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十方樂集與台北室內合唱團攜手
「擊樂人聲」 直觸聽者的原始感受
一個是打擊,一個是人聲,十方樂集與台北室內合唱團分屬不同領域,卻同樣為新音樂耕耘。這次的合作,由十方首度邀請合唱團攜手演出,兩大現代音樂重要團隊的組合,要將人類自古以來再熟悉不過的聲響以新的面貌重新呈現,讓觀眾有一番與眾不同的體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故事.島》多媒體音樂會
李欣芸的音樂 吟唱足下島嶼風情
因旅行台灣而醞釀出的音樂專輯《故事.島》,讓作曲家李欣芸獲得去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十一月中旬,《故事.島》專輯將化為立體的多媒體音樂會,由臺灣國樂團演出,屆時除了呈現蕭青陽為原專輯設計的剪紙藝術,還有紀錄片導演龍男的影像,以台灣小人物的故事穿插在動人音樂之中。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樂起地平線」
佑斯特新曲 讓世界聽見台北
NSO這個樂季的駐團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為了創作曾在今年夏天在台北住了兩個月,深入體驗本地的各種風情,也讓他深深覺得作品一定要與這地方緊密連結,於是提出要求,將曲名冠上「台北」,重新定名為《台北地平線》。十二月,這首新曲將由NSO首演,讓台北被世界聽見!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
音樂新訊 兩個約翰隔代相遇
范德騰帶隊 漫步布拉姆斯音樂特區
拉著他的視障學生,美籍鋼琴家范德騰(John Vaughan)在近兩年以另類舞台劇的方式發展出的《彈琴說愛》,在台灣不但受到從不聽音樂會的觀眾歡迎,更前進中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波波熱潮。從藍調到蕭邦,流行到前衛無所不「彈」,也無所不「談」。但在舞台劇的表演之前,殊不知他早以一口流利的中文,開了多場系列講座,吸引著另一批批音樂愛好著。 從二○○八年開始,他就以「如何成為一個成功又快樂的鋼琴老師」、「暈頭轉向、天旋地轉的蕭邦圓舞曲」、「俄名昭彰」、「名偵探范德騰」等主題大膽剖析鋼琴音樂及演奏技巧,並且傳授贏得鋼琴大賽秘笈。充滿趣味的題材加上唱做俱佳的豐富肢體,一掃教學講座嚴肅沉悶的刻板模式。現在,原名約翰的范德騰將要使出他的拿手本領與NSO樂手們合作,跟著喜愛在他活動地區漫步的約翰.布拉姆斯一起去散步。隔著時空,兩個約翰的走路也許姿勢不同、也許語言不通,但踩著相同的步伐節奏,觀眾必定聽得明白。
-
音樂新訊 NSO「叛逆古典」
葛拉夫曼的左手 鋪展音樂奇蹟
看到桌上放著半杯水,你的直覺是「只」有半杯,還是「還有半杯」? 對於演奏家來說,雙手是演奏生涯中最重要的工具,但命運的捉弄,讓事業處在巔峰時期的鋼琴家葛拉夫曼(G. Graffman)患了「肌張力不全」的毛病,導致右手無法受腦部靈活控制。但生性樂觀的他卻沒有因此而氣餒,不但開始接觸攝影、旅遊、美食美酒,更鑽研左手曲目、邀請作曲家創作新曲,為左手鋼琴演奏曲催生。拉威爾的《左手鋼琴協奏曲》雖不是他的委創,卻也是他的拿手曲目之一。 為左手創作的作品不少,但最經典的就是這首樂曲,由於必須以一隻左手兼顧音色、並同時演奏多個聲部線條,因此並不是每位鋼琴家都能有這樣的能力。而由於它豐富的內容,聽起來並不會感覺單薄,反而時常忘記這是僅用一手彈奏的樂曲。 音樂會特邀曾任德國耶拿愛樂管絃樂團(Jenaer Philharmonie)音樂總監的可拉斯.米爾頓(N. Milton)跨刀指揮NSO,除演出《左手鋼琴協奏曲》外,還有新銳李元貞的新作《間奏曲:商》。此曲以音樂探索各國家社會問題、歷史事件及危機,令人不安的內心及感動,是作曲家對人類生活的直接反映。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杯子+絲弦 跳躍一整個空間的音符!
