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平
-
戲劇 美國音樂劇教父史蒂芬.桑坦的童話變奏曲
七年級導演林家億 原汁呈現《拜訪森林》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五年級的導演林家億,砸下數百萬,購買百老匯的演出版權,打造全版英文音樂劇、美國音樂劇教父史蒂芬.桑坦的名作《拜訪森林》。林家億認為該劇運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用現實社會的態度去檢視看待童話裡原本綺麗的世界,讓大家在捧腹大笑之後也能去反思許多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閃亮的明星舞者
在國際舞壇綻放耀眼光芒—許芳宜
被美國媒體譽為「瑪莎.葛蘭姆接班人」的巨星級舞者許芳宜,今年將帶著八十歲的葛蘭姆舞團來到台灣演出,完成她多年的心願;而身為首席舞者的她,也將有更多時間留在台灣展露舞技,並尋訪更多舞蹈的新視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座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
地下兩層地上六層,總坪數七千五百坪的誠品信義店,涵括三千坪的書店空間,三十萬種、超過百萬冊書籍,誠品老闆吳清友說:「我要打造一座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使這裡成為台灣面向世界的文化窗口。」
-
戲劇 法國導演,兩岸演員
《敲天堂之門》用契訶夫辯證台灣認同
培松地認為契訶夫的台詞很多都是關於過去的記憶,要準備走向新未來的當下,即使放在今日,仍然擲地有聲發人深省。他請演員從《櫻桃園》、《凡尼亞舅舅》、《海鷗》、《三姊妹》等劇本各自選出台詞,再從選出的台詞去組織起整齣戲的輪廓,在台灣歷史很微妙的時間點排練這個戲,訴說著生活中關於愛、關於身分認同、關於歸屬、關於未來。
-
戲劇 以魯迅《故事新編》的〈奔月〉為靈感來源
《英雄密碼》 顛覆后羿與嫦娥
符宏征解讀后羿與嫦娥的神話,並不想落於俗套,而是去顛覆和解構:「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嫦娥在另外一個地方比較安適,想要離開,真的有那麼不可原諒嗎?」
-
親子 中國版的「哈利波特」
北京大型魔幻兒童劇《迷宮》前進台北
中國劇場先鋒派的著名導演孟京輝,以一千兩百萬打造的商業製作,《迷宮》雖是一齣兒童劇,描述一個小男孩因為貪玩而掉入神秘的地底迷宮,冒險的故事,夢幻的場面被稱為中國版的《哈利波特》。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莫札特歌劇
《後宮誘逃》Die Entfuhrung aus dem Serail(K.384) 劇情 三幕歌劇,故事背景為十七世紀的土耳其。女主角西班牙貴族康斯坦絲,在航海中遭打劫,與僕人布隆蒂及佩迪里歐一同被賣到土耳其後宮。男主角貝爾蒙特聞訊趕往營救,密謀誘逃大計,卻遭守衛歐斯敏從中作梗,事跡敗露即將受死,幸而原本有意追求康斯坦絲的蘇丹王大發慈悲,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局皆大歡喜。 創作背景 由劇場監督斯特凡尼(Gottlieb Stephanie)編劇,充滿當時維也納最流行的土耳其東方色彩;莫札特亦突破傳統義大利歌劇樂曲傳統,改以附有說白的德文說唱劇(Singspiel)寫曲,並要求演唱者同時扮演角色,建立歌唱與戲劇結合的歌劇形式。 首演時間 一七八二年七月十六日在維也納宮廷劇院上演,同年八月四日與康斯坦絲.韋伯結婚,熱戀中的莫札特刻意安排劇中女主角與妻子同名。 經典角色 帕夏(Pasha Selim)/土耳其蘇丹王──獨白者 貝爾蒙特(Belmonte)/西班牙貴族──男高音 康斯坦絲(Konstanze)/貝爾蒙特的未婚妻──女高音 布隆蒂(Blondchen)/康絲坦絲的隨身女僕──女高音 佩迪里歐(Pedrillo)/貝爾蒙特的僕人,布隆蒂的愛人──男高音 歐斯敏(Osmin)/賽林姆官邸守衛──男低音 發燒曲目 1.〈康斯坦絲,想到又能再見你一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賞莫札特──10部相關影音製作
