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珂嶺國家劇院新任總監瓦吉.穆阿瓦發布二○一六/一七新劇季節目,發展重點是提供當代劇作演出平台的該劇院,在身為移民後裔的穆阿瓦帶領下,更將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劇作家,如讓非裔導演執導非裔當代劇作家作品。他自己也將執導自己寫的兩齣劇本:《孤身孑然》與《伊底帕斯王之淚》。此外,他也積極推展青少年戲劇工作坊,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並要求工作人員走出劇院推動社區活動,與在地民眾「搏感情」。
甫於四月初走馬上任的珂嶺國家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總監瓦吉.穆阿瓦(Wajdi Mouawad),五月底在記者會上介紹該劇院二○一六/一七劇季節目。新劇季重視當代劇作家,強調族群多元,並積極建立與社區民眾的良好互動。
穆阿瓦為黎巴嫩裔加拿大籍,接任珂嶺國家劇院以來備受關注(見本刊第281期)。雖然新年度部分節目已由前任總監史蒂芬.布隆胥維(Stéphane Braunschweig)排定,但從穆阿瓦新加入的演出節目來看,仍能大致觀察其期許與企圖。
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劇作家
珂嶺國家劇院是巴黎四大國立劇院之一,發展重點是提供當代劇作演出平台,讓當代劇作家的作品被更多觀眾注意。身為移民後裔的穆阿瓦在記者會上強調,其總監任內除了依照往例推出歐洲當代劇作家的作品外,更將視角延伸到其他族裔的劇作家。
例如剛果裔劇作家索尼.拉布.堂西(Sony Labou Tansi)的作品《安端把他的命運賣給我》Antoine m’a vendu son destin,出版於一九九七年(作者堂西於一九九五年亡故),將由同為剛果裔的迪多內.尼翁谷納(Dieudonné Niangouna)擔任導演。尼翁谷納是二○一三年亞維儂藝術節的駐村藝術家,在法國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安》劇原本有機會於二○一五年在剛果的戲劇節演出,後因政治因素被禁。珂嶺劇院讓非裔導演執導非裔當代劇作家作品,並得以登上法國的國家級舞台,深具指標意義。
擁有摩洛哥血緣的穆罕默德.艾卡提布(Mohamed El Khatib)將在珂嶺劇院呈現個人編導作品《我叫可琳娜妲達》。作品構想來自一位現實生活裡的清潔女工,其工作地點就是艾卡提布所任職的劇院。穆阿瓦強調,屆時將有一位真正的女工特地請假參與演出。
穆阿瓦則將親自執導他自己編寫的兩齣劇本:一是《孤身孑然》Seuls(二○○八年出版),一是《伊底帕斯王之淚》Les Larmes d’Œdipe(二○一六年出版)。《孤》劇為獨角戲,描寫一位蒙特婁的研究生以勞勃.勒帕吉(Robert Lepage)為論文主題,特地飛往聖彼得堡訪問正在當地演出的勒帕吉,不料旅行途中得知父親因病昏迷不醒,由此展開一連串事件及主角對返程的思索。《孤》劇是穆阿瓦的「家庭」系列首部曲,其後有《姐妹》、《兄弟》、《母親》、《父親》等劇作陸續發表、演出,從不同面向呈現家庭與個人的關係。至於《伊》劇則是改編自希臘悲劇,描述伊底帕斯王臨終前最後一天的心理衝突。
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
穆阿瓦同時也公布他的「珂嶺四面山坡」計畫,包括:鼓勵當代戲劇研究、支持當代劇作家的創作、關注年輕人的想法、強化在地互動等四項劇院發展重點。穆阿瓦強調,當代劇作家的重要性遠超過導演,鼓勵並支持劇作家寫作是當務之急。至於青春,則是穆阿瓦作品裡一貫關注的重點。在他出版的廿三部作品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無法真正地從青少年時期的困惑裡走出來。穆阿瓦對青春的關注,顯然是跟他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流亡離散經驗有關。為此,他將推動一系列青少年戲劇工作坊,並讓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戲劇製作。穆阿瓦說:「我在那個年紀沒人讓我有機會做戲,現在我希望能讓他們有機會實現。」
除了常態性演出節目之外,穆阿瓦也要求珂嶺劇院的工作人員走出劇院,推動社區活動,與在地民眾「搏感情」,原因是珂嶺劇院所在的巴黎廿區,庶民氣息濃厚,部分居民較無欣賞藝文活動的習慣。珂嶺劇院將與區域的團體合作,推出「料理與詩歌」活動,使國家劇院不只是看戲演戲的場所,更能積極扮演社區活動中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