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6 圓桌舞蹈計畫
四地編舞家齊聚 零時差舞動當下
為了讓台灣的舞蹈創作者有更多交流機會和更多元化的空間,由「張婷婷獨立製作」擔任策展製作的「2016 圓桌舞蹈計畫」,以微型藝術節的模式,讓國內外編舞家一同發表具原創和實驗性作品,在短短十五分鐘的表演中,擦撞出不同的火花。
-
演出評論 Review
瘋狂的產出
這次驫的呈現或許是「矜持」且,也許,不friendly的。年中蘇威嘉呈現多年來探索獨舞肢體可能性的《自由步》,或也是一個不想再自溺於先前成功、另闢山頭的嚐試:飽滿而情緒深入、百無禁忌!驫已走到一個正視自己現今階段的處境。
-
企畫特輯 Special
隨著開場感覺就不一樣了
我覺得有趣之處,並非是河床劇團演了一齣向美國作者致敬並重新挪置其語彙的作品,而是劇團自身的創作基因可謂就和上述的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抑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脫離不了關係,甚至是奠定其劇場特色的核心結構。如果河床劇團的特徵(之一)是透過此種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來構成「林區式」的形態,那麼「夢見大衛林區」究竟意味著什麼?顯然,向超現實系譜汲取靈感來彰顯其繼承關係,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線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身體,未完成 觀念舞蹈
法國哲學家南希說,舞蹈挺立在話語的邊緣,最初的舞蹈,就是胚胎的細胞之舞 舞蹈曖昧模糊,但是都與身體有關,或說身體的運動、靈魂向外的擴延都和舞蹈有關 過去有否定宣言抵抗舞蹈的戲劇性、奇觀化 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被援引、呼應,哲學語彙被挪用借代 社會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各種學科在此交匯、辯論 舞蹈質問身體的物質形態 身體成為一種研究對象、一種材料、一種雕塑 他們手法不同,美學各成一家 卻都意圖重組舞蹈基因,關注感知模式、拓展邊界 舞蹈是文本演繹,也是遊戲 舞蹈是多元身體的陳列,也是對於動的思考 舞蹈是材料與檔案的編創,也是靈魂底層的驅動 從他們的創作裡,我們可以體會 身體就是一種歷史口述,差異的存在 話語之外,身體還未完成,舞蹈正在混種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身體的思考 舞蹈的明日
被歸類在舞蹈演出的節目,舞台上舞者不是起身舞動,應該說,不是一般印象中的舞動,他們也開口討論、表演、做動作,於是舞蹈不只是「舞蹈」,更多是概念的表達所謂的「概念舞蹈」,從現代舞、後現代舞蹈到法國的Non Dance,編舞家透過重新思考與部署身體、舞蹈、空間的本質,切切思考的是,在當代脈絡下要說什麼?怎麼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的故事 即是運動的故事
拉希柏《走椅》建立起一個關於舞蹈、舞動、椅子、行走、可互相連結類比的感官能意義網絡,當觀眾每一次拾起椅子進行閱讀摘句文本與操作,就猶如啟動一次舞蹈文本程式,發動觀眾自身舞動的表演。因此,《走椅》讓我們了解到,舞動物件的「與作之道」也能成為一種表演的意涵,在他者的身體裡、在不可見的「自我性」之間疊韻舞動。只是這樣的物件裝置在現今的藝術分科現實裡,既不是一般舞蹈創作,也不是一般的造形藝術,但卻又跨界這兩個學科的形式語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傑宏.貝爾 跳脫抽象 親切的身體提問
曾於二○○六年應邀來台演出的傑宏.貝爾,獨特的編舞路數讓台灣舞迷印象深刻,也刺激了觀賞當下的思考延伸。而刺激思考,正是他要做的,他在編的不是「舞蹈(動作)」,而是提供情境與事件,讓觀眾與舞台上發生的事物產生關係及對話。透過與不同人物的交流,他拋出「舞蹈是什麼?編舞是什麼?身體是什麼?劇場跟觀眾的關係是什麼?」「舞蹈/藝術是美的嗎?」「跳舞是某種身體條件的專利嗎?」、「跳舞有跳得好壞對錯的分別嗎?」等等問題,在劇場裡,邀你一同思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薩維耶.勒華 有機的變異 無以定義的身體
