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平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進出在生死間的神秘儀式
《響》的演出中,液體有節奏地從玻璃甕中滴落至十三個透鏡中,四個舞者如同蓮花一般,在燈光下緩緩舒展開來,像復活的花崗岩雕像,在細沙和光影中、內斂且不疾不徐地移動著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與碧娜‧鮑許一起存在……
碧娜‧鮑許一直到今天都堅持不肯發行作品的DVD,萬一錯過了演出,我們只能夠靠著口耳相傳、有限的作品錄影帶、電視台的訪談、舞團的畫冊來一窺究竟:那傳說中積滿舞台的水與那隻肥碩癱在舞台上的河馬,到底是怎樣的舞作?
-
戲劇 偶戲《悟‧空來也》告訴你
戈壁沙漠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
「無獨有偶」的作品首次加入京劇元素,以京劇中耳熟能詳的角色孫悟空為主角,加上京劇中的臉譜與象徵符號,結合現代偶劇形式,並運用現代劇場的特性,重新建構天地人三者空間的關係。
-
戲劇
這一夜,Womem來當家
《這一夜,Women說相聲》探討的是為何自古女人就不說相聲的這種奇特現象。這回三個女人與賴聲川運用其擅長的高級幽默,帶領觀眾從古老的「裹腳族」到新時代的「劈腿族」,用笑聲和哲理剖析女性所面臨的種種挫折與抉擇。
-
電影
電影版《歌劇魅影》,搶先登上國家劇院
知名音樂劇《歌劇魅影》電影版,搶先在音樂劇演出前登上了國家劇院,也成為國家劇院破天荒第一次放映的電影!這部電影醞釀超過十年,劇情與音樂劇亦步亦趨,連女主角的造型,也完全照著原版的莎拉‧布萊曼設計
-
舞蹈新訊
《瞬間之王》展現秦kanoko的舞踏魅力
秦Kanoko本名為武藤利香,生於日本北海道最北端的利尻島,一九八八年加入以北海道小樽市為活動據點的舞踏團體「古舞族阿爾泰」,師承舞踏表演者栗太郎,是日本舞踏大師土方巽的第三代弟子。秦Kanoko獨立演出後,認識從事社會運動劇場的男友櫻井大造,近年來,幾乎是日本、台灣、菲律賓三地長期移動,與勞工、視障團體合作,為「純日本」的舞踏文化發展異地再生色彩。 長期在台灣耕耘的秦kanoko,今年在台正式成立「黃蝶南天舞踏團」,創團作《瞬間之王》,創作動機源於過去對於飢饉的記憶。舞踏表演者靜止不動的身體,是由昆蟲急速飛行的軌跡形成的。就像是一隻可以看到食物逐漸腐敗速度的眼睛一般,一個可以為了一瞬間而忍耐幾百年的身體,對於舞踏表演者而言是必要的條件。秦kanoko嘗試著為那些尚未被社會規範所制約,不被體制所回收的身體與肢體,在現今生活中加以定位。(田國平)
-
舞蹈 拆解東西方舞蹈元素,拼貼舞者生命與記憶
《支離破碎》照見文化差異
《支離破碎》其實是在支解東西方舞蹈的動作,解構成最單純的動作語彙,最原始的動力來源,便可以清楚地發現人類的舞蹈動作因文化的不同所產生的巨大差異。再因每個人的個別特質、個性與不同的生命經驗,重新詮釋與重組。而反映出華人在三個不同國際都市,不同環境下的生活狀態。
-
舞蹈
舞蹈新訊