1.《阿瑪迪斯》 Amadeus 以義大利籍作曲家薩律耶里晚年割腕自殺獲救後,娓娓道來莫札特的一生,彼得.謝弗根據自己的原創舞台劇本重新編寫成電影劇本,在導演米洛斯.福曼執導下,奪下一九八四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莫瑞亞伯拉罕)、導演、改編劇本等八項大獎,讓莫札特重新復活在每個人的心中,這個版本因為電影的普及幾乎讓人信以為真,讓世人以為這就是莫札特的真實一生。 2.《非關莫札特》NOT MOZART 為了紀念莫札特逝世兩百年,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為Channel Ⅳ電視台拍攝的電影短片計畫,配樂是荷蘭作曲家安德里森(Louis Andriessen),結合前衛劇場與舞蹈音樂的作品,充滿文字的畫面,十足的格林納威影像風格。坊間販售的DVD,同時集結了其餘五部短片,與莫札特有關或是無關的短片,例如:莫札特音樂改編成的爵士樂演奏,以莫札特巧克力為主題等,從莫札特聯想出來的精采短片。 3.《永遠的莫札特》Forever Morzart 法國導演高達在一九九六年拍出的 《永遠的莫札特》,除了配樂與莫札特有關,還有片尾的小男孩彈奏莫札特的音樂外,和莫札特沒什麼關係的一部電影,高達虛擬出一場戰爭,探討戰爭的種種與意涵。 4.《從毛澤東到莫札特》 From Mao to Mozart─Issac Stern in China 一九七九年六月文革結束不久,小提琴家以撒.史坦(Issac Stern)以西方音樂大使的角色來到中國。他在惡劣的演出環境下與李德倫指揮的中央交響樂團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並在上海演出法蘭克與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當時正逢盛夏,台下一片白衫扇影。群眾反應熱情,觀者無不動容。巡演過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兩個彼得,毀了莫札特?
莫札特想都沒想到,在兩百年後,他的名字竟然栽在兩個名字一點都不起眼的Peter手上,一個是英國劇作家彼得‧謝弗,一個是美國導演彼得‧謝勒斯。前者的舞台劇本拍成電影《阿瑪迪斯》;後者重新詮釋執導莫札特的三齣歌劇,場景搬到紐約大都會,演成現代都會男女的愛情故事。
-
戲曲
《天下吳男事》全是關於女人
由吳兆南與弟子聯手演出的《天下吳男事》,推出了全是關於女人的段子,其中〈貴妃醉酒〉一段,高齡八十的吳兆南還將親自上陣,彩扮楊貴妃。
-
戲劇
亞洲版《吉屋出租》莫文蔚主演
《吉屋出租》的主題,受到浦契尼經典喜歌劇《波希米亞人》的啟發,編劇兼作曲者拉森成功地用音樂傳達出作為一個人內心的種種渴望、孤寂、期盼與奮鬥。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劇中人,但這些人並沒有被打倒,反而迸發出更生猛、更幽默的活力與死亡角力,在困扼的現實中依然保持青春和樂天的奮發精神,令人動容。
-
戲劇
吳念真 演出台灣阿嬤的生命力
吳念真醞釀多年的作品《人間條件2她和他生命中的男人們》,是一篇台灣女人的史詩,讚揚台灣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韌性與堅強孕育出今日的台灣與未來,同時譏諷台灣男性對家庭的不重視,相對於女性,男人只剩一張嘴。
-
戲劇 戲裡戲外誰要殺總統千金?
