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鄒欣寧

發表文章 194 篇
  • 舞作《極限》中綠、紅、藍等鮮艷色彩的變動,成功轉化不同的舞台氣氛。
    特別企畫 Feature

    Gaga上身 翻飛肢體狂潮!--歐哈德.納哈林領軍 巴希瓦舞團首度訪台

    享譽國際舞壇多年的以色列現代舞天團巴希瓦舞團,終於要來到台灣了!這個與瑪莎.葛蘭姆淵源深厚的舞團,也因藝術總監歐哈德.納哈林開創的嘎嘎(Gaga)技巧,發展出豐富多元的創作樣貌。此次訪台,巴希瓦將帶來納哈林的舞作《十載精采》,將許多該團的經典舞段編整入舞,更可讓台灣觀眾,一夜盡覽Gaga驚豔舞風!

    文字|林亞婷、鄒欣寧、Gadi Dagon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眼看去是不同的麵包,但都是麵包--台灣舞者李貞葳的巴希瓦經驗

    被舞團藝術總監納哈林一眼相中,親邀加入巴希瓦青年團的李貞葳,也是第一位進入巴希瓦舞團的台灣舞者;進入舞團一年多即升上一團舞者的她,這次也將隨團回到台灣故鄉演出。藉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李貞葳,請她談談進入巴希瓦的經過,以及在巴希瓦學習與工作的經驗。

    文字|鄒欣寧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何日君再來〉原唱人周璇。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式流行,唱出浮沉情夢

    何日君再來 曲 劉雪庵(宴如) 詞黃嘉謨(貝林) 一提到這首華人皆耳熟能詳的名曲,一般人都會直接聯想「這是鄧麗君的歌!」事實上,此曲確是一九七八年由鄧麗君一唱成名,然而早在一九三○年代二戰時期,它便曾掀起一波傳唱熱潮,只是,就像歌中面臨惆悵離情的紅顏,〈何日君再來〉亦歷經多次被打成禁歌的命運,其命運翻轉頗有「華人最傳奇歌曲」的意味。 此曲的原唱人為周璇。大約七七事變前夕,上海藝華電影公司籌拍新片《三星伴月》,導演方沛霖請當時還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唸書的劉雪庵亦即日後以〈踏雪尋梅〉、〈長城謠〉、〈紅豆詞〉等曲聞名的音樂家以當時流行的探戈風格譜曲。曲子做成後,方沛霖另請該片編劇黃嘉謨填詞。歌曲面世後漸為街頭巷尾傳唱,然而真正大紅並隨之引起爭議,則是在日籍女星李香蘭(山口淑子)灌唱之後。 李香蘭非常喜歡這首歌,不只演唱中文版,還改成日文版。一時之間,〈何日君再來〉超越戰爭,成為兩國熱門歌曲,更演變為中國的愛國歌曲,人們視「君」為國軍之意,使日本當局以抗日歌曲的理由禁唱。到了中日戰爭末期,卻換成中華民國政府下禁令,原因是日軍將這首歌改成「賀日軍再來」,使得當時總司令蔣中正大為震怒,唱片販售者紛紛收回銷毀,此曲從此沉寂。 直到一九七八年鄧麗君將原有的四段歌詞縮減成兩段唱紅前,這首歌未獲聞問,劉雪庵甚至因此曲在文革中被按上「賣國賊」的罪名下放勞改。一首能使眾人琅琅上口的動聽樂曲,身世如此坎坷,亦頗暗合茶花女瑪格麗特的遭遇,令人期待它將如何被改編演繹。

    文字|鄒欣寧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何曉玫排練時神情凝注於場上舞者的一舉一動:「我會像個求救者那樣耍出魚鉤,希望他們釣一尾大魚上來。」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者化「偶」 「秀」出台灣之美--何曉玫創團作 《Woo!芭比》集結舊作精華與新創

    中生代編舞家何曉玫,一直以來都以精采的獨特舞蹈創意展現她心目中的台灣,從《默島樂園》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對台灣文化的獨特觀察:衝突中呈現美感、以人扮偶凸顯台灣人的表演慾。這回她創團首演,以融合舊作片段與新舞段的《Woo!芭比》,為觀眾獻上她最新的創作思索。

    文字|鄒欣寧、許斌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和「我」共存的幸福--驫舞劇場《我》 舞動三位一體的自我分裂與表演

    為了《我》這支舞,驫舞劇場邀來了兩個劇場大男生:蔡柏璋與黃健瑋,加入這一班全男子舞團,打造這次的集體創作,在磨合與磨練的汗水與幹譙中,卻也衝撞出不同的鮮活思考。黃健瑋說,作品所希望描繪的「我」,是回到較原始性卻非動物性的人的純淨狀態,舞團藝術總監陳武康透露,演出以三個舞者為主,透過「三位一體」的認同與辯詰,回歸到「人所以有幸福感,在於沒有『我』的概念存在」的核心意念。