原本研讀分子生物學的薩維耶.勒華,在準備博士論文的中途放棄,轉而奔向舞蹈創作,但細胞體的研究影響並未就此遠離,他的作品充滿實驗性格,有的甚至直接採用論壇形式,我們亦可在他的肢體發展中感受到生物學的氣質,例如不同系統相互作用的關係。勒華的獨到之處,正在於身體生產的過程和動的交換,他的身體製造感官的位移、擺脫隱喻,而透過作品,讓人重新思考表演與觀看的關係。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波瑞斯.夏瑪茲 檔案與器官的文本混種
曾是備受期待的芭蕾明日之星,但波瑞斯.夏瑪茲毫不戀棧學校老師口中的天賦,走向另一條非典型的道路。他的創作一直以來不安於室、淨找麻煩,從問題出發,思考舞蹈的本質與顛覆、身體動能的路徑與衝突,並且強調各種媒介的挑撥和共舞。○九年接任雷恩國立編舞中心,夏瑪茲將其改造為「舞蹈博物館」,藉此發展遊牧的概念,同時是保存舞蹈檔案的場所、臨場發生的實驗場域,也是四處移動的策展概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亞列山卓.史楚羅尼 視覺之外 感受表演的力量
義大利編舞家亞列山卓.史楚羅尼,作品以極簡、直接的手法呈現,讓觀眾延伸出想像空間,也獲得全新的觀賞經驗。在早期作品中,他利用物件、服裝和影像,形塑出扭曲的身體意象,之後轉而研究不同領域的身體性,減少創作者的介入,不編寫任何舞蹈動作,反而以特定族群的專業技巧為主,讓觀眾置身於表演者行動的當下。去年新作《曙光》則選擇與身障人士合作,跳脫舞台表演形式,突顯出藝術與生活模糊的界線。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法國編舞家
克里斯汀.赫佐 清空舞台 讓舞自由
去年就任法國南部蒙彼里耶國家舞蹈中心(ICI-CCN)總監的克里斯汀.赫佐,作品含括編舞、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舞台設計和歌劇導演,也曾被舞蹈圈歸為Non dance的一員。他擅長以混種的元素,在舞台上形塑多義的敘事空間。過去,他以抽象的手法、豐富的視覺意象,探索身體與地面的牽連關係,開啟觀眾的想像;現在,他以極簡的風格、飽滿的身體張力,重新發掘通俗舞蹈的脈絡,讓觀眾省思整體人類需要舞動的共通性。赫佐一貫用開放、充滿哲思的想法,發展當代舞蹈的新穎語彙,謂為法國表演藝術界前途無量的翹楚之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依據真實》 一支超越文化疆界的群舞
多次訪台演出的法國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將帶來近期備受矚目的《依據真實》,一反之前舞作中動態身體與靜態物件對照的風格,這次他回歸肢體,且是利用簡單基本的動作,融合傳統和現代性的舞蹈語彙、節奏感十足的搖滾打擊,譜出一部活力四射、別出心裁的作品。從探索民俗舞動作本質出發,找出共通性,讓不同文化的觀眾,能在觀賞時召喚起自己熟悉的舞步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新生代京劇演員
凌嘉臨 嬌俏靈動一旦角
在二分之一Q劇場《亂紅》扮演李香君令人驚豔,在去年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扮演劇中的嫩妻「嫣然」,與四位前輩一線演員對戲,更讓人眼睛一亮她是凌嘉臨,國光劇團的新生代演員,嬌俏、靈活的模樣,加上熟練的蹻工,在舞台上魅力動人,儼然京劇界的明日之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多元絢爛 映照香江姿彩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下旬登場,一如以往包羅萬象繽紛多彩,四十檔節目,包含了古典樂、爵士/世界音樂、戲劇、舞蹈、雜技、歌劇、傳統戲曲與音樂劇場,叫人難以抉擇!藝術節的節目正如香港這個城市的精神,東西交錯、新舊雜陳,有藝術名牌如彼得.布魯克,也有視覺驚奇不斷的跨界節目,而難得一見的莎翁歷史劇也能在此得見藝術讓人驚奇,香港讓人驚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我們要革命!現在就要!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慕尼黑Spielart藝術節,去年於十月廿三日至十一月七日舉行,以「抗爭中的藝術」為主題,進行展覽、演出、研討會、參與式表演、講座放映,探討從二○一○年以來全球的各種危機,邀請全球藝術家參與,對當代藝術市場及藝術是否應具有社會功能進行批判和反思。知名的「里米尼紀錄」劇團、爭議性強的導演米羅.勞和他的IIPM均受邀演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迷夢、恐懼與真愛
