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訓
-
舞蹈
堅持征服桀驁不馴的舞鞋
經過五季的歷練,「首督」的舞者與編舞者已逐漸發揮出個人的特色與潛力,然而他們的編舞手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格律中摻雜著混亂,這是他們的缺點也是優點,顯示他們尙未臣服於學院派的遊戲規則。
-
焦點
勁道十足的爵士舞
說起爵士舞,像「渾身是勁」、「動感十足」這樣的形容詞就會出現。不規則的節奏、附點音符的跳躍、高度變化的精力流動,使得爵士舞在衆多的舞蹈形式中獲人們的靑睞。因爲爵士舞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使得爵士舞能與各種舞蹈形式融合,發展出爵士舞的豐富面貌。但也因爲這樣的開放性,容易使人混淆,究竟爵士舞是一種什麼樣的舞蹈?它是怎麼開始的? 從美國黑奴運動開始 基本上爵士舞的發跡可以追朔到二〇、三〇年代,發生在美國的一項抵制黑奴運動。任何可以激發叛亂的聲音被禁止,黑人的這項天賦異稟卻自行找到出路,用身體表達與生倶來的律動感。由這些非裔美籍的黑人舞蹈也很快地影響了白人,像當時一些綜藝表演(Min-strel Show)就是以白人扮黑人演唱黑人歌曲的形式,在各地做樂團、雜耍的巡迴演出。爵士舞和爵士樂的淵源除了從它發跡的歷史背景可以做証之外,從一種直接以爵士樂曲風命名的Bebop Jazz爵士舞也可以瞭解。基本上爵士舞蹈的進行大多是以爵士樂來伴奏的。最令人激賞的爵士舞課程也是有爵士樂現場伴奏的,多樣化的節奏變化、對位、重覆旋律和切分音的運用,舞蹈與音樂在當下的交互作用,呈現全然的活力。 融合時下的流行舞步 由於前面提到爵士舞的開放性格,使它能逕自與芭蕾、現代、百老匯歌舞結合,甚至沒有族群、地域的阻礙。依照每個民族性的不同,爵士舞所發展的風格迥異。導致爵士舞像一塊饑渴的海綿,隨時吸收,不管年代的潮流如何轉變,它總能吸收每個時代的特質,變化出領導群雄的舞蹈形式。這種最明顯地顯現在爵士舞與街舞的關係上。隨著通俗流行音樂的創作風格之異變,和偶像歌手發展出來的特殊動作氣質,直接影響了爵士舞的走向,例如:比吉斯(Bee Gees)樂團帶動的迪斯可爵士、約翰.屈伏塔、麥可.傑克遜的動作類形,和許許多多舞曲帶動的爵士舞形式。 由於爵士舞富娛樂性、易於傳達感情、容易親近的特質,相較所謂純藝術的舞蹈類型,一直擁有更多的支持者和學生群。在爵士舞的敎學方面,有各坊間和敎育機構所發展出來的所謂Free Jazz。大部分的專業訓練的建立,要歸功於Jack Cole和Katherine Dun-ham以及在百老匯、好萊塢成功的著名舞者、編舞者,他們所創造、宣吿的個人風格
-
即將上場
國光劇團京豔一夏
台北市戲劇季壓軸好戲,由國立國光劇團《京豔一夏》熱鬧登場。《京豔一夏》囊括多齣精彩大戲,包括《陶三春》、《瑜亮鬥智》、《旦角藝術大展》等三齣。今年六月國光劇團即將成團一年,此時推出《京豔一夏》公演,展現國光劇團一年來努力的成績。 《陶三春》一劇是大陸著名劇作家吳祖光之作,民國七十八年海光劇團首度搬演,造成轟動。 十六日的《旦角藝術大展》,國光劇團的精英旦角齊出,共推出〈癡夢〉、〈賣水〉、〈捨子〉、〈活捉〉、〈捧印〉五齣折子戲,依序由李光玉、朱勝麗、陳美蘭、吳海倫、魏海敏主演,除表現不同門派〈梅、尙、程、荀〉的旦角表演風韻及唱腔外,亦邀請了海內外五把名琴爲演出伴奏。其中沈揚爲江蘇省京劇院國家二級琴師,本次應大專院校國劇競賽邀請,來台示範;李超爲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琴師,以往常爲大陸名旦杜近芳伴奏。
-
即將上場
台灣心.中國情.現代迷.古典戀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將從六月起推出第六季全省巡迴展,這次推出全新舞碼:有歌頌美麗山川、呼喚神聖神靈的在地芭蕾《出岫》,是藝術總監李淑惠編作。有遙想民初風情、上海十里洋場的探戈芭蕾《貪婪、探戈、談愛》,是年輕新進編舞家沈沛成編作。有團長徐進豐的低鳴台北暗夜、糾結男女眞情的幽怨芭蕾《爲伊嘛也通》,以及愛者欲其生、恨之置死地的仿古典芭蕾《他是我妹妹》,及願生生世世做木頭、不做神的雕像芭蕾《雕刻師與神像》等三支舞碼。
-
戲劇
《貓捉老鼠》捉到了什麼?放走了什麼?
