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能量剽悍的國家「小」劇場—馬克西姆.高爾基劇院
馬克西姆.高爾基劇院前身是柏林合唱學院的表演館,一八二七年完工揭幕以來,許多音樂大師薈萃於此,不但孟德爾頌曾在此指揮,舒曼也在這裡彈過鋼琴。這個古蹟在二戰後修復,轉型為劇場。從表現社會主義美學的場域,到東西德統一後的自由揮灑,創作能量高漲不歇,更以多齣在地為背景的作品,成為一間道地的柏林劇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無政府主義者的烏托邦——人民劇院
沒有華麗的建築,位於羅莎盧森堡廣場旁的人民劇院自一九一四年落成以來,就是底層人民的劇院,左派的群眾舞台。雖然歷經德國近代歷史巨變的衝擊,人民劇院依舊保有它的理想在思想內容與戲劇美學上追求突破性與革命性的創意,它所展現的實驗精神,以及不畏強權,不向主流勢力低頭,不一味迎合觀眾、不做商業行銷、不屈從社會既定價值觀的傳統,屬德國劇界一奇葩。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追求舞台上「唯一的真實」
被譽為「廿一世紀最重要的德國導演」,掌舵柏林人民劇院逾廿年的法蘭克.卡斯多夫,以顛覆前衛的劇場美學席捲德語戲劇界,是當代碩果僅存的權威大師之一。他認為,戲劇應該是處於一種無政府般的「非常時期狀態」,一般社會約定成俗的道德、規矩、禁忌與評斷標準,一旦到了劇場都無效。卡斯多夫要劇場成為挖掘人性黑暗面的地方,即使引爆自我毀滅的力量,也在所不惜。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生,就是一場虛空的賭局
曾數度改編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的導演法蘭克.卡斯多夫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再比作者本人更能理解賭徒的了,因為他自己就是個賭徒,不但是個物質上的賭徒,還是個精神上的賭徒。卡斯多夫的《賭徒》舞台版,以解構劇場的手法,穿插了杜氏的另一篇寓言敘事《鱷魚》與海納.穆勒的劇本《任務》,並引述許多卡斯多夫對自己過去創意的自嘲。
-
演出評論 Review
要翻新前需要先理解
回顧當年那些人所做的那些事,冀望這些新導演能從前人經驗學習到什麼,理解到什麼,甚至推翻什麼,超越什麼,前提是要翻新前需要先去理解,並重新思索台灣劇場面對演員訓練貧乏的瓶頸,似乎是在時光流逝中,台灣現代劇場所能承續下來、令人拭目以待的未來,且不用等到世界末日那一天的到來!
-
演出評論 Review
狂喜、喝采 加伏里洛夫的音之饗宴
如果抽離了那誇張的肢體語言,單用耳不用眼去看,就可發現只要是加洛里洛夫手指所觸碰過的音符,它們都音色極細緻,他所有的音樂都是來自內心的感觸與思考的想像,他的手像一直鵝毛筆那麼柔軟,指頭卻像蜻蜓點水般快捷,而激昂磅礡的音響更是讓人回想起他是柴科夫斯基金牌獎的事實,亮麗燦爛的火花振動人心。
-
演出評論 Review
地平線是黑暗無盡,還是晨光微稀?
有別於其他喜歡直接挑戰聽眾,將作曲技法當特技表演,卻吝於施捨聆聽者樂趣的當代作曲家,佑斯特挑戰的是聽眾感官滿足的最大極限值。主題與旋律宛若佑斯特時而興高采烈、時而目不暇給的情感衝擊,充分展現作曲家口中「充滿水分,活力與流動性」。
-
回想與回響 Echo
越洋跨界 舞動驚奇能量
演出整體吸引人的原因,就在每位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方式勇於嘗試與冒險。但推陳出新之餘,仍能看出表演者的功力與長時期的關注。整場節奏,有嚴肅,也有逗趣。此次所有的港台合作,均展現高度的創意與對表演藝術的包容性。不同時代的精神也藉由不同形式展現。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指揮
莊東杰 用音樂期待等號後面的驚喜
出生於音樂世家,從合唱教育工作者的外祖父開始,到作為台灣知名演奏家的父母親與舅舅,看著他們背影長大的莊東杰從小耳濡目染,浸淫在充滿音樂氣息的環境中,走上音樂這一條路似乎是比許多人更理所當然;然而對於他來說,這一路走過來,除了這份理所當然之外,更多的是他體驗人生的過程與態度。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藝文 慷表演團隊之慨?
去年底通過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條文中,明言:「身心障礙者進入收費之公營或公設民營風景區、康樂場所或文教設施,憑身心障礙證明應予免費;其為民營者,應予半價優待。」這裡的「康樂場所」當然也也包含了表演場館,而其中給予優待所衍生出來的座位成本,由誰來負擔?表演場館將如何因應?在演出座位與成本一個蘿蔔尚未滿一個坑的生態實情下,表演團隊是否又再被剝了一層皮?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映現當下生態? 活絡產業氣氛?