《K24》玩弄美國影集式緊湊懸疑
《K24》發音取自chaos,意思就是「混亂」,劇中大量運用電視影集的視聽元素,每集有一個單元主題,情節緊湊,引人入勝,每集結束前留下劇情懸疑與蛛絲馬跡,吊足觀眾胃口。
-
戲劇 六年級後段班的社會觀察
《思樂冰與紅白機》 反映未來世代的價值觀
《思》劇由七個主題片段組合而成,分別反映出我們即將面臨到的下個世代的價值觀,看來美好的標題卻都是殘酷的現實。將由五個演員演出,結合影像的敘事手法與時代感強烈的音樂,並以改編兒歌帶出懷舊的氣氛與反省的邏輯。
-
戲劇新訊
一晚兩齣戲 風格取材歡迎來比較!
臨界點劇象錄這次企圖呈現「比較劇場」,藉由一個晚上兩齣各五十分鐘的作品,讓觀眾對兩個作品的本質或精神做出關連性的比較。這次演出創團導演田啟元的《白水》,另一齣是編導鍾得凡受田啟元影響而創作的作品《Touching In The Rain》,讓觀眾得以在同一個空間、時間看到兩部臨界點前後相距七年,在語言風格、取材編作方式有相當同質性作品的演出。 《白水》改編自《雷峰塔傳奇》其中的〈水鬥〉一折。文本中的四個主要角色,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全由男性演員飾演。《Touching In The Rain》則從董賢和漢哀帝的斷袖之戀開始,交錯著希臘神殿武士們間的愛慕,如歌如詩般進入歷史和文學中的男性情誼,轉借詮釋的故事包括:希臘神話、白先勇《孽子》、聖修伯里《小王子》、吳繼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中同時兼具男女兩性特質的故事。(田國平)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擊樂的天才十問
Q1:什麼是「打擊樂」?是不是有聲音的都算打擊樂?何時開始蓬勃發展? 「經由敲擊或摩擦物品,所產生的悅耳音樂」是打擊樂最簡單的定義,但在音樂家及演奏家的巧思下,打擊樂器的範圍無所不包,敲擊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國內作曲大師金希文的作品中,曾經把大豆灑在大鼓上、台北打擊樂團上月甫舉行的「純粹II」演奏會,用刮鬍刀來刮鈸、韓國的Cookin廚師秀,切切剁剁的菜刀砧板也成了美妙打擊樂器;甚至許多用來製造音效的吹類樂器,如滑笛、火車笛、鳥笛,也被歸類成打擊樂器的一種。 現代作曲家很喜歡在打擊樂的世界裡發揮無盡創意,國內作曲家錢南章曾經作過一首《玩具交響曲》,跑去玩具反斗城買了一堆火車、玩具鋼琴等會發出聲音的玩具,配合打擊樂團伴奏,團員忙著操作玩具及演奏,台上台下玩得不亦樂乎。 從西方古典音樂史來看,打擊樂長久以來便是管絃樂團中的一員,而一九三一年算是一個轉捩點,法國作曲家瓦瑞斯(Edgar Varese)寫下作品《電離》Ionisation,是西方世界第一首完全為打擊樂器而寫的音樂作品,一九三六年匈牙利作曲家貝拉.巴爾托克(Bla Bartk)的雙鋼琴和雙打擊樂曲Sonata for Two Piano and Percussion,更喚起樂界對打擊樂可塑性的重視。一九六二年全球第一個打擊樂團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成立後,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從事打擊獨奏樂曲的創作,造就了打擊樂的蓬勃發展。 Q2:成立一個打擊樂團的基本樂器有哪些? 台灣目前三大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打擊樂團、十方樂集,都屬於西方綜合性的打擊樂團,樂團內除了常見基本樂器:鐵琴、木琴、小鼓、大鼓、定音鼓,以及中國鑼鈸外,當然還有其他來自各國的各式各樣打擊樂器,例如:拉丁鼓、爵士鼓,以符合曲目演出需求。