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慧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身著紙衣裳 《月牙泉》穿越時空探敦煌
多以東方傳統元素入舞的肢體音符舞團藝術總監華碧玉,年度製作《月牙泉》繼二○一○年《水晶瓶中的敦煌》之後,再次以敦煌壁畫為題,結合數位科技,以「紙」作為此次的主要創作素材,「紙與敦煌都是歷史的產物,紙的剝落與敦煌壁畫日積月累的風化,有著類似的時空痕跡。」於是她嘗試將「紙」應用在舞台及服裝上,反思當代社會現況。 全作分為三個段落:〈時空星光〉、〈穿越敦煌〉、〈月牙泉〉。八名舞者由現代出發,走進一千五百年前的敦煌石窟,甚至進到未來。華碧玉指出,「當人類行為愈來愈被電子產品制約,需要聲光影像來滿足感官時,過去唱歌跳舞最純粹的美好與感動是否更值得保存,可供大家省思。」 值得一提的是,舞者所穿的特殊紙製服裝出自服裝設計師翁孟晴之手,有別於傳統的布料設計,尋常的打版、裁縫邏輯全部都得拋棄。她表示,在維持服裝美感的同時,還得兼顧舞者在舞台上表演的需求,「紙的厚度、硬度,都會影響整體造型,充滿挑戰。」而音樂則由董昭民創作,藉由結合紙製服裝與震動喇叭及壓力感應器,透過流變的聲音與影像,從當代的角度解析古文明之美。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落言詮 舞動純粹 陶身體劇場《4》、《8》
極簡美學、專注安靜,是陶身體劇場給觀者最明確可辨的深刻印象,當然,還有以數字編成的舞碼名稱,迄今已發展出《2》、《重之三部曲》(《3》)、《4》、《5》、《6》、《7》和《8》。數字代表舞者人數,不落意義詮釋,編舞家陶冶與夥伴專注於內視「舞蹈」、「身體」的純粹性。時隔兩年再度訪台,將演出《4》與《8》,讓台灣觀眾看到該團對身體的最新探索軌跡。
-
即將上場 Preview 田孝慈與暗黑自我的對話
探索內在的《洞》 讓風吹進來
從卅分鐘發展迄今成為一小時的長篇,七年級編舞家田孝慈的《洞》除了在作品中保持一貫探索肢體表達情緒的可能性外,也試圖將濃稠的黑暗情緒找到開口。甫結束半年的法國駐村,孤身在外的她更能用另一種角度思考「困頓」,對於同世代人的低迷氣氛她感同身受,藉由舞作《洞》,她「希望把這個『口』打開,看看出口在哪,能不能讓一些風吹進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東風西漸的精采 跨域展演的能量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下旬在香港登場,為期一個月時間內,展演多檔亞洲具前瞻性的作品。開幕演出為日本旅德作曲家細川俊夫作曲、德國編舞家莎夏.瓦茲編舞、編自能劇的《松風》,閉幕演出則為由孟加拉裔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編創、取材自印度神話的《輪》,東風西漸的精采組合令人期待。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蔡瑞月國際舞蹈藝術節 為「人文、司法正義」起舞
以經歷過白色恐怖的舞蹈家蔡瑞月之名舉辦的國際舞蹈藝術節,十年來皆是以台灣舞蹈圈少見的社會議題性策展,諸如環境保育、學運世代、政治維權、土地家國等,今年邁入第十一屆,以「人文、司法正義」為題,邀請了日本編舞家石井漠、石井綠、美國編舞家埃立歐.波瑪爾(Eleo Pomare)等,演出上世紀初的經典之作。 當年留日習舞的蔡瑞月曾師事日本舞蹈家石井漠門下,後又隨石井漠得意門生石井綠學習,這次策展人蕭渥廷將師徒舞作選粹,將演出蔡瑞月一九七八年首演的《同舟》重現少女時期的日本青春年華記憶,與石井漠《登山》(1925)以登山比喻人生,別有一番師徒時空交錯的對話趣味。 此外,石井漠的另一之舞作《瘋狂的動作》(1933)則將焦點置於精神病院,重新思考疾病、瘋狂、體制的隱喻。而波瑪爾的《苦酒》(1966)則以美國藍調女歌唱家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為藍本,為探討人權、種族的經典之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世界建築競技場 大師美學在台中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終於正式落成,即將揭幕啟用,讓台中市「再」添一座指標性建築!其實,台中值得建築迷關注的大師級建築還真不少,除了東海大學校園內由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外,台中還有不少精采地標值得造訪,在此特地介紹五處,讓你一覽大師美學、品味其中巧思!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受自由 回到最原始的感動
歷經十年歲月,臺中國家歌劇院在歷盡波折之後,終於迎來正式揭幕的這一天,打造這幢建築的魔術師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與日後將在這幢建築中推出精湛表演的推手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在開幕次日同台,一談臺中歌劇院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讓美夢成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拆解拜物時代 時尚與你何干?