融合芭蕾優雅與佛朗明哥的狂野 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訪台演出 一個迴轉,一個踏步,佛朗明哥舞蹈充滿著吉普賽驕傲的血液。荷西‧葛雷戈的最大成就,便是將安達魯西亞安的佛朗明哥,從Tablao小酒館裡的狂野熱情,帶到了百老匯的舞台,讓世人有機會欣賞到佛朗明哥的奔放以及音樂中的野性,沙啞低沉的嗓音,,時而激昂,時而內斂,直達靈魂深處。 來自佛朗明哥世家的荷西‧葛雷戈二世,父親於二○○○年十二月因心臟衰竭與世長辭,雖然從小即在耳濡目染與父親的嚴格訓練下學會佛朗明哥舞蹈,但他正式的舞蹈課程是在他十七歲進入西班牙國家芭蕾學校才開始。 畢業後加入卡蜜拉芭蕾舞團,並以首席舞者的身分隨團到歐洲、非洲與中東等國巡迴演出,他精湛的舞藝、傑出的表現很快便受到了各界的矚目與好評,讓他很快在芭蕾舞這個領域闖出了一片天。 但他血液流著拉丁民族與生俱來的澎派熱情,與對佛朗明哥舞蹈難以割捨的喜愛,因此他於一九八六年創建了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於歐洲、日本、蒙地卡羅等地表演,同時他也加入父親的舞團,在美國各地表演。 葛雷戈二世將古典芭蕾舞的線條美感融入了佛朗明哥舞,自此他狂野不羈的舞步多了些許的精緻優雅。一九九六年,舞團初次在洛杉磯公演,洛杉磯時報報導:「荷西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從父親的陰影中走出來,現在他是一個獨特的巨星,散發著屬於自己的光和熱」。 荷西‧葛雷戈佛朗明哥舞團沒有華麗炫奇的舞台燈光與佈景,但是透過舞者的擺頭、聳肩與急速動感的跺步,強烈的節奏釋放著熱情與魅力,讓人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與節奏鼓掌吶喊。 喚醒自由奔放的舞蹈熱力 林志斌爵士舞展《爵醒》 文字 廖俊逞 和爵士樂不受拘束、即興多元的風格一樣,爵士舞也是一種在本質上,散發著自由和熱情的舞蹈形式,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地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爵士舞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抒發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表
-
電影 藉著紀錄片,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紀錄片像是通往世界的一扇窗,透過紀錄片,延展我們的生命經驗,透過種種不同的觀點,開拓我們的視野。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今年邁入第四屆,總共有「台灣獎」、「國際競賽」、「亞洲競賽」等三個競賽單元,還有七個國際觀摩單元,一共放映四十多個國家共計一百二十二部作品。其中「特別放映」選了今年在世界影壇引起極大爭議的紀錄片《虛擬公路181》。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導演勞勃‧阿特曼電影鏡頭下的喬佛瑞芭蕾
《舞動世紀》刻劃舞團浮世繪
電影《舞動世紀》以芝加哥喬佛瑞舞團為案例,鉅細靡遺地呈現一個舞團的日常細節:舞者上課排練,總是圍著黃色圍巾、趾高氣昂的藝術總監,維持著他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發言;舞者們在背後偷偷模仿總監的一言一行;鎮日勞力不勞心的舞者,私生活究竟如何?舞團要藝術成就還是要追求利潤?二者要如何兼顧?