「得獎的是」當獎項揭曉,鎂光燈亮起,所帶動的是什麼呢?在政府高舉「文創產業」大纛的此時,設置表演藝術獎項的意義又在哪裡呢?除了肯定與光環,這中間所串起的連動效應,包括反映創作趨勢、活絡「產業」氣氛、打造藝術明星等等,似乎都是大家所期許的「可能的未來」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教育+學術+演出 打造新品種藝文交流
由北京、台北、倫敦的舞蹈學院/舞蹈研究機構聯合舉辦的「跨藝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屆,主辦單位與地點在北京舞蹈學院。這個活動含括了舞蹈學院的學術研究、教育過程,創作演出更是重要的載體和成果展現,但真正的意義,落實在來自三個地區的人馬合作上述三項活動時的交流互動。過程中不無扞格與磨合,但也看到在共同工作下開啟的創作與身體可能性。
-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追求卓越 推出五大「台灣品牌團隊」
【台灣】 文化部追求卓越 推出五大「台灣品牌團隊」 文化部15日公布「台灣品牌團隊計畫」獎助名單,共有雲門舞集、明華園戲劇團、擊樂文教基金會(朱宗慶打擊樂團)、紙風車劇團、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優人神鼓)這5個表演藝術團隊,經公開評選獲得這項文化殊榮,總補助金額達1億元。這是文化部長龍應台在新年度文化預算裡另爭取出來的額度,用於臺灣品牌團隊的扶植與振興。獲選團隊中,雲門舞集獲得4000萬元經費補助,而明華園、擊樂文教、紙風車、優人文化則各獲得1500萬元經費補助。 文化部表示,「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已行之多年,獲獎助團隊逐年增加,至101年已達100團,規模相當龐大。過去區分為育成、發展與卓越三個等級分配補助資源,但考量獲得卓越級的團隊因營運規模較大,所獲補助資源往往占總補助經費之1/4強,導致其他等級表演團隊感覺補助資源被壓縮,因此文化部成立後即努力設法擴大資源,藉由將卓越級團隊提升為台灣品牌團隊,不但能使其有更充沛資源得以運用,並將其他補助預算更合宜地挹注在更多中小型表演團隊,使得不同成長階段的表演藝術團隊,都能有較寬裕的補助資源繼續穩定地發展。 龍應台指出,文化預算爭取不易,獲選台灣品牌團隊的優質表演節目,除了榮登國際專業劇場外,也會有國內巡演計畫,包括深入至偏鄉地區,開發藝術欣賞人口,使得整體藝術環境能不斷向上提升。 「二代健保X個資法 新法上路大解密」講座 近來「個資法」與「二代健保」剛上路,相關新聞話題沸沸揚揚,這兩項法案與表演藝術從業人員都有密切相關。有鑒於此,表演藝術聯盟與台北市文化局合辦了相關講座,將在3月19日假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二樓視聽室舉行。 講座第一場為「個人資料保護法」(10:00~12:00),由楊岡儒律師主講,凡行銷人員、人事行政、會計及所有涉及個人資料搜集者均宜參加。 講座第二場為「二代健保」(13:00~16:00),由徐卿廉老師主講,所有健保投保對象,包含表演團體、個人表演藝術工作者均宜參加。 因講座名額有限,以表演藝術領域工作者為第一
-
Ju & JuJu
JuJu的三個願望
親愛的JuJu: 上個星期五,學校上完課就開始放寒假了。睡覺前,妳跟我說:爸爸,我有三個願望。我很開心,準備好好聽一聽。 JuJu的第一個願望,是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樂。我覺得這個願望很棒,因為這是妳對他人發自內心的祝福。健康和快樂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的,不過,想要實現這個願望,必須得付諸行動才行。因此,媽媽才會每天都嚴格地要求妳的生活作息正常,並且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同時,還要留意妳的飲食均衡和營養攝取。妳不時會問媽媽:為什麼不能常吃零食?原因很簡單,平時吃太多零食,往往會導致捨棄正餐不吃,以及偏食的壞習慣,而且,有些零食和糖果含有防腐劑和色素,吃了往往會對人體有害,所以一定要經過挑選,並有所節制。 而除了作息和飲食之外,運動也是維持健康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也是為什麼媽媽會帶妳去上肢體律動課,或者是帶妳到公園和戶外去跑跑跳跳,無非就是希望妳能有強壯的身體和充沛的體力。