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略特‧費爾德(Bruce Weber 攝 驫舞劇場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三個男人 Men's Talk About Dance 美國知名芭蕾舞蹈家

艾略特.費爾德 關注舞壇 為心而舞

應驫舞劇場之邀,將於八月底訪台演出的知名美國舞蹈家艾略特.費爾德,可說是美國舞蹈圈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年輕時就被譽為「傑羅姆.羅賓斯與喬治.巴蘭欽的接班人」,之後為了能更專注於獨立創作,不但創立舞團,也創立了結合舞團、舞蹈學校和基金會功能的「芭蕾科技」(Ballet Tech)舞蹈機構,甚至買下喬伊斯劇院,讓舞團能有獨立演出的場所,因為,對費爾德而言,成立舞團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有個空間可以自由地編舞」。

應驫舞劇場之邀,將於八月底訪台演出的知名美國舞蹈家艾略特.費爾德,可說是美國舞蹈圈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年輕時就被譽為「傑羅姆.羅賓斯與喬治.巴蘭欽的接班人」,之後為了能更專注於獨立創作,不但創立舞團,也創立了結合舞團、舞蹈學校和基金會功能的「芭蕾科技」(Ballet Tech)舞蹈機構,甚至買下喬伊斯劇院,讓舞團能有獨立演出的場所,因為,對費爾德而言,成立舞團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有個空間可以自由地編舞」。

驫舞劇場3 Men on a HORSE馬上三人

8/3031  1930

9/1  1430

台北  新舞臺

INFO  02-29674495

艾略特.費爾德(Eliot Feld),與台灣全男子舞團「驫舞劇場」藝術總監陳武康和團長蘇威嘉有著師徒情誼的美國舞蹈家,由於驫舞劇場的緣故,費爾德在台灣舞蹈圈也略有名氣,然而一般大眾對他的認識,卻也許只是略知皮毛,不甚了解費爾德在美國舞蹈圈的影響力。八月底驫舞劇場的「3 Men on a HORSE 馬上三人」演出中,費爾德為陳武康與蘇威嘉量身打造的UndergoMendingZeppoan Intermission in 3 Acts,這一連串的合作,不禁讓人好奇費爾德究竟是誰?怎麼會早在十幾年前,就慧眼看出陳武康和蘇威嘉的舞蹈潛力呢?又為了什麼原因,讓驫舞劇場如此熱愛演出他的作品呢?本文將為大家抽絲剝繭地介紹費爾德的舞蹈生涯和影響力。

早慧舞者  追求創作的獨立性

一九四二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費爾德是美國知名的芭蕾舞蹈家,崛起於六○年代的他,曾被舞評家讚譽為「繼芭蕾大師傑羅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與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之後的接班人」,他的編舞作品多達一百四十五件,融合芭蕾和現代舞蹈語言,風格多變,並且也在九○年代獲得古根漢藝術獎及茱麗亞音樂學院頒發的榮譽博士殊榮,可見其在舞蹈界受尊崇的程度。

從高中時開始,費爾德就在紐約的表演藝術學校(High School of Performing Arts),和隸屬於紐約市立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的美國芭蕾舞學校(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學舞。年僅十一歲,費爾德就登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舞台演出《胡桃鉗》,在這支由芭蕾大師巴蘭欽的原創作品中,費爾德擔任了王子的重要角色,足見他的芭蕾技巧在年幼時便受到肯定。而在費爾德十六歲時,他演出由羅賓斯所編舞的百老匯歌舞劇《西城故事》,並在電影版本的《西城故事》中擔任Baby John的角色,在極度艱辛的電影舞蹈演出中,費爾德甚至累到得了肺炎,這也顯現出費爾德和羅賓斯工作時對舞蹈品質的嚴格要求。

從七○年代中期開始,費爾德和最具代表性的美國芭蕾舞團體之一——美國芭蕾舞劇場(American Ballet Theatre,ABT,或譯美國芭蕾舞團)簽約,編作了如《先驅者》Harbinger和《午夜》At Midnight等作品,他也很快地被舞評家視為繼羅賓斯之後最耀眼的編舞者之一。然而在費爾德廿五歲時,出自於對紐約七○年代末期舞蹈環境的不滿,費爾德決定離開ABT,他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藝術家」,無法與ABT建立只是雇傭關係上的金錢與創作交換,費爾德表示:「他們只想要乾淨俐落地買我的作品,但是我想要更多細心的藝術家照料與私人空間。」於是費爾德開始嘗試自行創辦舞團,首先是由一九六九年到七一年之間的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Company),與一九七四年成立的「艾略特.費爾德芭蕾舞團」(Eliot Feld Ballet),之後又在一九七八年成立「芭蕾科技」(Ballet Tech)的舞蹈機構,結合舞團、舞蹈學校和基金會的功能。

