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並駕尖端科技 啟動聲響創作新紀元
為了讓台灣也能擁有結合藝術、科技、科學研究等技術的聲響實驗室,文化部於二○一八年與法國IRCAM簽訂合作意向書,藉由其聲響與音樂領域經驗的人才互訪、共製、研發及展演等領域交流,能更促進空總台灣當代科技、學術研究及當代創作的發展。計畫啟動同時,台灣第一座「臺灣聲響實驗室」也將落成,為了宣告落成啟用,C-LAB將於十一月底舉辦「C-LAB聲響藝術節」,藉著節目、聲音工作坊等活動,讓民眾走進實驗室劇場、認識聲音藝術。
-
音樂 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
當客家遇上爵士 台北東區撞出新火花
資深作曲家溫隆信,除了在古典樂界創作豐碩、備受尊崇,也是爵士樂的熱愛者。從早年就跨足流行、爵士創作的他,今年將自己出身的客家背景與爵士樂融合,策劃了第一屆的「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國內外樂手以客家元素演唱、譜寫新作品,一連串沙龍音樂會、大師講座與大型音樂會,都將在台北東區各角落蓬勃發聲!
-
專題
看不見的建築 音樂廳的必須
徐亞英,建築世家出身,卻投入冷門的「建築聲學」,六十年來在世界各國的表演場館、會議中心皆留下了聲學設計作品,更為許多音樂廳音響把關、診斷並解決難題。他說:「建築聲學是複雜的學門,需要考慮實體鋼材、混凝土、木材等組合,在點、線、面空間外,也涉及物理學、心理聲學、音樂聲學且必須以美學、心理學為出發點。」聲音從建立到慢慢衰減,是有發展過程的,「墨有五色,聲音也就像書法的韻味一樣,不能太快消失」。
-
專題
「演」一場建築聲學 讓你聽見音樂廳
為了讓樂迷一探衛武營音樂廳的優質聲響的秘密,聲學建築專家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十月底舉辦了「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與NSO,帶您聆賞衛武營」講座音樂會,分八個段落進行,演出並非如一般音樂會那樣正襟危坐,而是走走停停、上上下下,讓樂團、觀眾與音樂廳一起動起來,深入認識音樂廳建築與聲學設計的巧思。
-
藝@書
廿一位鋼琴大師的練習秘笈
大家都知道,想要成就音樂演奏功力,除了練習,還是練習,但若能得到大師的幾句提點,接收大師悟出的訣竅,可能就會打通任督二脈,豁然開朗!但與大師相遇的機緣難求,還好有這本《大師的刻意練習》,透過廿一位偉大鋼琴家掏心掏肺的分享,讀者不只知道鋼琴大家的練功秘笈,也得見廿世紀初那個時代的鋼琴史。
-
藝號人物 People 出身以色列的音樂家
艾維塔 ╳ 艾維塔 走向共同歸途的音樂之旅
他是艾維塔,他也是艾維塔。捲髮、濃鬚、典型的長睫毛與大眼睛、相仿的性格型男如出一轍。艾維是曼陀林演奏家,歐梅爾是爵士貝斯手,他們同樣來自以色列,在同一所音樂學院就學,卻分別移居柏林、紐約;有著一樣的姓氏,卻沒有血緣關係。兩人從二○一二年的一場音樂會開始合作迄今,從生澀到綻放出絢麗的花朵,一場音樂之旅,走上共同的回鄉歸途。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泥巴》
把家鄉泥土 捏塑成動人擊樂劇場
在首度結合打擊樂與京劇元素、以擊樂劇場《木蘭》成功開創跨界新視界後,朱宗慶打擊樂團在二○一九年再度出擊,讓打擊樂和陶瓷工藝相互共鳴,推出新作《泥巴》作為年度壓軸。朱團以陶藝企業家林光清為素材,在劇中塑造了主角「泥巴」,一個愛做夢的孩子,在樂聲裡他幻想、創造,也鋪陳與陶藝間的關聯,為家鄉點綴繽紛聲響、也在窯燒中彩繪絢爛人生。
-
音樂 畢契科夫領軍造訪
百年名團新任指揮 捷克愛樂亞洲首站獻演
創團至今一百廿三年的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可說是捷克音樂的代言人,曾與德弗札克、馬勒、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音樂大師同台演出,是現今少數能強調音樂的表現力與純粹性、保有歐洲傳統風味的樂團之一。這次訪台,由新任音樂總監畢契科夫領軍,台灣正是亞洲巡迴的第一站,並邀請柏林愛樂現任首席樫本大進同台演出,加上精選曲目,可說是難得的聆賞機會。
-
焦點專題 Focus
當靜態展遇上阿卡貝拉 奇妙組合「節中節」
二○一○年創立,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日本大型藝術活動,吸引許多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參與。今年「國際阿卡貝拉藝術節」(VAF)首度與瀨戶內藝術祭合作打造成「節中節」,讓阿卡貝拉的歌聲散播在瀨戶內海的島嶼上,一動一靜,與藝術裝置互相呼應,讓人在海天之間,領受深刻的藝術感動。
-
焦點專題 Focus
台上熱情較勁 台下友情相挺
Vocal Asia Festival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同步舉辦的「亞洲盃阿卡貝拉大賽」,來自各國的團隊莫不摩拳擦掌,希望在這個擂台一展長才、精采奪獎。今年獲選參賽隊伍共有七組,分別來自中國、韓國、日本、香港、印度與菲律賓,各國都拿出屬於自己國家、種族獨有的歌謠,並重新改編成全新風味,讓比賽音樂會更有看頭。雖然台上競爭激烈,但台下也不吝熱情相挺,以阿卡貝拉建立的友誼,就是如此和諧。
-
焦點專題 Focus
給島嶼和世界 我們共同的歌
藝術節的舉辦,不只是為了呈現美好的音樂,透過共聚機會深刻交流,更是重要。因此VAF特地安排了「給島嶼和世界的歌台日交流音樂會」及「閉幕音樂會」。前者邀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與日本的團隊、歌手同台,最後所有團隊上台高歌〈森谷地Verelruwan〉歌頌山林、感謝島嶼。後者則由上屆的客家歌手與下屆的高雄團隊接力呈現積累傳承,並邀剛出爐的大賽冠軍與世界級的史溫格歌手演出,為整個藝術節劃下美好的句點。