-
戲劇
《跑路天使》讓蔡琴與江美琪同台飆歌
「你知道澳門有多少賭場嗎?!呵呵!十三個!比澳門的教堂還多一個,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有錢就是上帝啊!!」 《跑路天使》的故事場景發生在賭場比教堂多的澳門,蔡琴這回飾演澳門月光夜總會的紅牌歌女戴安娜,因目賭一樁殺人血案遭黑道追殺,警方為保護目擊證人,而將蔡琴秘密送到台灣的修院,假扮修女藏身於修院中,豪爽的歌女搞得修道院天翻地覆,並與保守的修道院院長金燕玲產生衝突,院內的唱詩班卻又在假扮修女的指揮領導下有了嶄新的面貌,就在準備要為教宗獻唱前夕,蔡琴遭黑道抓回澳門,修院的眾修女們,用歌聲排除萬難,渡海救人。 流行歌曲搖身一變成聖歌 果陀年度大戲《跑路天使》,構想來自於黑人女星琥碧‧戈柏主演的電影《修女也瘋狂》,導演梁志民當年就想要將這齣家喻戶曉的電影改編成音樂歌舞劇,音樂性強,角色的特殊,內心的掙扎、困惑都非常適合以音樂表現。 蔡琴以爆炸頭花枝招展的歌女,與端莊的修女造型現身舞台之上;金馬獎與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當年是以歌星的身分轉行演電影,這次特地從倫敦趕來共襄盛舉;音色乾淨的江美琪飾演的苦旦小修女,將有爆炸性飆歌的表現。 《跑路天使》的音樂性非常強,還有黑人福音的唱法,並且改編許多膾炙人口的國語流行歌曲,重新編曲,全新唱法,由長期與果陀合作的櫻井弘二編曲,音樂總監詹凌駕把關。一開始有劉文正的〈誰在眨眼睛〉在夜總會火熱登場,張惠妹的〈姊妹〉,梁宏志寫蔡琴演唱的〈讀你〉,〈YMCA〉以及唱詩班獻唱王菲的〈我願意〉,全被徹底改造,支支動聽,令人陶醉。梁志民表示許多流行歌曲,有些原本就源自讚美主的聖歌,這回又將其改回聖歌唱法。 梁志民給了舞台設計王世信一個大難題,教堂要有舞廳的感覺,舞廳要有教堂的味道,五十幾個複雜的場景變化宛若電影,最後是靠著左右兩個旋轉舞台,與中間的自動平台,創造出舞台上千變萬化的效果。 演員歌舞水平大幅提升 梁志民表示,這一次挑選演員時,驚覺到演員歌舞水平大幅提升,以前每次audition(演員甄選)時,來了三、四百人,卻沒一個可用,這次audition時,設下嚴格關卡:一.九到十二月底的排戲期間,時間必須能夠完全
-
戲劇
戲劇新訊
用小丑詩意的眼光看世界 《異境詩篇》戲謔中有哀傷 到底什麼是小丑?難道他就是紅鼻子、黃捲髮、大鞋子,滿臉塗白作一些誇張逗趣的動作以博得觀眾一笑而已嗎?小丑除了搞笑,就沒有個性,沒有悲傷,沒有使人感動的力量嗎?曾於法國「賈克樂寇」戲劇學校修習小丑課程的劇場女演員馬照琪,回國後首度發表個人編導作品《異境詩篇》,希望讓國內觀眾認識不同面貌的小丑,並藉由小丑這面鏡子,映照出人類世界的荒謬與自以為是。 馬照琪表示,小丑表演有兩大系統,一種是馬戲團式的小丑,抹白臉,穿著誇張逗趣,以體操動作和特技表演取勝。另外一種,稱之為個性小丑,不同於馬戲團小丑炫麗的技巧與特技,個性小丑回歸到生活,以孩童般單純而直接的邏輯來面對這個世界,默片演員卓別林、曾兩度來台演出的斯拉法《下雪了》即是個性小丑的典型。舞台上的個性小丑不為搞笑,而是釋放靈魂裡天真、脆弱、可笑的一面,觀眾從笑聲中與小丑互動,同時瞥見自己內心的純真和孤獨。 《異境詩篇》以法國詩人賈克‧佩維(Jacques Prvert)的詩作為文本。賈克‧佩維是法國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受歡迎的詩人,他的詩簡單而直接地呈現戰後法國殘敗而淒美的內在風景,充滿想像又不失人道主義關懷。