日本作曲家水嶋一江所創發的Stringraphy表演形式,利用杯子電話的傳聲原理,在演出空間中以絲弦搭起龐大的「樂器」,像一台平放的豎琴,演奏者優雅地在這做裝置中游移、走動,帶著白手套的雙手靈巧地捏在弦上滑動或撥彈,頓時魔術一般的音符就從他們的手上發出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酒神與海妖」
大提琴家卡普頌 挑梁展演精緻法蘭西
備受矚目的法國大提琴家卡普頌,將在NSO「酒神與海妖」音樂會中,與出身於巴黎音樂世家的指揮蓋柏合作,演出高難度的聖桑斯《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同場也將演出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與德布西的《夜曲》盧賽爾的芭蕾舞劇《酒神與亞麗安娜》,呈現法國音樂的精緻。
-
即將上場 Preview NTSO「天堂啟示錄」
大提琴家哈瑞爾 精湛演奏專輯新曲
應國臺交之邀,大提琴家林恩.哈瑞爾擔綱「NTSO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天堂啟示錄」的重量級演出貴賓。哈瑞爾是從樂團歷練出來的獨奏家,而聲樂家父親的影響,更讓他著重琴音如人聲歌唱的變化。這次他將帶來新專輯曲目《羅可可風主題變奏曲》以饗樂迷。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青年小提琴家
曾宇謙 從不會唱歌到讓小提琴歌唱
很難相信,五歲學琴、六歲就榮獲童年協奏曲音樂比賽站上國家音樂廳,近年更獲得多個國際音樂獎項的小提琴家曾宇謙,曾經不會唱最簡單的《生日快樂歌》?但若不是這個契機,他也不會展開學琴的旅程從單純習琴的快樂到一步步構築演奏家的夢想,讓小提琴歌唱的曾宇謙,耐性地夢想等待成真的一天。
-
藝@CD
李垂誼的大提琴 深情溫暖娓娓道來
大提琴家李垂誼被列為華人古典音樂界的「四大金童玉女」之一,年約四十的他不穿大禮服,一身黑襯衫的親切形象,襯托著他演奏時的親和力,像是說故事一般娓娓道來。目前出版的兩張專輯,讓樂迷可以聽到他精采的技巧、溫暖與睿智的處理。
-
音樂新訊 六位演奏家魅力組合
「台灣純絃」創團首演 再現得獎專輯曲目
林天吉、薛志璋、歐聰陽、歐陽慧儒、卓涵涵與李哲藝,這六位台灣演奏家個個在演奏領域上有顯赫的成績,但若將這些頂尖好手集合起來,將會是多麼精湛的一個團體呢?雖然他們戲稱:「所有成員的首席頭銜加起來不下數十個。」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團員們不乏擔任國內外首席的職務,國際演奏資歷更是完整。尤其是團長李哲藝,即使以演奏豎琴為名,卻創作過大量的作品,目前已有上百個專業團體與個人演奏過他的樂曲,包括柏林愛樂、漢堡交響樂團、香港愛樂等等。 「台灣純絃」在李哲藝的號召下成立,難得的是,他們是一群音樂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演奏已經超過十年以上。團員共同錄製的首張專輯《絃舞.台灣》收錄台灣代表性歌謠及李哲藝根據台灣素材所創作的曲子,也為作曲家贏得了二○一一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獎項。創團後的首度音樂會中,將重現專輯中的精采曲目,如皮耶佐拉《四首探戈歷史》、《台北十景》、《野玫瑰》等,最值得期待的還有NSO首席絃樂團創團時的首演曲目《絃舞》,各聲部的獨奏樂段與對話,獨奏家們的高超琴藝將讓觀眾一飽耳福。
-
音樂新訊
「愛聽秋墳鬼唱詩」 聆賞古典樂的「鬼腔鬼調」