對費爾德而言,成立舞團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有個空間可以自由地編舞」,即使可能無法像大舞團一樣得到豐厚的商業利益,但費爾德仍認為擁有獨立性是最重要的,當他在曼哈頓購買下了紐約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建立於一九八二年、紐約當代舞蹈的地標、每年吸引超過十四萬人來朝聖的喬伊斯劇院(Joyce Theater)之後,費爾德的舞團也確定擁有一個可以獨立演出的場所。

心有所念才編創  關懷舞蹈生態與發展

「我唯一想要做的一件事,」費爾德說:「就是按照我的迫切需要而做決定,去創作舞蹈。這是我的內在需要,而不是為了觀眾或是舞者想要看一些新劇碼而創作。當我沒有在創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遊手好閒的人,只有在工作中,我的創作能量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我並不是半調子的工作者,認真的態度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

費爾德一直遵循著他想要走的道路,重新定義舞蹈分類的可能性,並創造出不同風格的舞蹈作品,在現代舞和芭蕾舞的語彙間,他將兩種舞蹈的語言融合,他表示:「一種舞蹈是向上延伸,另一種舞蹈卻是重心向地板,這兩種不同的特質都很吸引我,在我的編舞生涯中,我一直試圖去調和並處理這兩種不同的元素。」

除了編舞之外,費爾德創立的「芭蕾科技」舞蹈機構,機構中的一個計畫是提供紐約市立學校的學生一個免費學習舞蹈的空間,費爾德的「芭蕾科技」基金會目前除了是紐約喬伊斯劇院的創辦者之外,也和美國芭蕾舞劇場合作,保存了現在被稱為「勞倫斯.A..維也納舞蹈戲劇中心」(Lawrence A. Wien Center for Dance and Theater),讓這個紐約表演藝術的重要排練場所不至被商業都市更新所影響。「芭蕾科技」基金會的一切運作,都顯示了費爾德對舞蹈界的關懷與重視,他並不僅僅只是專注於編舞和舞蹈教學而已,費爾德更將舞蹈設定為一種社會運作的方式,並關注於舞蹈文化圈的生態,而這份對舞蹈文化圈的關注,也讓費爾德對紐約的當代舞蹈界產生重大影響。

到今天為止,「芭蕾科技」的舞蹈學校已經面試了744,201個兒童,並且有多達18,922的學生在此免費註冊上課,在費爾德的舞蹈學校裡,免費提供給學員芭蕾舞鞋和舞衣,只要孩子肯努力,就有機會進入芭蕾的殿堂。儘管在二○○三年時,費爾德的專業舞團因為經濟問題而暫停歇業,但「芭蕾科技」仍然持續演出費爾德的作品,在○四年的秋天,「芭蕾科技」發表了一系列「男人跳舞」(Mandance project)的藝術節,在為期三週的演出中表演了十二支新作品,從此之後,「芭蕾科技」也計畫每間隔一年到一年半,就在紐約舉行固定的藝術節,讓舞蹈學校的孩子有機會與專業舞蹈界接軌,同時也鼓勵年輕舞者與費爾德作品間的交流,例如今年六月中「芭蕾科技」在喬伊斯劇院的公演中,來自台灣的陳武康、蘇威嘉分別呈現了費爾德特別為其量身打造之舞作。

提攜後進不遺餘力  與驫舞劇場結下深緣

或許是來自創辦舞蹈學校的熱誠,費爾德對於提攜後進,往往也不遺餘力。來自台灣的舞者陳武康,二○○一年赴美習舞時被費爾德網羅入團,從此展開兩人的師徒情緣,費爾德表示,「在陳武康身上看到非常哈林區的肢體表達」,這讓費爾德對陳武康的舞蹈潛力十分嘉許。直到○五年陳武康年返台成立「驫舞劇場」後,兩人之間的合作關係也不曾間斷,由驫舞劇場演出許多費爾德編創與授權的作品,例如「mdans」中的Yazoo、《樓梯》中的A Stair Dance、「M_Dans 2010」中的ProverbZeppo:Act 1等,可看出兩人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

在今年六月陳武康與蘇威嘉赴美參與「芭蕾科技」的年度公演之後,驫舞劇場也邀請費爾德來台,希冀能以此機會讓台灣觀眾對費爾德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對費爾德的學生而言,費爾德一直扮演著導師的角色,像領航人一般提攜年輕後進,或許台灣的觀眾可藉由這次費爾德與驫舞劇場的合作演出,一窺費爾德的藝術魅力,以及他對舞蹈圈——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的影響力。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