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名劇月」閉幕演出是由北京京劇院邀廿九位獨當一面、各領風騷的青年演員齊聚一堂,號稱「29少in上海」。(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名家名劇月」 戲曲大腕的武林大會

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以各劇種戲曲名家的好戲創立口碑,邁入第六屆的於三月下旬到四月底舉辦,這次除了有越劇名角茅威濤首次反串「女妝」的《江南好人》,還有京崑名角裴豔玲串聯四折骨子老戲的《甲子四折》,另集結了十五位崑劇名家的「崑劇國寶藝術家專場」氣勢也相當驚人,但陣仗最浩大的當屬北京京劇院排出的「29少in上海」,三天大戲包含跨夜版的全本《紅鬃烈馬》。

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以各劇種戲曲名家的好戲創立口碑,邁入第六屆的於三月下旬到四月底舉辦,這次除了有越劇名角茅威濤首次反串「女妝」的《江南好人》,還有京崑名角裴豔玲串聯四折骨子老戲的《甲子四折》,另集結了十五位崑劇名家的「崑劇國寶藝術家專場」氣勢也相當驚人,但陣仗最浩大的當屬北京京劇院排出的「29少in上海」,三天大戲包含跨夜版的全本《紅鬃烈馬》。

作為中國唯一以戲曲為主要內容的演出項目,上海浦東東方藝術中心主辦的「名家名劇月」自○八年推出以來,堅持弘揚民族藝術,五年間各戲曲劇種的代表人物先後登台亮相,呈現了一系列精品劇目。如果說浦西的逸夫舞台是承擔了普及傳統戲曲的推廣概念,東方藝術中心選擇的角度則是傳統戲碼的升級版,推廣的以精品形象為主的優秀劇目。

越劇《江南好人》打頭陣

今年第六屆「名家名劇月」從三月廿一日起到四月廿八日,開幕演出是由茅威濤主演、郭小男執導的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該劇改編自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名作《四川好人》,全劇在保留故事主幹的綱要前提下,將情景移植至民國初年的江南小城,串聯以西裝旗袍等「江南」及「民國」元素,使之與布萊希特提倡的「疏離」和中國戲曲固有的寫意手段相互嫁接,呈現另具特色的舞台樣貌,定位直指越劇創作變革和精神層面的探求。全劇最大賣點無疑是茅威濤首次反串「女妝」秀,可謂是對「小百花」越劇團固有詩化表演方式的全面解構。演員不僅身穿西裝、旗袍,以各種具有民初風格的服裝造型亮相,念白也一改韻白的台詞,更大跳現代舞、爵士舞、說唱RAP,時時以第三人稱代敘劇情進展的表演手段,把傳統演劇模式徹底進行了顛覆,對觀眾的觀賞體驗和編創者的創新思維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歷屆名家活動力推優秀新編劇目的同時,也會呈現一些經典作品,去年力邀戲曲藝術家裴豔玲的專場《尋源問道》作為「名家名劇月」閉幕後好評如潮。今年恰逢她從藝六十周年,將帶著《甲子四折》再度參演。不同於《尋源問道》「邊講邊演」的呈現形式,《甲子四折》是四折骨子老戲的串聯,將「大扮上台」,以最傳統、最古典的方式詮釋京崑藝術之美。此外,同台聚集名家最多的演出當屬「蘭韻正濃——崑劇國寶藝術家專場」,集結了十五位當今最頂尖的崑劇名家,演出陣容空前豪華,使本屆「名家名劇月」的參演名家數量創下歷屆之最,包括王世瑤、王芝泉、計鎮華、劉異龍、汪世瑜、張世錚、張洵澎、張繼青、張銘榮、張靜嫻、岳美緹、胡錦芳、侯少奎、梁谷音、蔡正仁等。這些國寶藝術家將在一天的時間內,分別上演一台「不插電」的清唱會和一台經典折子戲專場,兩場演出形式迥異,而曲目或劇碼皆為經典名段,其中不乏首次公開演出或上海觀眾不常見的曲目,隨著年歲增長,崑曲「大熊貓」們的演出漸少,但藝術魅力卻絲毫不減,想必這次引發崑迷的傳頌熱潮,絕不亞於前一陣子的名家獻演於北大百年講堂的輝煌紀錄。

29in上海」超級大匯演

閉幕演出是由北京京劇院排出空前的演出陣容,廿九位獨當一面、各領風騷的青年演員齊聚一堂,號稱「29少in上海」京朝大派原汁原味,端出了三天大戲,其中有上海首見集結眾多獨特派別和版本的《白蛇傳》,以及壓大軸多人聯演的《紅鬃烈馬》,安排了八位薛平貴、八位王寶釧,輪番上陣,全部演出超過午夜十二點,「29少IN上海」的整本《紅鬃烈馬》更勝以往不同版本的搬演,該是特殊又值得紀念的一次大匯演行動,猶如馬拉松式的跨夜演出令愛戲人難以錯過。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