鬼故事,總蘊含著人們無限的想像力,不但古今中外人人愛聽,在藝術中,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不斷表現著。為此,NSO音樂諮詢焦元溥特別以音樂與文學的連結,規劃一場以「鬼」為主題的講座音樂會,在農曆鬼月過後一起迎接西洋萬聖節。 作曲家如何以音樂詮釋鬼魅?焦元溥選了舒伯特的《魔王》、華格納的〈期限已到了〉選自《漂泊的荷蘭人》、伊撒意(E. Ysae)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及李斯特的《雷諾兒》共四首作品為例,將作曲家的手法抽出、彈奏與解說。如此一來,什麼樣的音階和調性代表陰暗?什麼音響、音程與旋律來代表魔鬼與地域?那種陰冷悲涼、不寒而慄的效果究竟如何表現?都將一一在音樂會中剖析。特別的是,為了讓觀眾貼切了解音樂與文字的巧妙交錯,焦元溥顧及音樂速度與押韻,選擇將《雷諾兒》的文字翻譯為中文,除了精雕細琢之外,更邀請了演員張艾嘉前來擔任本曲的朗誦角色。 雖然這場講座音樂會只是在演奏廳進行,但演出人員卻是「鑽石組合」,除了主講及朗誦之外,還有小提琴家李宜錦、男中音王凱蔚加上鋼琴家嚴俊傑。最不可思議的是,演出者對講座音樂會重視的程度讓他們竟提前兩個多月即開始排練。三百多人的小廳就像是個溫馨的小聚會,而沙龍形式的鬼故事更適合一同促膝聆聽。
-
音樂新訊 天才小提琴家拉杜羅維奇加持
「魔鬼的顫音」再訪台 炫技樂曲震顫你的耳朵
涅曼尼亞.拉杜羅維奇(Nemanja Radulovic)是位塞爾維亞籍的天才小提琴家,現年才廿七歲的他已贏得安奈斯可音樂大賽、義大利克雷蒙納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大賽漢諾威音樂大賽。二○○五年推出首張專輯即獲法國Diapason雜誌頒發的Diapason Dcouverte獎,並被歐洲藝術經紀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rtist Managers, MIDEM prize)選為「年度最佳新人」,與布拉格室內樂團灌錄的兩首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甫發表即登上iTunes與VirginMega網路下載排行榜第一名。 The Quartet Illico絃樂四重奏與拉杜羅維奇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在二○○八加入低音提琴之後,脫胎換骨組合成一個全新的六重奏,名為「魔鬼的顫音」(Devils Trills)。稱為「魔鬼的顫音」並非浪得虛名,他們不但在隔年發行同名專輯便一舉成名,樂團演出更在網路上獲選為歐洲觀眾最期待的音樂會。去年首度訪台在音樂廳掀起狂潮,今年將帶來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巴哈《夏康舞曲》、莫札特《慢板與輪旋曲》、聖桑《骷髏之舞》等深具技巧的樂曲,以「魔鬼的顫音」獨特的編曲與舞台呈現。
-
企畫特輯 Special 「創新、分享、服務」的台灣合唱音樂中心
朱元雷與陳雲紅 夫妻同心打造「新合唱」風潮
藝術,就是對美的追求,並且使其趨近完美。合唱藝術更是如此,用最純粹的人聲來詮釋音樂,從個人發自內心的與他人唱和,此種真情之聲不但使得聲音更為動人,整體的表現更有一種形而上的美感。這種將聲音提煉得更完美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朱元雷與陳雲紅。一位是阿卡貝拉界教父級的人物,一位是對現代合唱音樂有卓越貢獻,巧的是,這對夫妻檔都是合唱音樂的指揮。 枕邊人的臨門一腳 「他這輩子最愛的嗜好就是合唱與音樂!」這是陳雲紅對另一半的註解。但朱元雷卻曾是個與藝術毫不相干的科技人。他最初在美商公司工作,並且取得相當難考的證照,雖然收入優渥、人人稱羨,但在事業最顛峰時,他卻因那種異常忙碌、失去品質的生活而感到疲累不堪。不捨對方的辛苦,太太形容是「踢了他一腳」鼓勵他辭職,讓他回到藝術經營來。但很多人不知道,從高中起玩Band,大學時期唱合唱而迷上這門藝術的朱元雷,竟是陳雲紅指揮藝術的「啟蒙老師」!笑著說「我只是我在很短時間『青出於藍』」的她,其實在婚前就準備好赴維也納讀書的計畫,卻在婚後猶豫不決是否出國,但先生非常理智地「踢了她一腳」,讓她哭著出國去。 