-
焦點專題 Focus
以交流啟發靈感 學習中尋找可能
除了比賽與音樂會,VAF的活動還包含了論壇、講座、大師班與工作坊,讓參與者能互相交流經驗與心得,並展開豐富的學習體驗。這次的大師班邀來當代阿卡貝拉頂尖團隊「史溫格歌手」帶來講座與課程,在「國際阿卡貝拉教育論壇」中,則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丹麥、美國等國的音樂教育者上台分享。而台灣原住民歌手桑布伊與日本民謠歌手木島ユタカ的工作坊,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
焦點專題 Focus
純粹人聲 唱響島嶼
每屆VAF都會在活動的末尾安排「阿卡日」作為盛會的壓軸,就是在一天內,由專業、業餘及學生阿卡貝拉團體,在藝術節舉辦的周遭以「快閃」形式,同時在不同角落「發聲」。今年因為與瀨戶內藝術祭合作,VAF主辦單位就安排團體分別到幾個島嶼上演出,讓來來往往的遊人在藝術裝置的特殊空間中,一邊聽著海浪拍岸,一邊聆聽純粹的阿卡貝拉人聲音樂
-
音樂 TC「仲夏.樂」
連結台灣 連結音樂與快樂
一年一度的TC音樂節又在暑假期間到來,二○一九的主題定為「仲夏.樂」,由胡乃元發起,召集海內外五十三位音樂家,以「無指揮」的室內樂形式呈現,今年還將挑戰編制更大、更複雜的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與莫札特的嬉遊曲。對胡乃元來說,讓更多人知道音樂之美,是他發起TC音樂節的初衷,於是也安排透過台灣在地音樂家的傳遞,讓偏鄉的孩子也能欣賞音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多條脈絡齊行 畫出最美藍圖
二○一九╱二○樂季是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卸任前的最後一個樂季,是他對十年工作的總結,也是充滿離情的一季。翻開樂季手冊,可以發現節目的安排有多條脈絡同時進行,如為慶祝貝多芬的兩百五十歲安排了樂聖的多樣經典,也持續呈現呂紹嘉力推的巴爾托克與西貝流士等等。當然客席音樂家的明星級陣容也是不容小覷,樂團更一口氣邀了三位駐團藝術家,藉著不同背景的他們與樂團互動,期待帶給樂迷與眾不同的感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大師掌旗令人期待 讓樂團與產業、市民同在
這個新樂季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是個全新的開始,自從國際指揮大師殷巴爾首肯接下首席指揮,就讓樂迷對北市交的未來充滿期待。果然這個樂季就以殷巴爾擅長的馬勒出發,定名為「英雄時代殷巴爾的馬勒傳奇」,將透過演出三場馬勒的交響經典,升級樂團的演奏功力。另北市交也力圖觸及一般大眾,透過下半年開季第一場的音樂劇《綠島小夜曲》,用現代角度回顧當年的時光。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驚心詮釋顛覆傳統 敷演無國界與時空限制的「愛」
為了迎接二○二○的東京奧運,東京的新國立劇場於七月推出全新製作的浦契尼歌劇《杜蘭朵》,由新國立劇場音樂總監大野和士策劃並率領巴塞隆納交響樂團演出,邀來知名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由藝術總監艾力克司.歐雷擔任導演,在不更動浦契尼原來的歌劇下,做出極為顛覆、卻又令人佩服的詮釋。
-
藝@書
插畫家的視角 畫出音樂夢
雖然選擇畫畫是因為「因為得到一張紙和一枝鉛筆,比得到鋼琴容易。」知名的法國插畫家桑貝,卻是帶著一個音樂家的靈魂在作畫。童年時期他曾靠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帶他逃離現實世界,伴隨著他編織想像,日後這一切,就在他的畫筆下流洩出來,如同不間斷的音符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我們搭著時光機「重返哈林」
爵士樂曲拼圖 再現聖尼克酒吧歷史榮景
在紐約求學期間,爵士貝斯手徐崇育曾在哈林區的爵士聖地聖尼克酒吧表演,還是菜鳥的他抱著學習的心情來此,與各家知名爵士樂手一起玩音樂,連續五年的磨練,讓他酣暢淋漓,也脫胎換骨。無奈二○一八年的三月,一場大火燒毀了聖尼克酒吧,迄今重建遙遙無期,但趁著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系列,徐崇育在實驗劇場以《重返哈林》為題,復原聖尼克酒吧實景,讓觀眾得以親身接觸爵士聖地榮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的台灣限定
夏日爵士自有品牌 詮釋阿姆斯壯經典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系列多年來以明星為號召,固然一解爵士樂迷的渴望,但如何豐沃台灣的爵士土壤、讓爵士種子成長,靠的就是同時舉辦的爵士音樂營,與自身品牌「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了!為了讓這個品牌被看見,樂團除了擔綱音樂廳內演出重任,更自去年起展開主題規劃,今年以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壯為主題,演繹其經典樂曲,展現屬於台灣在地的精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