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行世界首演的跨界製作《魔時尚》,由旅荷日裔鋼琴家向井山朋子策劃發想,結合十位舞者、一位鋼琴家、一名建築師,以身體、舞蹈、音樂、空間展現一種觀看時尚的切面,拆解當代拜物時代精神下的消費主義、物質主義等概念。全明星跨國幕後班底中,最大賣點就是建築師伊東豊雄與織品設計師安東陽子合作的舞台設計,這也是伊東的舞台設計處女秀,與外部建築相互輝映。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熱一冷 女舞者的兩款肖像
善於跨界合作,融合馬戲、舞蹈、視覺藝術、音樂的法國導演奧雷利安.博瑞,其作品多嘗試在物理空間與形式中去觸碰事物的邊緣。這次來台演出的《妳怎麼樣了?》與《糾纏》,是其「女舞者肖像三部曲」前二部,演出不只在編舞上展現出截然有別的身體質地,也因著表演者作為「普通人」所歷經不同的舞蹈人生,而幅射出極熱與極冷的舞台景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跨越南北半球 勇士起舞《在一起》
來自屏東的蒂摩爾古薪舞集和紐西蘭的黑色優雅舞團,將在九月合作演出《在一起》。二○一四年,兩團相遇於愛丁堡藝穗節,開始頻繁交流,從遊戲中進行肢體互動,也互相看了對方的作品,發現兩團都有「以歌入舞」的表演質地。目前,兩團利用視訊交流,編舞家巴魯.瑪迪霖則從排灣族與毛利人皆有的勇士舞出發,以「守護」為起點發想。真正「在一起」的成果,九月演出時見真章!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6「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
異域的血汗淚水 舞動的生命回眸
今年的「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邀請了三位旅外舞者烏帕塔舞蹈劇場的田采薇、日本無設限舞團的簡麟懿與美國White Wave舞團的洪綵希,發表其編創作品,他們從異域生活的經驗中,轉化出創作的基底,回眸生命經歷過的種種。而除了各自發表舞作,此次也加入多媒體影像導演周東彥,與三位編舞家一同編創新作《漫遊此刻》。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2016科技藝術節登場
《立體聲》3D呈現 舞在虛實之間
本屆台灣科技藝術節,以「潮」為名,由邱誌勇策展,以科技藝術、流行音樂、生活親子為元素,力求讓向來冷調的科技藝術融入日常生活,匯集國內外共六檔演出,包括台南人劇團《Solo Date》、安娜琪舞蹈劇場《Second Body》、耗資八百萬由陳鎮川主導的《潮派對》、黑色流明的《X_Xroom》、山豬影像《小王子》等,其中來自丹麥的Recoil Performance Group《立體聲》STEREO,將帶給觀眾不同於以往的視覺經驗。 雙人舞《立體聲》以3D圖像世界呈現,觀者必須配戴3D眼鏡觀看,編舞家Tina Tarpgaard近年創作多以當代科技與視覺藝術結合,本作舞者身體周圍的空間崩塌,人與空間的互動透過科技得以無限延伸,讓舞台處在現實與非現實的交界,時而捲起,時而滑開,為劇場的幻覺衝擊體驗開啟全新章節。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我們開了好的公路,就看藝術家怎麼飆
繼去年音樂廳休館四個月「微整型」,今年輪到工程規模更大的國家戲劇院,為期八個月的工期將從七月開始,展開演出設備、系統、安全設施、觀眾席區域的全面升級、更新。但對觀眾來說,這次的重點修復工程幾乎是隱形的升級計畫,難以讓觀眾一看便知,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我們開了好的公路,就看藝術家怎麼飆。」「把使用權交給藝術家,使用新劇場後的演出成果就交由觀眾來評斷。」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三項目翻新改造 戲劇殿堂重回青春
跟音樂廳一樣邁入卅年,陪伴多少觀眾一起哭一起笑的國家戲劇院,在這次為期八個月的整修中,到底是要更新哪些項目,以便回春重迎下一個卅年?這次的重點除了跟音樂廳整修一樣都有的舞台地板、座椅、隔音門的更新外,最重要的是將舞台設備全面升級,讓劇院從廿世紀來到廿一世紀,提供藝術家更多揮灑創意的可能!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白臉的克拉普 貝克特的意象劇場
