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創產業國際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美國知名芭蕾舞蹈家
艾略特.費爾德 關注舞壇 為心而舞
應驫舞劇場之邀,將於八月底訪台演出的知名美國舞蹈家艾略特.費爾德,可說是美國舞蹈圈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年輕時就被譽為「傑羅姆.羅賓斯與喬治.巴蘭欽的接班人」,之後為了能更專注於獨立創作,不但創立舞團,也創立了結合舞團、舞蹈學校和基金會功能的「芭蕾科技」(Ballet Tech)舞蹈機構,甚至買下喬伊斯劇院,讓舞團能有獨立演出的場所,因為,對費爾德而言,成立舞團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有個空間可以自由地編舞」。
-
焦點專題 Focus
混血豔彩 舞動古巴
想到古巴,你會想到什麼棒球、雪茄、卡斯楚、切.格瓦拉、貿易禁運還有古巴音樂,當然,還有近年來風靡世界的騷莎舞!這個長期在媒體中被描繪成黑暗破落的島國,對遠在台灣的我們而言,的確是神秘中的神秘!這次,藉著舞蹈研究者張懿文的親身探訪,讓她帶領台灣讀者進入這個國度,讓我們看到古巴在封閉中仍力求突圍,以混血文化發展出的獨特舞蹈風景,向世界展現,讓更多人認識古巴!
-
焦點專題 Focus
騷莎 多元混融的嗆辣醬汁
或許是因為特殊的殖民背景,讓西班牙人所帶來的歐洲宮廷音樂舞蹈,與島上原住民與混血人種穆拉托人(mulatto)的文化融合,再加上黑人所帶來的非洲傳統,讓古巴的文化與藝術呈現出多元紛雜的氣息。若從目前在世界上最流行的古巴音樂舞蹈騷莎來談起,也許可以讓人更清楚地窺見這個島國的音樂舞蹈概況,與和美國資本主義之間糾纏的狀態。
-
焦點專題 Focus
古巴國家當代舞團 什麼舞都難不倒它
古巴國家當代舞團的風格融合了美國現代舞、非洲加勒比海舞蹈風格和歐洲的芭蕾,也經常與世界各地的國際級編舞者合作,演出許多跨文化的作品,並受國外藝術節委託製作節目,以體現古巴風情。而接受多元文化浸潤與紮實訓練的舞者,演出也時常讓世人驚豔。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古巴當代舞蹈,你不可不知……
古巴國家芭蕾舞團 Ballet Nacional de Cuba www.balletcuba.cult.cu/ 古巴最重要的舞團,成立於一九四八年的哈瓦那,創辦者是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國際芭蕾巨星艾麗西亞.阿隆索,阿隆索曾在紐約美國芭蕾舞學校深造,並加入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和美國芭蕾舞劇場演出,古巴大革命後阿隆索選擇待在哈瓦那,並帶領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走向世界。該團不僅活躍在古巴國內藝術舞台上,而且每年還應邀到歐洲、亞洲及美洲各國進行巡演,在國內外比賽和藝術節上屢獲殊榮,受到專業評論家的好評。在古巴書報攤隨處可見阿隆索的照片、明信片,在哈瓦那的舞蹈博物館裡,超過半數以上的展覽品皆與阿隆索有關,足見她在古巴舞蹈界的影響力。 古巴國家民族舞團 Conjunto Folklorico Nacional de Cuba www.folkcuba.cult.cu/ 成立於一九六二年,舞團致力於保護並保存古巴特有的音樂舞蹈文化遺產。在成立卅五年後,古巴國家民族舞團也開始轉型,將這些民族舞蹈轉化為劇場的形式,並在其中加入美學的藝術元素。每個禮拜六的下午,在哈瓦那市區Vedado的舞團排練場會有固定的演出,包含了非洲舞、丹頌(Danzn,一種流行於廿世紀初的雙人舞)、加勒比海風格的古巴舞等等,非常精采。 RETAZOS(Dance Theather) www.danzateatroretazos.cu/ 目前哈瓦那最活躍的現代舞團之一,成立於一九八七年,創辦人是智利出生的伊莎貝爾.托斯(Isabel Bustos),有著在厄瓜多、古巴和巴黎學舞背景的她,出自於對拉丁美洲舞蹈認同議題的興趣,回到哈瓦那成立了這個舞蹈劇場,以結合舞蹈和戲劇的前衛美學風格為目標,舞團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躍升為國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文化捏塑成形的身體」解碼
《身體不記得的》是比利時編舞家凡德吉帕斯的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之創團作,廿五年前初演時,該舞以尖銳的肢體語彙來質疑既有社會的框架,而舞台上精簡卻又意象豐富的表演手法,震撼了當時的舞蹈界。這個作品的產生脈絡,正是編舞家試圖透過從劇場到表演藝術的美學轉移,來探究舞蹈身體的本質,和那些被歷史文化與社會背景所形塑在身體中、無法言說的經驗。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奇幻與詩意的舞蹈動力雕塑
曾訪台演出《致命引擎》的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Chunky Move),三月中在美國洛杉磯演出與動力雕塑藝術家魯本.馬戈林合作的作品《連結》。編舞家歐巴任尼克延續舞蹈肢體與科技之間關係的探索,讓舞者與台上的動力雕塑互動演出;舞者透過身體來控制動力雕塑的形狀,而在舞者輕巧的移動中,一旁占據三分之一舞台,有如編織物品般的動力雕塑也開始緩緩移動出不同的造型,舞者與雕塑間的連結關係充滿了行動的詩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分享舞蹈在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可能
由世界上最重要的舞蹈研究學會之一「舞蹈史學者學會」(Society of Dance History Scholar)舉辦的「地誌:場所、身體與科技」(Topographies:Sites, Bodies, Technologies)研討會,於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美國的史丹佛大學舉行。這次研討會希望學者、評論者、作家、編舞家和舞者能透過不同舞蹈領域間的互動,發展多元可能性,而為了擴大舞蹈研究的範疇,主辦單位也企圖利用演出、示範和專題討論等不同方式,重新定義觀賞者在舞蹈中所扮演的角色。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人生四季:在愛與被愛之間
人總是互相取暖又不斷傷害彼此,總是親近而後疏離,後退而後再靠近,在反覆中循環著,宛若一個不曾終止的迴圈。生命中有許多說不出口的祕密,英才早逝的伍國柱彷彿是顆明亮的彗星快速地劃過天際,而《斷章》就像個窗口將祕密釋放,在漫漫長夜中閃爍,留給人們不會遺忘的點點餘韻。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果我是植物,碧娜就是適合我的天氣!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Dominique Mercy),從第一次訪台演出《康乃馨》時就令人極為印象深刻,與碧娜合作超過三十年的他,這次更主持舞蹈工作坊,帶領本地舞者體驗碧娜式的舞蹈。本刊趁此機會,訪問這位優雅的舞者,一談他與碧娜工作的種種。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年輕編舞家的鮑許熱:1990之後
揭露底層、吶喊自己的台灣舞蹈劇場精神
碧娜.鮑許的創作影響,在年輕一代的編舞家身上仍持續延燒,或像伍國柱、賴翠霜直接負笈鮑許母校福克旺舞蹈學院吸取舞蹈劇場源頭養分,或如布拉瑞揚以舞蹈劇場的精神,呈現對社會的強烈批判;另外如吳碧容、姚淑芬、何曉玫等都在舞作中各自發揮。對動作情感真實性的要求、人性的關懷與批判意識、舞台空間的使用、蒙太奇式的拼貼結構等舞蹈劇場面向,已成為台灣編舞家可以自由運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