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向舞蹈劇場此次演出滙合了大陸范東凱的《錯位》、香港梅卓燕的《遊園驚夢》,及台灣陶馥蘭的《心齋》,三種不同東方身體觀的展現,各自訴說母體文化下的生之航程。
《心齋》
5月4〜5日
台北國家劇院
五月四、五日,多面向舞蹈劇場新作「心齋-身心靈溯源之旅曁兩岸三地編舞家匯演」即將於國家劇院上演,此次演出滙合了大陸范東凱的《錯位》、香港梅卓燕的《遊園驚夢》,及台灣陶馥蘭的《心齋》,三種不同東方身體觀的展現,各自訴說母體文化下的生之航程。
舉行東方肢體觀滙演與陶馥蘭近年來潛蟄的身心靈溯源之旅有關,對於中國文化,陶馥蘭自稱有著伊底帕斯情結,此次滙演具有吸納中國新生代舞蹈家的野心。西方身體訓練出來的陶馥蘭因著生之轉折,目前浮游於虛者實的老道冥想,舞作中張放身心靈相生相長的萬物羽化同歸。北京舞蹈學院畢業的范東凱則在受到西方思想衝擊後,以肢體反射內相孤騺與生之困惑,中國舞出身的梅卓燕以中國文學爲身體文本,舞躍之間翻飛如畫,留有中國獨有的留白餘味。
「虛者,心齋也」
《心齋》詞來自莊子的人間世中孔子對顏回的釋語,孔子直道身心靈的回溯源頭便是「寂靜」,所以「虛者,心齋也」。二年前,陶馥蘭接受美國舞蹈團體邀請,前往紐約接受三個月的舞蹈訓練,在每日晨起的靜心呼吸吐納中,陶馥蘭心靈活泉如湧,心靈自由延展身體自由的頓悟使她的創作從直鋪生活紀事中直落坐看雲起的靜觀之界。回國後,《子不語》的表現宣吿多年來舞蹈劇場的結束,之後的作品《體色》、《甕中乾坤》都在舒緩身心靈合一的溯源之旅。《心齋》則是陶馥蘭身心靈系列較恢宏的作品,舞序於傳統對身體的否定到慾念齊鑽的生之騷動,陶馥蘭藉由「萬念俱滅」的身體結語表達虛空致遠的生命概念。
《心齋》一開始即以身體無罪論的姿勢打破米開朗基羅畫筆下「亞當與夏娃的墮落與放逐」的身體羞愧觀。陶馥蘭認爲追溯人類遺忘已久的身體記憶才可能重回身心靈安頓的伊甸園形塑天使意象,六十分鐘的舞作共分九個段落:〈惡之華〉、〈念海〉、〈慾動〉、〈乘虛〉、〈福田〉、〈水生〉、〈十方自在〉、〈奔泉〉、〈坐忘〉。〈惡之華〉以多位舞者扭曲的身軀反諷以衣蔽體的身體遮掩觀,〈念海〉至〈福田〉部分,陶馥蘭別具新意以米鋪成川海,以海的騰落飛瀉言寓人在慾河塵海中的沈浮,舞者白色舞衣聳動齊飛,陳述生命之流必經險谷才能滙入大海。陶馥蘭雖以空虛寂滅爲《心齋》主軸,米海的出現卻帶來豐饒意象,「有容乃大」繞回老莊實則虛的簡道,〈水生〉到〈坐忘〉是心靈解放後的生之厚喜,米海重現如初,論明自然天智自會撫平一切思路遺跡。
《心齋》被陶馥蘭喩爲自練武功的生命秘笈,望盡千山萬水、行過江湖風波險惡,《心齋》顯然已是陶馥蘭望盡峻嶺後的人生淡景。
梅卓燕帶扇子「遊園」
從文學飛魄中宛然而出舞蹈語彙,就香港編舞家梅卓燕來說是一種創作趣味,當白先勇筆下《遊園驚夢》中過氣官夫人的滄桑落寞由梅卓燕的一把摺扇娓娓道來,豐沛的創意呈現讓人艷嘆。
由於對中國道具的嫻熟,梅卓燕喜歡以道具爲主角性格加魂添魄,《遊園驚夢》中,她以扇子的關、合、翻、轉強烈翻震主角情緒。這是梅卓燕一九八五年的作品,也是她獲奬學金至紐約學習現代舞後的第一支作品。以《遊園驚夢》爲文學舞蹈意象化的首作,只因筆下人物性格及時代背景與梅卓燕相彷。中學時主修中國文學的背景,使得梅卓燕的作品渾散一片中國骨血。她自嘲雖然後來接受西方舞蹈訓練,舞蹈風格卻不曾逃離中國文學太遠,在中國文學中舒泳對她來說是最自在的,崑曲、京劇的藝術之美在在豐潤梅卓燕的古典意韻,以「詩意粼粼」形容梅卓燕的舞作並不爲過。
一九九〇年,不慣於重複的梅卓燕成爲自由創作者,除了爲城市當代、香港舞團編舞之外,也於各地發表獨舞。最近,她又吟遊於李淸照的作品中,希望再次爲自己的創作翻新。此次在台演出《遊園驚夢》的是浸染中國戲曲甚深的舞蹈家吳素君。吳素君的獨舞有說不盡的女子煙視媚行,與梅卓燕中性化的神韻極其不同,嗜舞者不妨拭目以待。
感情「錯位」的都會男女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的范東凱,目前定居新加坡,爲新加坡人民協會舞團的藝術總監,此次爲兩岸三地滙演新編都會男女情感倒錯的《錯位》。范東凱是大陸第一批編導本科畢業生,當年作品《長城》以倒掛的死屍表達中國式悲情時,即已漸露創意天分。范東凱的現代舞風格中帶有中國式的簡單寫意,《錯位》中,四張線條鮮明的紅色骨董椅簡寓中國的深宅大門,昏黃燈籠高掛在以藍色爲基調的舞台空間,呈現異質的對比冷感。譚盾無調性樂音《南鄕子》空瀉如奔,二男二女由身體的拉扯與疏離表達不同的情感張縮,當四位舞者瞬間懸掛門上,經由燈光打照,《山海塾》似的浮雕感再現。燈籠明滅間切割舞者的愛恨怨嗔,《錯位》洋溢中國式的浮悲,同時也是三支舞作中身體拉扯、律動感最強烈的。最普通的男女都會之情經由范東凱之手,空出一片觀想天地,《錯位》中范東凱要逼問的是,亂世中,質樸的感情能做什麼,如果不執著,生命又剩下什麼?
特約撰述|黃莉萍