《貓捉老鼠》具備了許許多多兒童戲劇之所以爲兒童戲劇的重要因素,目的只爲了讓台下的小朋友度過愉快的一百分鐘,然而,導演處理如此一個空間不小、演員人數亦多的歌舞場面手法,「嚴格看來,眞的該好好減斤瘦兩。」
-
焦點
三種東方身體觀的展現 「心齋」兩岸三地編舞家匯演
多面向舞蹈劇場此次演出滙合了大陸范東凱的《錯位》、香港梅卓燕的《遊園驚夢》,及台灣陶馥蘭的《心齋》,三種不同東方身體觀的展現,各自訴說母體文化下的生之航程。
-
台北
撼天震地滾滾來 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今年表演藝術舞台的焦點。從年初,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台北打擊樂團歡度十週年,並舉辦了系列活動;兩廳院國際樂展中,打擊樂分量吃重,台南的南瀛國際藝術節,打擊樂亦是重要角色。而即將於五月二十二日舉行的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更將這股打擊樂熱潮推至頂點。
-
焦點
切換在寫實與幻境之間
劉鳳學的舞有純粹、素面的本質,在舞台的設計上,我也將絕大多數的空間給舞者,僅透過篩濾後,保留純粹的視覺主體,藉用靑銅、金與玉的特質,呈現了三位主角─曹丕、甄宓,與曹植的特色。
-
焦點
一場充滿鬥爭的人類悲運
我們沒有把《曹丕與甄宓》看成歷史的重現,亦不須根據寫實的必要,只想把時代的精神貫穿其間,並透過不同色系的服裝造型傳達每一人物的個性。
-
即將上場
西雙版納的傳奇《孔雀公主》
台北民族舞團將推出舞劇《孔雀公主》,是依據雲南西雙版納傣族動人的傳說長詩〈召樹屯與蘭吾羅娜〉所改編的劇本。故事流傳六百年,在當地家喩戶曉,述說孔雀公主與王子烽火磨難,幾經曲折,終至有情人成眷屬。劇分四幕:〈金湖邊〉、〈未完成的婚禮〉、〈追尋〉、〈百鳥朝鳳〉,呈現雲南各地少數民族舞蹈不同的風貌。
-
焦點
邀文學起舞 劉鳳學的《曹丕與甄宓》
在劉鳳學舞蹈創作生涯裡,常以文學爲題,從早期的《天問》、《招魂》、《秋江》、《現代人》、《漁歌子》,到《雪祭》,都帶給觀衆深刻的印象。這次她將二十年前以漢魏三國的曹氏家族爲題之小品《洛神》改編成長篇舞作《曹丕與甄宓》,並以新古典舞團「冷」與「對比」的美學策略,呈現一場文學思索之餘的美感享受。
-
藝術節 Festival
非非之想 第三屆皇冠藝術節導覽
皇冠藝術節持續推出一些旣非主流也非另類當紅的演出,在「中間地帶」開拓出彈性極大、式樣繁多的一片天。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節中節」的概念,在四月中推出「香港雙週」的單元,請來一齣戲、兩支舞,及兩場座談。
-
回想與回響 Echo
請救救台灣的芭蕾舞
芭蕾藝術細膩精緻,要求完美,必須在相當穩定的環境下,才能生根發展。十幾年前,台北的芭蕾表演曾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在現代舞的強勢推廣下,芭蕾的發展漸漸停滯。近來在私人芭蕾舞團的努力下,希望觀衆能多給予掌聲,讓台灣的芭蕾天空更亮麗多采。
-
人物點描
八家將、天鵝湖及其他