    文字|鄒欣寧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久未演出的藝術總監朱宗慶亦將親自上台大顯身手。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兩位「不務正業」的藝術園丁--朱宗慶vs.嚴長壽

    今年七月,朱宗慶因為嚴長壽的一通電話邀約,帶著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一起到台東。在那裡,宣布從亞都麗緻退休的嚴長壽才剛創辦的「公益基金會平台」正舉行著花東青少年藝術創作營隊。嚴長壽邀集大批藝文界好友,來到此地和這群原住民少年們分享他們如何走入藝術、為何選擇藝術,以及,若要駐足於藝術世界中,該懷抱怎樣的熱情、執著與努力。 找上朱宗慶,嚴長壽笑稱,全因兩人擁有太多相似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兩個都不務正業!」朱宗慶自一九八六年創立打擊樂團以來,不僅鍾情於創作表演,更致力推廣音樂教育,成立打擊樂教學系統,從多年來台灣打擊樂的學習人口僅次於鋼琴便可見其成效;此外,朱宗慶延展自身的藝術管理長才,歷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等職,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徹底展現「不務正業」的特質。 嚴長壽尚未自亞都麗緻飯店總裁退休前,便堪稱台灣最關注藝文生態的企業家,他從飯店旅館和觀光業的角度出發,熱切著書、演講分享台灣文化永續經營的可能;近年更與花東的地方發展成為「命運共同體」,甚而運作公益平台基金會,以推動最終目標「希望學堂」的設立。 兩位以高度熱忱投身藝術教育的音樂人、企業家,都來到關鍵的時間點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將滿二十五週年,公益基金會平台甫成立一年多,藝文品牌如何走下去?如何介入、深耕台灣在地的藝文生活?本刊特別邀請兩位進行對談,笑談間,感受到最多的,仍是他們身上源源不絕湧出的熱情。

    文字|黎家齊、鄒欣寧、張佳欣、顏涵正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球起舞,在秋天

    不只台灣,在蕭瑟卻充滿詩意的季節跳舞,是許多國家妝點其城市意象的默契;秋天的舞蹈節更是某些城市行之有年的旅遊號召。本刊特別連線里昂、紐約、首爾、荷蘭、英國、香港等六個秋天舞蹈節慶,在紙上遊走、盡覽世界各地舞在秋天的姿彩與鋒芒。

    文字|陳思宏、陳國慧、王如萍、鄒欣寧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洪于倫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美編舞家

    洪于倫 把詮釋的自由,送給觀眾

    雖然出身企業世家,但旅美編舞家洪于倫不愛提這事,強調自己是家中的「藝術家第一代」,獨立性格鮮明。從小在媽媽簡靜惠的引領下接觸藝術、學舞不輟,洪于倫後來卻專攻心理學,直到有一天重新想起跳舞的快樂,才又重回舞蹈懷抱,選擇現代舞起步,還在紐約組了舞團。去年應舞蹈空間舞團之邀在皇冠藝術節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洪于倫也首度在台灣展現自己的創作成果。

    文字|鄒欣寧、許斌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昨日書》
    藝@書

    誰改變音樂?誰被音樂改變?--

    本月介紹的三本書,分別從三種角度書寫音樂與個人、與群體、與國家社會間的關係,行文從抒情散文、夾敘夾議乃至專業論述,堪稱一次音樂文化書寫的小型爆炸,其結果當然繽紛奪目。

    文字|鄒欣寧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 《空間的表演》
    藝@書

    框架之外,讀出新表演

    黑眼睛文化的「劇場手邊書」系列自○七年底開始發行,至今已推出至第九本,端出的菜色也盡是過去較著重劇本和史料的台灣劇場著作少見的方向。近期出版的兩本《空間的表演》與《當代歐洲新舞蹈―表演:反舞蹈、非身體》,更讓人不約而同讀到了一條表演藝術未來的可能路徑―― 框架之外。

    文字|鄒欣寧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舞台上的兩人,是共犯、是情人、是對手,是成雙成對的自我中心主義,也是戀人之間空間緊縮的孤島美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兩人四角的危險關係 揭露愛情殘酷本質--《海納穆勒.四重奏》赤裸呈現動物性情慾

    莎妹劇團導演Baboo,繼《給普拉斯》之後再度和劇場演員徐堰鈴合作,以意象化手法,詮釋德國劇作家海納.穆勒劇本《四重奏》。《四重奏》以法國小說《危險關係》為藍本,兩位演員分飾四個角色,玩著角色扮演的遊戲,著重在性別顛倒的扮演趣味,以及以愛情中情人相互折磨凌遲為比喻的政治角力,突顯了愛情世界中慾望與權力的對立與競爭,犀利地嘲諷愛情的本質。

    文字|鄒欣寧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舞姬》中的舞者Paloma Herrera。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經典舞劇《舞姬》 東方風情中的三角悲戀