馬照琪認為,他的詩在今日讀來,仍傳神地反映現在這個世界的瘋狂與對立。 《異境詩篇》融合默劇、面具、即興喜劇等小丑表演元素,在紅樓劇場這個充滿酒館氣氛的空間中,運用小丑脆弱而天真的特質,進入詩的意象與動態之中,「感受」到一首詩的精神。馬照琪形容,《異境詩篇》如同廢墟裡的嘉年華,讓觀眾捧腹大笑之餘,又能反思生存處境的困窘和無助。 虛擬與實境的蒙太奇 《盜火計畫》反諷八卦文化 在媒體氾濫、眾聲喧嘩的時代,從事媒介創作的藝術家如何作為敏感尖銳的感知介面,呈現渺小個人在科技文明的龐大驅進潮流中不斷流動的位置?泰順街唱團編導、目前就讀北藝大科技研究所的湯濰瑄的新作品《盜火計畫》,即透過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影像蒙太奇手法,運用電腦數位媒介,諷諭媒體「看圖說話、自導自演」的泛八卦現象。 湯濰瑄的作品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偶戲新玩意之二
融合影戲與電影蒙太奇 三盞燈玩出奇幻光影戲
走進華山特區果酒禮堂,戲碼是《火燒盤絲洞》,原本以為是傳統的皮影戲,卻彷彿看了一場電影,遠景、中景、近景與特寫的切換,還有蒙太奇的說故事方式,都令人大吃一驚,《西遊記》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卻被這樣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 真人與偶同台以影子呈現演出,孫悟空在剎那間能變成蒼蠅,還有變成老鷹的慢動作,以黑影為主體光影戲,竟然出現白色光的蜘蛛網,結束前,鏡頭還隨著師徒一行人在群山間移動,前台看得匪夷所思,這些神奇的效果到底是如何達成? 三個光源切換場景,寫腳本也畫分鏡圖 來到兵荒馬亂的後台,一切豁然開朗,傳統的皮影戲只有一個光源,而後台有三個光源,三個賽璐片的鏡框預設好的場景,當一個場景在進行時,另兩個正在換景、布置人員就定位,光源一切換,就會在瞬間換了一個場景,就像是電影裡的蒙太奇手法。 這是一個大師班的研習成果發表,參與的學員是來自亞洲的四位與台灣的十五位藝術工作者,這次的工作經驗與學員以往作戲的經驗非常不同,故事腳本出來的同時,必須同時做好類似電影的分鏡圖,而非一般戲劇裡的場景,思考的模式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因為觀眾是透過鏡頭畫面來瞭解劇情的。也因此,同樣是兩個人在對話,因為遠景、近景、特寫,或是角度取景的設計,就可以變化出好幾個鏡頭,頻頻切換讓後台人仰馬翻好不熱鬧。 立體影偶面具頭上戴,廢物利用玩出新奇點子 大師是來自美國的賴瑞里德(Larry Reed),耶魯大學學士、主修法國劇場,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士,具有演員、舞者及電影攝影的訓練背景。到峇里島拍攝皮影戲紀錄片時,愛上了皮影戲,留在當地學習六年並成為具有正式演出資格的達朗(Dalang,皮影戲演師,具有教士般的崇高地位)。 賴瑞里德融合傳統影戲及其在舞蹈、劇場、電影方面的才能,研發出獨特的影戲面具及手持燈光設備,影偶雕空的雙面面具立體交叉當作頭飾,與演出者合為一體,這樣方便一邊演出還能看到影子投射在布幕上的效果。 創造出台前種種驚奇的電影效果,後台看起來都像廢物利用,里德強調這些效果都可以自己在家中玩出來,然而里德帶來的Know How,也許將帶給
