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獻給「巨人」馬勒 演出「無所不包的世界」
紀念馬勒最好的方式就是演出他的交響曲,這個月,就有兩場馬勒交響曲的音樂會:以《第三號交響曲》作為樂季壓軸的NSO,以及以《第一號交響曲》慶祝創團十周年的普羅藝術家樂團,也分別以「龐大」和「巨人」的概念,獻給這個屬於團隊的光榮時刻!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印度 樂在傳統中的旺盛活力
對台灣人來說,印度是個「又近又遠」的國家,它是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佛教的源頭,但因境內民族眾多也呈現了非常多元特別的文化景觀。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在藝術上傳統的部分仍是最大主流,對表演的欣賞,則是聽到喜歡的音樂常會載歌載舞、搖頭晃腦,喜歡的段落會隨時鼓掌,但不喜歡時,則毫不留情地直接走人。
-
幕後群像 國光劇團京胡琴師與音樂指導
李超 為老京劇打造新靈魂
若說角兒是京劇的核心,可沒了音樂,角兒也就沒有了靈魂。而這個靈魂的打造者,就是編腔了。近幾年來,國光劇團的多齣新編劇如《金鎖記》、《三個人兒兩盞燈》、《狐仙故事》等,除了劇本精采,與劇情相依搭襯的新編唱腔也令人印象深刻,而這些創新京劇音樂的背後推手,就是該團的音樂指導李超。
-
音樂新訊
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 十一位作曲家上陣
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創立於一九八九年,廿多年來一直以促進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為宗旨。協會並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台灣總會」(ISCM-Taiwan Section)之名加入「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成為會員國。後者這個國際最大、歷史最有久的音樂組織創立得更早,是一九二二年由魏本、亨德密特、巴爾托克、高大宜、奧乃格、米堯等作曲家,在奧地利薩爾茲堡所成立為倡導當代音樂演出之國際性組織。 現代音樂協會成立以來,已舉辦過為數眾多之專業活動,包含了系列演講、座談會、學術會議、音樂會、參與國際性展演活動與邀訪國際音樂人士來台等,並多次承辦作曲比賽。目前已出版十餘張會員個人作品CD專輯。而此次的「2011現代音協首演作品聯展」是成立至今首次大舉辦會員作曲家委託創作及世界或台灣首演作品之發表活動。兩場音樂會將發表十一位從七十歲至二十五歲資深、中壯及年輕世代之會員作品,包括沈錦堂、謝隆廣、林進祐、連憲升、潘家琳、李政蔚,及甫自國外學成歸國的林京美、謝蕙馨,與尚在國內就學的李軒慧、陳一涵、林盈婷等獨奏或室內樂重奏樂曲。由協會所附屬的「現代音協室內樂團」假十方樂集音樂劇場演出。
-
音樂
「情定北市國」 宣告年底看好戲
在「情定北市國」這場音樂會中,除了有年底讓團員上台演戲的「國樂情人夢」系列預告篇外,還有京劇名伶魏海敏、大提琴名家安西.卡圖恩、二胡演奏家宋飛的精采演出,曲目支支都談情。
-
焦點專題 Focus 國內團隊
台灣三團精采上陣 國際好手齊聚一堂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台北打擊樂節」今年邁入第七屆,並更名為「台灣國際打擊樂節」於全國擴大舉辦,邀請國內打擊樂團共襄盛舉。開幕音樂會仍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上場,將演出多首國際名家曲目。兩個應邀演出的國內團隊是「十方樂集」及「1002打擊樂團」,也將分別與國際樂壇的打擊樂家合作,展現台灣打擊樂的豐富實力。
-
焦點專題 Focus 亞洲團隊
日韓展現文化特色 以色列型男默契出擊
這次參與TIPC的亞洲團隊,有來自韓國的首爾打擊樂團、日本的岡田知之打擊樂團,以及以色列的皮卡度擊樂二重奏(PercaDu)。三組團體都是該國知名度最高、最具權威性的打擊樂團,也都曾受邀參加TIPC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歐洲團隊
法國老牌創意不斷 荷蘭名團多元前衛
世界最老牌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將再度光臨,這回他們更要大玩材質,在舞台上展現精湛技巧與創新思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打擊樂團則以多元文化為特色,融會歐、非、亞、美,既有民族色彩,又有現代淬煉出的前衛風格。
-
焦點專題 Focus 美洲與大洋洲團隊
自然的最好! 野性熱情的擊樂饗宴
阿札鼓諾非洲鼓樂舞團融合了非洲迦納的音樂與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的鼓樂,結合了舞蹈、詠唱及各種視覺藝術,將舞台妝點成一個原始又具民族色彩的表演。自然元素打擊樂團是以打擊樂為主加上劇場演出的團隊,強調的是「動的打擊樂」,配上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舞蹈節奏,在強烈的視覺效果與聽覺刺激下,將帶給台下一場動感十足的擊樂舞台「秀」!