在傳統國樂團中,西洋的定音鼓、鐵琴、木琴甚至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國外有些單一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團,例如:木琴六重奏,或是以各式各樣木琴、鐵琴為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可不知的擊樂關鍵名詞
常見打擊樂器 2956字 三角鐵triangle 一八五三年,李斯特(Granz Liszt)在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首演時,給了觀眾一個大驚奇:樂曲中有一段三角鐵的獨奏。三角鐵與絃樂器交替演奏如銀鈴般的顫音極為巧妙,此曲因而冠上了「三角鐵協奏曲」的暱稱。 事實上,三角鐵清脆透徹的音質不但可增加管絃樂細緻的音彩與強化拍子的節奏感,亦可給予戲劇性的快速音群,而增加樂曲明亮的效果。這個古老的敲擊樂器,最早可溯自西元二千七百年前的埃及祭典樂器:西斯塔(Sistrum)。右下或左下的缺口,是為確保良好的共鳴和音高。底邊音最低,等腰上段的音較高,反復快速敲擊角隅的兩邊,或在三角內劃圓圈輪擊,則能產生滾奏roll或顫音thrill的效果。 響板castanets Castanets源於西班牙文castane,意思是栗子,兩者的形狀或結構彼此相似,如湯匙凹槽面的兩塊木板,以繩索聯繫。響板是西班牙民俗舞蹈中常使用的傳統樂器,最常見的是佛朗明哥(Flamenco)舞者雙手各持一付響板,邊跳舞邊打出節奏,近代管絃樂團中所用的響板,已改用木柄裝置,舉手搖動,即可擊出聲音。 法雅的芭蕾音樂「三角帽」、比才的「卡門」都可以聽到響板的演出。 鈴鼓tambourine 以色列人穿越紅海避開埃及軍隊後,即以鈴鼓樂慶祝族人的重生。鈴鼓以圓木作框,張以一面膜皮的手鼓。框上裝有成對的鈴片,而框架通常是圓的,不過也如六邊形(智利)、八邊形(中國)、長方形(埃及)、甚至是正方形 (西班牙與葡萄牙)。 經由手指、指關節、膝蓋的敲打,或是直接以鼓棒敲擊,還有以潮濕的大拇指摩擦鼓面發出嗡嗡聲響,柴可夫斯基《胡桃鉗》有用到。莫札特是最早將鈴鼓納入交響樂的作曲家之一。 鈸cymbals 中國使用各種類型的鈸已有數百年之久,小自戲曲中成對的小鐃鈸,大至蒙古廟宇中所用直徑一百公分的鈸。而鈸最早出現在
-
戲劇 南美魔幻寫實巨著 搬上荒山劇場
《百年孤寂》台灣版 重現馬康多城的起與落
《百年孤寂》有著馬奎斯經雕細琢的動人文字魅力,讀了第一頁,便讓人欲罷不能;Baboo以寺山修司電影《田園死神》的超現實意象,加上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長鏡頭的悠悠凝視,作為這次在台北藝術大學荒山劇場演出的基調,將馬奎斯書中預言家的角色,換成台灣說書人的角色,將拉丁美洲的生活經驗,和台灣的本土經驗加以連結。
-
戲劇 不要忽視這位七年級劇場新導演
楊景翔作品《囚:》 檢視家庭暴力下的創傷心靈
楊景翔由精神分裂者的角度,檢視家庭暴力為患者帶來的身心傷害,揭露看似幸福的家庭生活底下充滿暴力及病態的行為。劇名《囚:》其實代表了整個作品的意境一個人被關在斗室裡,冒號則有延伸詮釋的意圖。
-
戲劇
流浪的藝術家 搬演生命的獨腳戲
林懷民將文化獎獎金捐出成立「流浪者計畫」,獎勵年輕藝術家到海外從事「貧窮旅行」。極體劇團(今年更名梵體劇團)的傅子豪與瘋狂劇場的王瑋廉已流浪歸來,與吳文翠、胡心怡,設定好遊戲規則,各自以「在路上」的主題,廿五分鐘的獨腳戲,分享他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