-
採訪現場ON THE SPOT
獅子座慕提,君臨台北城
開演前的史卡拉愛樂樂團有著南義大利的熱情與淘氣,等慕提的指揮棒一舉起,就開始嚴肅起來,指揮台上的慕提,氣度非凡。慕提表示指揮是要對每件事負責的:「站在公眾前面的指揮就是演出品質的一種保證,表示這個演出是在他認可的情形下進行的。」
-
舞蹈 挑戰《莎樂美》之二
跳著佛朗明哥舞的《莎樂美》
二○○四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莎樂美》,擅長以鏡頭捕捉舞蹈美感的電影導演索拉,和阿依達‧葛梅茲及其舞團,拍攝了《莎樂美》這支難度頗高的舞作。這個從電影裡走出來的真實佛朗明哥舞蹈,將親臨台灣舞台。
-
舞蹈
舞蹈新訊
舞者跳上梅花樁 《捕風捉影》舞俠風 肢體音符舞團向來以現代編舞手法為傳統中國舞蹈注入新生命,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首創以梅花樁佈滿舞台空間,重現「俠客」的形象身手。舞作為兩個部分,一剛一柔。 第一個部分是〈踏樁行〉,舞台上將有一根根經常在武俠小說及電影中出現的梅花樁,不但是訓練舞者的工具也是舞台的設計之一。讓舞者在直徑只約一呎、高低錯落的木樁上飛舞互動,取蘆荻為兵器,必須身輕如燕,從不落地,對於舞者肢體平衡感與協調性是一大考驗。 第二段是〈隱影〉。相對於〈踏樁行〉的陽剛,〈隱影〉的舞台將利用半透明的屏風及燭火造景,形成虛實未定的光影環境,由細緻柔美的身段出發,以線條概念為主,在舞者的肢體線條、舞台的光影線條中,發展出沉靜唯美的視覺氛圍,帶引觀眾進入俠士隱士孤寂的內在,如夢似幻,虛實不定,為觀眾提供一個開放的想像空間。(田國平) 太古踏《夢想國度》迎接光明的能量 太古踏從早期的作品《生之曼陀羅》、《無盡胎藏》一直到《飛天》,林秀偉堅持透過肢體探索生命,以獨特的東方哲思和新世紀精神融入自然原始的生命,觸及心靈與內在的感官悸動。探討的主題多在生與死、黑暗與光明、恐懼與愛、衝突與救贖的力量。 而從上一個作品、去年的《巫的世界》開始,太古踏的風格有了頗大的轉變;林秀偉表示年紀大了,許多事情看得更清楚,《巫的世界》是她朝聖之旅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在排除負面能量,而新作《夢想國度》,則是第二階段,迎接光明的能量。 舞作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鳳舞〉,強調呼吸像風。雅樂的伴奏下,透過有軟骨功般的舞者展現出女舞者柔軟輕盈如繪畫般的柔性。 第二段〈石林〉,強調肉身如石,展現男性舞者的肌理線條,宛若雕像一般,在鼓樂的襯托下,更顯陽剛之美。 第三段〈極光〉,則是用愛發光。歷經一陰一陽的兩段舞蹈,第三段是一個新生命,鑲滿亮面的服裝在燈光下旋轉飛躍,閃耀著新希望。(田國平) 深入民間 <str
-
戲劇 四年級的流行歌,五年級的民歌,六年級的童謠
音樂劇 《真善美》 歷久不衰 十月台北上演
說到《真善美》,大家一定馬上想到由茱莉‧安德魯斯主演的電影,以及片中動聽的Do Re Mi、〈小白花〉等名曲。現在電影的源頭《真善美》音樂劇即將巡演到台灣,在看戲之前,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齣名劇從真人實事到搬上舞台、再登上銀幕、最後傳唱全世界的傳奇吧!