不過,二○○○年成立的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卻是兩人的號召下將一群愛好合唱的朋友們圈在一起的。中心以「創新、分享、服務」為宗旨,陳雲紅認為,所有的藝術和生活的創造力就在於不斷創新,它必須不被拘束,如此才能發現更多的新思維;而合唱要唱得好,就是在於互相服務,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別人。共成一個大事,生活最大的價值在於「利他」。當然,創立基金會的目的,也是要思考能夠為大家做什麼,陳雲紅說:「當人有一個寬大的心時,他就不會害怕分享。」因此在中心的網站裡呈現了「合唱知識家」的思維,他們義務在上面寫專業文章,讓全世界只要能上網、有任何問題的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這就是無私的分享。 新音樂的概念 活化合唱音樂 台灣合唱音樂中心當初成立即以「新合唱文化藝術基金會」為名,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合唱,中心用「新合唱」概念帶領新潮、活化合唱。除了校園推廣、用新型態吸引年輕人接觸外,更在去年重唱藝術節時創設「樂齡組」合唱比賽,讓五十歲以上的朋友們也能快樂合唱。由於規定比賽中至少有一首要有舞台變化,這些
-
焦點專題 Focus
箏樂的新意與新藝
回溯歷代的古箏型制,有從古時的五弦、十三弦到今日熟悉的十六、十八、廿一、廿五、廿六弦;在樂曲上,隨著弦數的增加,樂曲也從傳統古曲到繁複的現代創作。無論是外觀或內在看來,都說明了這項樂器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相較於其他傳統樂器的改變,歷代樂人對古箏所做出的貢獻,可說是首屈一指。
-
焦點專題 Focus
樊慰慈 淵博學養 亦創亦奏新穎樂章
古箏對樊慰慈來說,是「初戀」、也是「永遠的情人」!雖然一路學習作曲、音樂學,任教後還作了十年的國際鋼琴比賽研究,但始終沒有放下練琴,所以能在暌違舞台多年之後,重新上台展開創作與演奏的「未來十年」。自創的新曲吸收了更多世界文化的養分與色彩,不但用了不同的指法,最重要的是他的「現代音樂」聽來一點也不晦澀。
-
焦點專題 Focus
黃文玲 拒絕框架 自在揮灑新音
來自南台灣的黃文玲,完全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柔弱古箏美女,爽朗熱情一如她手下自在揮灑的琴音。「我一直都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找些好聽的曲子來彈,從中尋找樂趣。」黃文玲不建立自己的風格、不局限於某個框架,只要發覺新鮮的音樂,打從心裡的表演慾望就又隱約地騷動她的心:「我就是愛挑戰!」
-
即將上場 Preview 跟著音樂看世界 首站來到北印度
兩位大師 互動中帶你讀取音樂人生
兩廳院的講座型音樂會「民族音樂學堂」系列今年轉型為「我是這樣看世界」,藉由表演帶出世界各地的文化,突顯音樂在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的特殊角色與意義。首場來到北印度,「香料西塔.即興印度」將透過兩位大師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領略他們的文化、人生與精采音樂。
-
即將上場 Preview 奇趣又動人的《電紫兔/克 2.0 版》
張開雙手 擁抱數位電音
由香港音樂人梁基爵製作的多媒體電子音樂表演《電紫兔/克》,強調運用生活中的新科技,以一套新穎、怪異又兼具趣味的裝置,配合互動影像及動畫投影來演出,顛覆了百年來演奏樂器的方式,也讓科技與人類拉近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