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黎煥雄,應德國萊茵德意志歌劇院之邀,執導去年底的新製《杜蘭朵公主》,也成為第一位在德國本地執導《杜蘭朵公主》的台灣導演。帶著台灣製作團隊,黎煥雄的《杜蘭朵》不同於以往製作強調雕樑畫棟的想像式中國景觀,強調精簡、抽象化,並以夢境導入,帶出「台灣心聲」
-
藝視窗 News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爐 編舞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獲獎
【台灣】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爐 編舞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獲獎 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於2016年12月15日,由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正式公布得獎者,分別為:小說家李永平、藝術家吳瑪悧、舞蹈家何曉玫、北管藝師莊進才、建築師潘冀。 其中舞蹈家何曉玫的得獎原因為「創作直指歷史與文化環境下的生命樣態,探究當代人潛藏的內心世界;舞台視覺結合多媒體與裝置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近年為台灣新生代旅外優秀舞蹈家搭建平台,引入國際最新風向,開拓台灣舞壇視野。」北管藝師莊進才的得獎原因則為「為北管表演藝術翹楚,精擅各項樂器操作,亦是跨界於歌仔戲的全能藝師,畢生投入北管技藝,年高八十,至今仍演出不輟、推廣與傳習不斷,為台灣近代戲曲史中甚具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將於2016年擇期舉辦「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分別贈予得獎者獎金一百萬元及獎座乙座。 國藝會公布各項重要獎補助名單 推動藝文邁向國際 國藝會在2016年12月18日發布多項策略性方案獎補助名單,除常態補助外,更有各類重要專案補助,展現積極推動藝術家與藝術家團體邁向國際的強大企圖。項目包括:「2015年國際文化交流第七期」、「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視覺藝術策展專案」、「2015策展人培力@美術館」、「紀錄片導演國際發展專案─國際專業人士合作計畫」等。 其中歷史最悠久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今年轉型為「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鼓勵表演藝術團體及藝術家製作推廣優質作品、強化網絡連結能力、投入國際深度交流與長期合作。 2016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開始徵件 文化部即日起徵選中小型表演團隊參與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瘂弦的影響
我與瘂弦邂逅,是在香港二樓書屋的始祖傳達書屋,它那無可替代的特色,是有一面落地臨街大窗,大窗外是一株大樹。樹的綠意,在天晴時給書屋添了涼快,天雨,則讓書屋增加寧靜感。主人是漫畫家,賣的全是台版書,我在那邊消磨了大量的寂寞少年時,第一次讀到如音符般的文字,就是〈如歌的行板〉。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西曆年初始,農曆舊年將過, 才交換完聖誕禮物,又要採辦年貨, 剛領了年終,卻得準備紅包。 新舊交替之時,免不了朋友相約、親戚團圓, 聚首忘年之際,少不了酒食飲宴、音樂八卦。 如何在喧鬧之中交心聊天? 如何讓與會賓客盡興而歸? 不研究不知道, 辦趴的守則還不少? 且由劇場知名的Fa家小酒館老闆帶頭分享, 聽跨足美酒與音樂兩大領域的歐頭現身說法, 看王永宏累到極限、爽到好眠的驅魔儀式, 學影評人貧窮男勞力費心,免錢辦派對!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辦趴如演出 人、地先決
要成就一場好PARTY,跟所有的事情一樣,都須「天時,地利,人和」,當主人的精心安排,人員邀請妥當,地點細挑敲定,酒食妥貼上桌,一場PARTY就成功了嗎?喔不,一場好PARTY如同一場即興好演出,如何讓現場氣氛熱絡、人員賓主盡歡,箇中巧妙,讓我們的藝文界辦趴達人,為你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