-
戲劇
長壽音樂劇,來台說中文
沒有校園的紐約大學(NYU),勉強有個華盛頓廣場可以喘口氣,華盛頓廣場南邊有條小巷叫做蘇利文街,我常走這條街到南邊的街角,四邊角落各開了一家各具特色的咖啡館。 喝咖啡的路上總是會經過一家叫做蘇利文街劇坊的小劇場,上演著The Fantasticks,來來回回數十趟都未曾進入,直到幾年後某個午後走下階梯推門而入,小小的大廳擺滿了介紹這齣戲的資料,演了整整四十年的歷史資料,也包括了劇場門面的改變,赫然發現中文字,原來這齣戲曾在中國演出,劇名譯為《異想天開》。售票口有座位表,一百五十個座位,卻沒有任何折扣票,終究還是錯過演出,直到聽說此戲下檔,懊悔萬分。 二○○一年發行了電影版的DVD(此片圖書館有收藏,編號dv00301),雖說忠於原作,劇情詞曲都相同,稍稍一解沒聽到Try to Remember的遺憾,但是獨幕的劇場版要如何調度這麼多的場景,外百老匯是否如百老匯有這麼多的機關佈景。 所幸綠光劇團購買了版權,由邱媛翻成中文,讓我們有機會Try to Remember The Fantasticks。這齣戲首演於一九六○年五月三日,到二○○二年一月十三日下檔,總共演出一萬七千一百六十二場,比CATS的創下七千多場的紀錄,整整多出一萬場。如今來到台灣,看能不能說中文繼續長壽下去。 《月亮在我家》舞台版的故事由馬戲團的魔術師開場敘事,述說著小鎮兩戶相鄰人家都是單親爸爸,一戶只有兒子,一戶只有女兒,兩個愛情小說看太多的老爸爸,為了撮合叛逆期的兒女,故意吵架築起圍牆,以為他們會因為受到阻撓而翻牆結合,還花錢請魔術師出馬增加情敵,企圖營造羅密歐與茱麗葉或是西廂記或是梁祝的情境。 一雙兒女發現老爸的設計,卻毅然分手。兩人各自在現實社會中吃虧上當後,才深深體會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這次他們再次攜手──少了戲劇性的愛情結合,多了份深刻的人生體驗。
-
戲劇
戲劇新訊
視覺演繹莎劇,融入戲曲程式 德籍導演執導南風劇團《仲夏夜之夢》 長期根植高雄的南風劇團近年將創作視野從本土轉向國際,繼推出以文學大師波赫士、佩索亞為本的劇場作品之後,這回野心更大,挑上西方正典莎士比亞,邀請擅長執導莎劇的德國籍導演亨利‧赫爾斯考特,與在地演員合作,打造南台灣版的《仲夏夜之夢》。 莎士比亞劇作有無限開放性,每個導演都能從中挖掘不同詮釋角度,尤其《仲夏夜之夢》現實和夢境交錯,更添想像空間。亨利‧赫爾斯考特出身美術背景,在德國時曾以傀儡劇形式搬演《仲夏夜之夢》,大受好評,這次與台灣演員工作,因為語言隔閡,他所執導的版本將從視覺出發,透過場面調度和畫面構圖詮釋莎劇。此外,戲中也將融入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程式,讓《仲夏夜之夢》散發濃濃東方味。 舞台服裝設計梁若珊是亨利‧赫爾斯考特在慕尼黑藝術大學時期的同學,她的設計承襲德國表現主義風格,線條極簡卻飽含張力,如戲中作為主景的森林,由懸浮在半空中的巨大葉片呈現,創造仙境般的魔幻異境,亦象徵愛情本是一場夢。 中秋夜,台北即將毀滅?! 王嘉明讓兩廳院戶外晚會詭譎奇幻 今年中秋夜,兩廳院藝文廣場推出一個相當特別的節目,劇場搞怪鬼才王嘉明 碰上國光劇校綜藝團,將在中秋夜啟動一場拜月儀式,身懷絕技的雜技演員,飾演月球人,群魔亂舞,在編舞家姚淑芬的指導下,大舉入侵地球。 故事敘述因生活壓力而吵架分床睡的台北都會男女,被月球人綁架設定為研究的實驗目標,診斷結果開出台北的七大症狀,判定台北已病入膏肓,無藥可醫,為遏止病情蔓延,決定,將台北毀滅 被當成白老鼠的男女歷經劫難,醒來後發現原來是夢,沒想到月球人從床底下爬出來,然後又醒來,醒來後又遇上光怪陸離的事情,原來還在夢中;這樣的如夢之夢,就如同王嘉明的一貫作風,即使這樣的中秋戶外聯歡,照樣峰迴路轉,曲折離奇。 嘉明以雜技演員柔軟的肢體象徵月球的陰柔,批判都市生活的僵硬與過度功利後的
-
舞蹈 第二屆台北國際探戈節
情慾飛舞的阿根廷探戈
阿根廷探戈則可以讓男女間產生非常細膩而深入的溝通,在即興的過程中,男人的帶領,女人的跟隨,都是靠身體的接觸來傳達,這住細微的感情變化,加深了阿根廷探戈的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