鋼琴家暨作曲家法佐.賽依,從小便以鋼琴神童之姿備受矚目,此次訪台,也將演繹另一位知名神童莫札特的音樂作品。兩位不同時代的音樂神童,都遭逢被環境拘鎖的命運,但也各自綻放出精采的創作風景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無極限的劇場想像 讓世界走向台灣!
每四年一次、以劇場設計師個人作品為對象的世界劇場設計展,今年由國際劇場組織與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合作,將於七月初在台北藝術大學舉辦。屆時將有有世界各地一百六十件以上的設計作品展覽、四十個劇場藝術節演出節目,還有大師講座、工作坊、論壇及屬於設計師的專業對談,豐富多元、超越想像的劇場設計,讓台灣看見世界的精采。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劇場設計的藝術盛宴——劇場藝術節(Scenofest)
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是國際劇場組織(OISTAT)駐地台灣之後,首次舉辦以劇場設計為主題的大型活動。除了劇場設計展覽之外,自二○一三年起,與世界劇場設計展同步登場的「劇場藝術節」(Scenofest),也將深度呈現劇場設計的不同面向。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咬牙辦展 讓台灣作品與世界爭輝
現任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常務理事的王世信,曾任國際知名的布拉格劇場四年展國家館策展人及台灣參展總召集人,亦是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主任;此次劇場藝術節在台舉辦他身居要職,從活動企劃到節目邀演都參與其中,是本次活動幕後重要推手之一。
-
TSO專題報導
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如此地靠近!
除了在音樂廳中精心安排、演奏動人的音樂會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也肩負著將音樂帶給台北市民的任務,擔綱傳遞樂音的使者。或是透過「文化就在巷子裡社區藝術巡禮」系列活動,深入鄰里與民互動;或是藉由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以優雅樂曲與歌聲打動在場的老老少少就像某個飲料廣告詞所言「原來我們那麼近」,透過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精心策劃,讓音樂與市民的心,是那麼樣地靠近。
-
演出評論 Review
自然的假,不自然的真
在如此多焦、多線並行及比例過大的劇院舞台空間底下,真正存在且進行中的,反而是以假堆真、以虛構實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真實處處備受質疑的場域,只有遊戲本身的行為才真,至於遊戲行為所生的內容,信了才真,如同《茱莉小姐》原劇所描繪的階級、性別、愛情等權力關係一般,看似閉鎖、牢固又輪迴,實則如夢境、如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