台灣舞蹈界自六〇年代西方現代舞陸續來台演出之後,原本盛行的民族舞蹈與芭蕾漸漸成爲弱勢。然而九〇年代的合灣,創造了經濟奇蹟,本土意識抬頭,接受國外的資訊也備加容易。本文僅介紹三位於八〇年代,爲實踐自己舞蹈理念而組團的舞蹈家──蔡麗華、黃麗薰及李巧,描述他們爲民族舞或芭蕾所做的努力與成績。
-
即將上場
光環舞集「移植」舞蹈心靈世界
劉紹爐沿續「氣、身、心」的理念基礎,拓展實驗新的可能性,呈現三支饒富創意的舞作──《移植》、《異形》、《無礙》。 舞蹈由《異形》揭開序幕,此舞深受現代工藝造型設計家包浩斯之影響,裹在海棉墊裡的舞者像是現代裝飾的藝術品,可任意變換不同的造型,把原來單一平面的道具,在瞬間轉成立體的視覺藝術效果,詼諧、風趣中,引人進入想像的世界。《移植》一舞是由舊作《舞田》經過一年多的歷練發展而成,舞者以借力的方式,敏銳的觸感以及氣的運用,來彼此傳達或轉換訊息。此舞的音樂由溫隆信所作,嘗試開發舞蹈與音樂的互動。《舞礙》是嬰兒油系列繼《奧林匹克》之後的又一創作,因為使用此種無阻力、無阻礙的界面,故稱「無礙」,此舞由馬子民作曲。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流行
《今晚讓我們活潑一「夏」.朱宗慶打擊樂團流行金曲之夜》,承襲了「朱宗慶打擊樂團」輕鬆活潑、熱情洋溢的演出特色,將一首首古典音樂如西城故事、昆比亞舞者,及近年來流行樂壇暢銷金曲、著名熱門電影配樂等加以改編組合,以打擊樂的演奏方式活潑推出。
-
焦點
讓音樂與肢體共舞
今年七月,適逢卡爾.奧福一百周年誕辰,曾將奧福《布蘭詩歌》編作同名舞蹈演出而廣獲好評的編舞家劉鳳學將再以奧福另一作品《卡圖里之歌》編作新舞並以此作及《布蘭詩歌》向奧福致敬。本刊特訪編舞者一窺其創作理念,並兼及卡爾.奧福之音樂創作與舞蹈之關係。
-
焦點
表演藝術與宗敎的第三類接觸
民國八十一年的藝術季,台北市立國樂團與佛光山梵唄研究班聯合演出「梵音海潮音」。當時的音樂會深刻地感動現場聽衆。此次再加上台北民族舞團的合作,將帶來一次兼具藝術震撼力及宗敎感染力的莊嚴演出。
-
焦點
請你來當演奏家、作曲家
傳統音樂會型式總是演出者在台上演奏,聽衆端坐在觀衆席上聆聽,兩者的互動僅在演出完畢的幾分鐘鼓掌間。如果有一天,觀衆可以上台和演奏者一同演出,甚至創作樂曲,將是什麼樣子?「音樂萬花筒」系列以「預置鋼琴」、「視覺音樂」、「音樂劇場」、「即興音樂」四種型式打破以往僵滯的演出型式,呈現出音樂的多種面貌,也提供創作者另一種省思。
-
焦點
看不見的城市 文學、舞蹈、建築座談
義大利重要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七〇年代以《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崇高的地位。卡爾維諾以「城市」為主題,近似寓言的手法,文字充滿詩意與象徵。編舞家黎海寧,從卡爾維諾書中所描述的虛構城市景象,引發她編舞的靈感,在一九九二年以文字朗讀、手語和舞蹈動作編作了同名長篇舞作《看不見的城市》。本刊在《看不見的城市》在台由雲門舞集首演的前夕,特別邀請編舞家黎海寧與熟悉《看不見的城市》的文學評論者平路及建築設計師龔書章舉行一場輕鬆的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