-
音樂 背起行囊走一趟作曲家的人生之旅
江靖波 親身體會馬勒「此生此世」
透過親身踏勘馬勒生平的足跡,指揮江靖波也更了解馬勒創作的想法與心情,在「樂興之時彩繪作曲家系列馬勒此生此世」音樂會中,江靖波選了他認為是馬勒最個人、最洗練、語法上室內樂成分最強烈的交響曲《第四》與《第九》精選樂章,讓樂迷也能跟著踏入馬勒的世界。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奇妙聲響 一世紀前的「新」體驗
NSO五月份的兩場演出,在觀眾熟悉的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作品中包含了「第二維也納樂派」三位作曲家的經典曲目: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魏本的《五首管弦樂小品》及荀貝格的《第一號室內交響曲》,讓樂迷在在名家的詮釋下,跳脫調性的從屬關係,享受音符自由伸展的另一種意境。
-
企畫特輯 Special 與臺灣國家國樂團首度合作
指揮家張國勇 趣味曲目揮灑精湛功力
「我給張國勇以莫斯科音樂學院指揮系有史以來的最高分,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樂團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中國指揮家張國勇的導師,也是俄羅斯名指揮羅傑斯特汶斯基(Gennady Rozhdestvensky)對音樂評論家們展現的驕傲,更是對於自己學生最高的保證。 擁有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博士學位的張國勇,是現任上海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他不但與國際著名的樂團合作過系列性的歌劇、芭蕾舞劇、交響合唱等作品,也和他的老師一樣,是公認蕭斯塔可維奇交響曲的最佳詮釋者之一。他的風格簡潔自然又富有熱烈情感,音樂造詣和出色的指揮才華令人讚嘆,不僅掌握交響樂團駕輕就熟,也曾與香港中樂團有多次搭配演出,對國樂曲的處理有豐富經驗。 臺灣國家國樂團(NCO)首度和張國勇的合作,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一級演奏家劉光宇來台演出。胡琴演奏家劉光宇大有來頭,他不但是胡琴大師閔惠芬的入室弟子,也是現任重慶歌舞劇院院長及重慶交響樂團團長。帶來的曲目《螞蟻》是演奏家以重慶童謠《黃絲螞螞》為素材的胡琴協奏曲。樂曲一開始以左手按壓音高、右手撥弦的方式,奏出活潑俏皮的旋律作為序奏。接著使用胡琴特有的滑音配合打擊樂,輕快地將整首童謠唱出。整首樂曲在簡單的旋律基礎上做變奏,表現螞蟻那種伸出觸角向外探索的逗趣形象。特別是劉光宇的詮釋不僅肢體十分具有戲劇表情,在後段的急板有大段的快速音階,聽來趣味性高,但沒有高超技巧絕對無法達到那種輕鬆愉快的感受。 《桃花要過渡》取自歌仔戲的車鼓調,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樂曲。故事描述著桃花姑娘急著要渡河,卻碰上擺渡阿伯故意刁難,要她唱山歌比勝負,只要贏了就免費載她過河,但是輸了可就要當他的老婆。聰明的桃花不甘示弱,約定好了以十二個月份為主題搭唱。擺渡阿伯想盡辦法調戲桃花,但桃花也不是省油的燈,用歌詞暗諷對方老不修、不知醜、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就這樣一往一返,讓阿伯知難而退,免費載她過河。以這個故事作背景,笛演奏家暨作曲家陳中申發揮創意,將它發展為雙笛協奏曲,以曲笛和梆笛暗喻阿伯和桃花的對話,在樂曲進行中獨奏、合奏,互相較勁、互別苗頭。而樂團的角色就成了看熱鬧的民眾,對兩把笛子品頭論足,有時叫好、有時給噓聲,熱鬧喧嘩並且戲感十足。而本曲也將由陳中申本人與NCO團員劉貞伶擔綱,師徒二人聯
-
音樂新訊
三位鋼琴大師 展現「88鍵的國樂新天地」
近年來一直以和西洋樂器合作、並藉此將國樂推展至國際的台北市立國樂團,繼小提琴、長笛、薩克斯風、長號及和打擊之後,即將再以鋼琴這個構造最複雜、和聲最豐富的樂器聯手,再度突破傳統音樂既有的限制。 從《黃河》鋼琴協奏曲之後,殷承宗一直就是本曲詮釋的最佳代表。五十年來,這首具有道地中國內涵的樂曲不但膾炙人口,也常常改變型態,與國樂團做協奏演出。然而,兩者的合作僅限於此嗎?那可不一定!這次的演出除了殷承宗外,北市國更邀請了台灣的驕傲陳必先擔任主奏,首演中國作曲家梁雷給鋼琴與大編制國樂團的作品《記憶的弦動》。擅長以現代技巧及精神賦予作品新生命、並且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她,自是觀眾最大的期待。此外一九七五年法國隆提博大賽冠軍的俄國鋼琴家魯迪(Mikhail Rudy)也特別應邀在這場音樂會帶來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三位鋼琴家、三首協奏曲,將帶領觀眾聽見鋼琴與國樂共同開拓的國樂新天地。