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擁有快樂的第一步,為了身體健康,爸爸也和妳一樣努力追求,除了注重生活作息和飲食,也定時運動,希望能讓身體更健康。 除此之外,爸爸媽媽會不斷提供妳各種吸收、學習知識和常識的機會與管道,懂的愈多,就更能享受世界的奧妙,並且了解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我們也非常鼓勵妳接觸藝術,期待妳的生活能有藝術為伴,讓藝術成為妳一輩子的好朋友。 JuJu的第二個願望,是希望爸爸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常常在家裡陪JuJu?我一面在心裡覺得酸酸甜甜地,一面回答妳說:「雖然我很喜歡跟JuJu一起玩,可是爸爸需要工作啊!」。妳於是又問:「那可不可以只要八個星期不要上班,可以嗎?」我對妳說:「可是不工作的話,就會沒有飯吃耶!」妳接著說:「沒有飯吃,媽媽可以煮啊!」我再說:「可是媽媽就沒有錢可以買菜了耶!」妳馬上又回:「阿姨會買菜!」 由於妳的年紀還小,我並不是很想和妳談論太多跟錢有關的事,只是想告訴妳,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把最愛的音樂當作自己的職業,不但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時還能以藝術工作來養家、過生活,並且用藝術專業來服務、回饋社會,真的是無比地幸福!等妳長大以後,我再與妳分享、討論吧!無論如何
-
這樣過日子
鄭宗龍 水面倒映的五道風景
說,編舞家鄭宗龍是街頭長大的孩子,所以編出《在路上》。 說,他是狼,是狗,是「躁狂抑鬱多才俊」,即將在「2013春鬥」交出新作《一個藍色的地方》,講的正是日出日落,這段歐洲人形容為「茫茫夜色,狼狗難分」的奇幻時分,憂鬱與癲狂共舞的複雜心情。 說他細膩,他就能一口爽脆閩南語,和中藥行夥計問候生意套交情。說他霸氣,他偏偏指給你看,龍山寺裡高掛的一幅字那麼美。舉香凝神祝禱,想起來猛回頭,問我們拍編舞家拜拜,會不會有點奇怪? 看他工作也是。我從來沒遇過一個編舞家像他這麼愛問,看這個是不是很無聊? 問多了,你都疑心,這人到底怎麼想別人怎麼看他和他的工作的? 但他又說,他喜歡讓自己變透明。意思是,從學校的舞蹈明星,雲門一團的亮眼舞者,二團的特約編舞,到如今身兼助理藝術總監和編舞家,踏上成功之路的代價,是更多目光與檢視。與其神秘,他選擇讓自己以透明的姿態活在他人注視下。 我說,鄭宗龍是水。水很透明,但從一大片地表到一只杯,水能適應各種容器,不可小覷。面對一大片透明澄澈的水,怎樣才知道它有多深?貿然踩進去顯然不宜,怎麼知道後果是清淺或滅頂? 當然我們不必探測這片水的深度。有時我們只需站在岸邊,讚嘆水的平靜水的波濤水的不定,帶來變化萬千的風景。
-
幕後群像
寂寞的聆聽 為這個世代留聲
為國家交響樂團等團隊擔綱現場錄音多年的尤子澤,說現場錄音就像「辦一場婚宴」,他最早到、最晚走,時間壓力也很大。而「樂團是活的!錄音也是活的!」他強調每一場錄音都沒有既定的規則,樂團位置的前後、高低,不同樂曲所需的人數不同等,指揮會在每場音樂會調整樂團狀況,他必須繃緊神經,確認混音後製該怎麼處理,「多聽、多想、多看。」尤子澤如是說。
-
藝@書
女作家的兩種旅行指南:身心自在vs.小城畸人
兩位六年級女作者,新年前後各自交出兩本散文集,所寫都是路途中的觀照;《此時此刻》集結了劉梓潔近年出國旅行的心情紀事,《小塵埃》則有房慧真行居台北,偶至異國差旅的路上觀察。主題路線各各不同,共同流露的,是敏銳纖細的旅人心和旅人眼。
-
藝@CD
從慕提缺席 聽指揮輪替的聲音刻痕
慕提因病不能跟芝加哥交響樂團訪台,也讓人意識到指揮也是人不是神的真相,好在總有後浪繼承前浪,這次介紹三組新出版專輯,讓我們聽聽老中青三代指揮朱里尼、麥可吉倫、佩特連科的手上功夫。
-
藝@電影
奧斯卡現場 演員大拚台
美國奧斯卡獎二月下旬將頒發,許多入圍佳片也擠在此時上映,其中有多部在演員獎項入圍,影迷們可以在頒獎典禮前先行「校閱」,看自己心目中的得獎人選,是不是也能中頭彩!
-
藝@展覽
材質的迷戀者
英國當代重量級的雕塑家東尼.克雷格個展來到台灣,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完整呈現一九八○年代至今的四十九件雕塑代表作,以及百餘件與雕塑相關的紙上作品。克雷格雕塑創作,而且樂於探索各種材質,他始終認為,媒材就像人臉一樣擁有豐富「表情」,「媒材可以是複雜和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