    美國唯一的國家舞團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簡稱ABT),暌違台灣十二年後,將再度訪台,以一百卅人的大陣仗,帶來規模宏大、國內尚未曾全本演出的《舞姬》以饗觀眾。這齣由古典芭蕾教父佩堤帕編創十九世紀末的舞劇,結合當時流行的東方風潮,以印度王宮為背景,鋪陳一段三角戀悲劇,不同於公主王子式的童話情節,呈現人性的神秘陰暗。

    文字|鄒欣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納哈林舞作Minus 7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This is Modern! 現代芭蕾魅力迸現

    去年帶來改編自韓國民間傳說的全本舞劇《沈清》,二度訪台的環球芭蕾舞團這次將展現全然不同的舞蹈風景四支舞碼分別是季里安、佛塞、納哈林三位當代編舞家的現代芭蕾作品,也是編舞家首度授權亞洲舞團演出。亞洲舞者如何以詮釋這些精采舞作?值得走進劇院一探究竟。

    文字|鄒欣寧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創作者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臉書世代的生態報告

    鑑於臉書對現代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深深介入影響,莎妹劇團編導魏瑛娟策劃了「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邀請六位新世代創作者余彥芳、許哲彬、蔣韜、李銘宸、陶維均和簡莉穎,共同以臉書為題,發表戲劇、舞蹈、行為藝術與音樂等風格形式不同的六齣跨界作品。

    文字|鄒欣寧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香港「多空間」的演出。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體驗「即興」冒險 看一場表演「球賽」

    將「接觸即興」舞蹈引入台灣的編舞家古名伸,以盛大舉辦的「第一屆國際愛跳舞即興節」紀念自己步入即興的廿虛歲。即興,是表演者不預做編排地在觀眾面前一邊創作、一邊演出,觀眾與表演者一同在表演空間內創造一趟冒險意味的旅程,好比觀看一場球賽。這次的盛會以「流水席」、「大匯演」、主秀「即興舞蹈的光譜」等形式,邀請國內外團隊參與,要讓觀眾親自體驗即興演出的精采多樣。

    文字|鄒欣寧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舞碼,是此次舞蹈節唯一呈現多媒體與舞蹈結合的數位演出。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2世界舞蹈論壇暨國際舞蹈節

    舞壇「下一波」 來台競藝

    已有廿五年歷史的國際舞蹈學院舞蹈節,今年由北藝大舞蹈系主辦,共有來自各國的八所舞蹈院校在台北接力連演,展現新生代的舞蹈活力。同時舉辦的世界舞蹈論壇,則以「舞蹈.新世界.翻轉世界」為主題,探討下一代的兒童舞蹈教育。

    文字|鄒欣寧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余能盛的《羅曼史》聚焦於影響柴可夫斯基其人、其作深遠的數段關係。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羅曼史》

    余能盛 再探柴可夫斯基的愛與樂

    《羅曼史~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與人生》是旅歐編舞家余能盛第四度切入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世界,以芭蕾詮釋其人生與創作的舞劇;以柴氏的《弦樂小夜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編舞,余能盛藉此探討柴氏的數段親密關係。

    文字|鄒欣寧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旱.雨》
    焦點專題(二) Focus

    因為舞蹈,我們看見的比旅行更多!

    認識一個國家或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踏上它的土地,用眼睛和心靈發現不同的生活、飲食、風景但逗留的時間再長,有時仍感到空虛,難道不遠千里來到陌生的國度,只為了印證這片土地一如之前認識、想像的? 比如越南:充滿法式風情的舊殖民地。越戰。嫁到台灣的越南新娘。河粉。葛林小說《沉默的美國人》裡安靜美麗的越南情婦。或者韓國:泡菜鍋。SAMSUNG。韓流偶像劇。媲美好萊塢的韓國電影。緊張的南北韓關係。 這些鄰近國家,曾幾何時已成為台灣人旅行觀光的主要去處,但旅行不只為了看見一片風景,如何看見更深層的文化風景?一場「在地製造」的表演,帶來的驚奇絕對勝過部落客們一再轉手的遊逛資訊,而超越語言藩籬的舞蹈所帶來的衝擊和感動,絕對比走馬看花的旅行讓你看見更多!

    文字|鄒欣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器官感性》中,姚淑芬想處理的,是女人內在的情慾想像和思索。
    即將上場 Preview 姚淑芬與黃嘉祥聯手

    《器官感性》 一場時尚舞蹈大秀

    編舞家姚淑芬繼《婚禮/春之祭》後,再度踏上女性情慾的探索之路,新作《器官感性》重回擷取繁複元素、組合跨領域的創作路線,與時尚設計師聯手炮製一場時尚舞蹈大秀。

    文字|鄒欣寧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 柏林芭蕾舞團首席舞者Polina Semionova。
    即將上場 Preview 第六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顛峰舞星齊聚 綻放永恆精采

    原本每年暑假上陣的芭蕾饗宴「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今年提早上陣,讓愛舞觀眾搶新體驗新舞星、新舞作的精采。依然是各家首席聚集,美、俄、法、德、韓各舞繽紛!

    文字|鄒欣寧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