讓角色以長時間的靜默,日常動作的重新編排,在羅伯.威爾森的舞台上不是新鮮事,他與貝克特某種程度上都視語言為不可信任的表達,一切文字註定指向空無,語言作為溝通的形式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在《最後的錄音帶》中,威爾森飾演的白臉老頭克拉普,手持香蕉彷彿手持著槍,喃喃自語,自我質疑,偶爾跳舞,以無意義的意象將貝克特的劇本與角色的內在具象化
-
焦點專題 Focus Q:後輩 賴玟君 A:前輩 鍾欣凌
演喜劇 是一種走鋼索的藝術
她們都是北藝大戲劇系的畢業生,也都有著令人一見印象深刻的胖胖可愛外型「粉紅豬」鍾欣凌從舞台演到影劇,拿下金鐘獎證明自己的實力,近幾年在劇場中相當吸睛的賴玟君,表演備受矚目她們是大多扮演讓舞台愉悅輕鬆的角色,卻深知喜劇背後不一定總是明亮,也有悲傷、無奈,知曉月之暗面才能當舞台上的暖陽。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教你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這是八十歲的小野洋子致贈網路世代的箴言,輕薄且寓意深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間,她花了百日,以一天一則的速度進行一個網路行為事件,分享她的觀察、思考,她提供一個情境,予人不只一個選項的選擇,要人打破慣習,重新審視生活中微小的物事,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書,而是教人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瑪華.香卡 舞動古典優雅的印度傳統
《寶萊塢生死戀》自一九一七年以來被翻拍無數次,而二○○二年上映的版本是其中之最,本次來台演出的瑪華.香卡(Mahua Shankar)就曾在這部堪稱印度的國民電影中參與演出。 香 卡十四歲時投入印度古典舞蹈的傳奇性代表人物Pandit Birju Maharaj門下,是當時最年輕的弟子,如今已是印度表演藝術家的佼佼者。本次來台演出的是有兩千年的傳統,北印度最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卡薩克舞蹈 (Kathak,另譯卡達克),這位寶萊塢明星不只傳承,也擅於從傳統翻出新意,卡薩克的快速腳踏、連續轉圈,與優雅肢體為特色,都承襲自古典宮廷的高度 審美精緻文化傳統神話來源,與中世紀以來的伊斯蘭文化。 有趣的是,本次節目在音樂選擇上亦結合中西特色,除了有在印度被譽為樂器之王的塔布拉鼓(Tabla)、具廿條弦奇幻音色的西塔琴(Sitar)外,還有小提琴配合。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策馬進3城」 舞出對嘉義的想像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與雯翔舞團自二○一二年首度合作開創「嘉義新舞風」,年年邀請三位編舞家發表作品,這個年輕創作者的演出平台,過去四年分別以「速極」、「未來式」、「看不見的溫度」、「獨語」為主題進行編創,至今已邁入第五屆。 有趣的是,今年度以「策馬進3城」為題,除了邀請台灣民謠學者簡上仁彈唱鄉土歌謠引述諸羅意象外,亦首度邀請編舞家實際駐地進行文史採集,三位編舞家蘇品文《Spirit》、黃懷德《3》及鄭伊涵《四人房》將納入地方的土地風格進行編創,比如黃懷德《3》即是「山」,從嘉義的古名「諸羅山」出發,演繹山的地方風采。 除此之外,今年度亦邀請雲門2舞者李尹櫻進行講座分享,邀請鄰近社區民眾及國高中學生共同參與,推廣與擴大對舞蹈的想像。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讓舞者成為水 找尋變動不居中的身體
向來理性先於感性的林文中,一路在創作上留下清晰的思考軌跡,之前的《長河》、《空氣動力學》從思索身體如何動,鍛造賦予舞者群體如水、如風變幻莫測的型態,而新作《流變》則試圖走得更遠,物質(身體)表現非物質(水)的流動方式依然是本次創作母題,但他這次不去模仿水,而是要舞者成為水。「我們不再去扮演波光粼粼,而是利用身體的皺褶、關節的鬆緊而去強化水的閃動、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