-
音樂新訊
布魯克納《e小調彌撒》 純管樂編制唱出虔誠之心
從一八六三年到一八六八年,短短的五年之間,布魯克納一連創作了三部大型的彌撒作品及他的第一首交響曲。這些作品的成熟度創造出他獨特的風格,同時也奠定了大師地位。而這個時期的作品,就以他的《e小調彌撒》最被人們讚賞。 這位浪漫派後期重要的德奧作曲家,出生在音樂世家,從小跟隨管風琴演奏家的父親學習音樂,因此布魯克納不僅以作曲家聞名,在管風琴上的造詣也非常高。由於他本身就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信仰影響他的音樂創作非常大,因此在《e小調彌撒》中,時時可窺見他在宗教與管風琴兩方面所著重的影子。作品中他使用高達八個聲部的混聲合唱及由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支低音管、四支法國號、兩支小喇叭及三支長號所組成的純管樂編制,營造出來的豐富和聲就如同管風琴特殊的「塊狀」聲響一般,不但是非常罕見的編制,也可說是以布魯克納特有的浪漫手法來詮釋虔敬、抑扼、沉痛或輝煌的力量。 《e小調彌撒》將由甫自美國返台的吳尚倫擔任指揮,演出經驗豐富的他曾連續兩年獲選入「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2007 2008),現任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指揮。經典曲目加上台北愛樂合唱團及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的龐大陣容,令人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十個面向,讓你認識手風琴
手風琴是怎麼演變來的?它是不是有很多種類? 它的發聲原理和構造是什麼?怎麼能夠有那麼大的音量? 還有還有,手風琴的指法和鋼琴一樣嗎? 左撇子或右撇子拉起琴來有沒有影響?眼睛瞄不到琴鍵要怎麼彈? 您對手風琴的所有疑問,讓十個面向的解析來清楚地回答!
-
音樂 將與英國室內管絃樂團訪台演出
希拉蕊・韓 成功拓展創作與欣賞的兩端
兼具才氣與美貌的新一代小提琴偶像希拉蕊.韓,除了以灌錄的專輯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更擅長以網路與樂迷保持密切互動,也以邀請廿七位作曲家為她創作安可曲的方式,推介現代曲目也自我挑戰,成功地拓展了創作與欣賞的兩端。四月她將與室內樂天團級的英國室內管絃樂團一起訪台,令人拭目以待!
-
音樂 德國擊樂教父與NSO合作
薩德羅 敲擊雙琴演米堯名曲
德國擊樂教父薩德羅這次應邀訪台,將與NSO合作演出法國作曲家米堯的《馬林巴琴與鐵琴協奏曲》,演奏者必須同時演奏馬林巴與鐵琴兩種不同音色的鍵盤樂器,有時候演奏者必須要將鐵琴的踏瓣踩著,讓它的殘響與馬林巴的聲音交疊,交織成特殊的音響。
-
焦點專題 Focus 手風琴收藏達人
簡阿忠 玩賞研究又改裝 給手風琴一個「家」
手風琴的收藏達人簡阿忠,家中的手風琴收藏多達四十幾台,有西德、東德、義大利琴,有小巧可愛為兒童、女性專用的手風琴、也有左右手都是按鈕的巴揚琴。因為學口琴而與手風琴結緣的他,收琴、玩賞琴、也研究琴,甚至成為台灣少數幾位會維修手風琴的師傅。簡阿忠的家也是琴友們聚會的交流站,在收藏手風琴的時光當中,簡阿忠也同時「收藏」了修琴的經驗與同好的朋友們。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街頭到音樂廳 手風琴與管絃同台
班多鈕琴和巴揚琴 與NSO在四月相遇
手風琴早就不只是街頭藝人的表演而已,阿根廷探戈音樂大師皮亞佐拉早把手風琴與管絃樂結合,作出多首美麗樂章。四月,台灣少見的手風琴班多鈕琴和巴揚琴,也將分別與NSO在台灣同台演出,各由來自阿根廷的璜侯.莫薩里尼與來自法國的布魯諾.莫里斯精采詮釋,讓台灣聽眾聆賞與傳統印象不一樣的手風琴之音!
-
音樂 細膩「原」聲訴說代代不滅之愛
《米靈岸音樂劇場》 傳唱祖先的睿智
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族,運用一則則動人的寓言與傳說,從床邊故事說起,讓老祖先的睿智與教誨一代代地傳遞下去,這些故事,就是排灣族語中的「米靈岸」。RS傳唱者劇團的藝術總監芮斯與團長胡建,結合吟唱、儀式與音樂的說故事方式,打造《米靈岸音樂劇場》演出,讓觀眾也能感受到這令人感動的代代相傳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